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兰一斐 《唐都学刊》2011,27(5):73-75
从理论上讲,任何题材的电视剧创作都应该有足够的艺术创造空间,从实际操作情况而言,不同的国别和社会体制对于影视制作播出有不同的政策要求,因而导致产生不同的艺术创造空间。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在选题与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把一切困难都归咎于相关政策完全是错误的,回避现实题材创作更是消极的。策划人与创作者应该研究相关政策,明确现实题材的艺术创造空间,结合艺术创作的规律、方法与技巧,寻找突破的手段,创作出真正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2.
兰一斐 《唐都学刊》2004,20(6):121-125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是颠扑不破的艺术规律。近年来国产电影电视剧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创作量趋于减少,作品中明显出现冲突缺失的现象,收视率降低,艺术水准提升缓慢,难以与国际化的电影电视剧市场接轨并形成良性竞争。这种局面的形成有多方面因素,主要是出于政治与商业风险考虑过多,深层原因是影视管理层和观众层"文以载道"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影视艺术尚未实现纯粹娱乐性功能。  相似文献   

3.
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是传统现实主义文学、长期以来盛行的玄幻与仙侠等“凌空向虚”网文的必要补充。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既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潜力,更是网络文学走向“主流化”的尝试,是数字化生存、中国新时代社会文化新态势、网络文学自身求变图存需求多方面因素交相作用的合力的结果。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既表现出了其潜力、活力,也存在一系列值得注意的问题。积极借鉴网文IP开发、跨媒体传播转换、全媒体全产业链运营的成功经验,统筹兼顾商业化、娱乐化和人文关怀、现实感、日常生活体验,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才能扬长避短,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题材电视剧跟随着中国城市发展的脚步,表现了当代社会的都市面貌和市民们的生活状态,也凸显了时代风尚和城市品位及城市人的心灵历程。都市题材电视剧所讲述的故事,会因取材于不同的地域而产生不同的文化表现、差异的风格面貌,也产生了多样性的文化魅力。其中,北京都市题材电视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我们通过研究新老北京文化,研究北京题材电视剧。  相似文献   

5.
张汉杰 《唐都学刊》2006,22(5):69-72
电视剧已经远远超过戏剧、小说、电影等其他艺术形式,成为影响力最大的一门大众艺术。凭借着先进的现代化电子传媒科学技术,电视剧这门新兴的艺术生机盎然,观众收视热情长盛不衰。其所传达的社会生活信息之丰富,表达的艺术情感之复杂,形态之生动,文本之多样,受众覆盖面之广,社会影响力之巨大,为其他的文艺形式难以企及。总结拍摄关中题材电视剧的经验,必然有利于电视剧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发展理论现实困境的讨论,指出其未来路径,以加快其理论上的完善,最终实现经济繁荣、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进步三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姜波 《学术交流》2006,(6):155-157
纵观新时期以来贾平凹的小说创作,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即通过文化视点来折射社会的变迁、文化的冲撞、人性的裂变、现实的困境。创作内容上表现为文化的焦灼———内容冲突论;人物塑造上体现为人性的撕扯———性格矛盾论;创作环境上凸现为现实的苦闷———生存疲惫论,由此透视出贾平凹创作的文化抉择与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是当今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由现代性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而深刻的.本文把对性别变迁的探讨置于现代性这一宏大的社会背景中,尝试将现代性与性别再定义这一社会主题勾连起来,在由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男女性别的传统涵义也在现代性的动力下开始重构,男女社会性别差异逐步消解;在女性主义浪潮和...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是当今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由现代性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而深刻的。本文把对性别变迁的探讨置于现代性这一宏大的社会背景中,尝试将现代性与性别再定义这一社会主题勾连起来,在由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男女性别的传统涵义也在现代性的动力下开始重构,男女社会性别差异逐步消解;在女性主义浪潮和世界民主化这两大事件的推动下,性别再定义有了具体的内容,男女平等获得长足的发展,伴随这这一进步趋势,现代社会男女平等也遭遇许多困境。文章最后在对现代性的反省以及性别差异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快速消解对未来男女平等影响的思考中结束。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21,36(1):97-101
公共参与是公民涉足公共领域,通晓公共事务,影响公共政策的基本途径。伴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具备开放、便捷等先天性优势的网络平台,逐步成为公民进行公共参与的新型载体。网络公共参与这一新型参与过程化解了曾经参与手段单一化的缺陷,同步提高了广大参与主体进行公共参与的主动性,使得公共参与的影响力得以提升,对推动公共参与的普及化程度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公民进行网络公共参与时,若其偏离公共政策的价值规范,极易造成网络主体的代表性结构失衡、网络环境的非理性行为蔓延、网络制度的科层体制网络失灵等新问题。本文从网络公共参与主体、环境及制度三个层面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网络公共参与存在的现实困境,从而得出构建公民网络参与保障体系、树立公民网络参与伦理道德、健全网络公共参与立法与监管机制是实现网络公共参与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张阿利 《唐都学刊》2009,25(2):95-104
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的陕派电视剧的历史分期,经过大量的资料搜集、甄别,以及对于有关业界专家、管理者、创作者、投资机构等的访谈和调研,并通过与整个中国电视剧发展路径的比照,可以梳理出相对系统的发展流变和路径,如果以2007年底为一个相对统计和研究界限的话,那么,大致可以区分为这样三个历史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陕派电视剧的探索期(1980年至1988年);第二个时期,陕派电视剧的成熟期(1989年至1999年);第三个时期,陕派电视剧的转型期(2000年至2007年)。  相似文献   

12.
杨曾文 《唐都学刊》2007,23(6):61-62
《鉴真东渡》是中国有电视以来第一部从正面反映真实的佛教重大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它的意义之所以重大在于鉴真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杰出人物,且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这也是党和政府对宗教的认识和政策发生重大改进的一个反映。  相似文献   

13.
《关中枪声》是以真实历史资料为背景,所表现的人物都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既有下层民众,又有当时活跃在陕西的军政人物。《关中枪声》从创作到拍摄完成都采用现实性叙事原则,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在影像文本的现实性叙事建构中,充分展现陕西的地域风情,凸显人文关怀,刻画人物命运,并从对悲剧美的重塑中观照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风车》具有鲜明的北京文化特色。全剧主线清晰,情节曲折,构思巧妙,人物塑造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多角度地反映了现实生活,通过复杂的人物关系揭示了人性的深层矛盾,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道德内涵,而且营造了浓厚的北京文化氛围,体现出明显的京味儿特色,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但是,此剧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视角选择、风车的意象表现等方面还有一些可商榷之处。《风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分析其创作得失,对首都文化建设和电视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邢虹文  李崟  张虎祥 《社会》2009,29(3):52-7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广播电视制度也正在经历着快速变迁,促使电视剧的制作、交易与播映等日趋市场化。面对来自政治和社会的双重作用,围绕电视剧及其运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参与其中的制片公司、电视台以及政府管理部门都试图策略性地主导权力关系的运作。区别于以往“网络结构分析”与“政治文化分析”的市场社会学传统,本文引入了“行动者分析”的视角,将市场视为一种不同行动者参与的社会建构过程。通过分析上海电视剧市场运作的实证资料,本文阐明了行动者的策略性行动及其身处的结构性制约,并对市场秩序的建构性与变动性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杨新磊 《阅江学刊》2012,4(4):60-66
续拍与翻拍,是电影史与电视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创作取向,近年尤甚,二者容易与套拍、重拍混淆。学界对其以伐挞和贬抑为主,无人界定并辨析,更缺乏对其根源的深入分析。除了要从人文社会科学切入外,还需从自然科学寻求智力支持,时间生物学是一个强大的思想利器。影视主创者的生物节律乃至生命周期存在很大不同,高度依赖机器与技术的影视艺术对从业者生物钟的破坏毋容置疑,亿万影视受众的审美疲劳更受制于时间生物学特征。人类的"生物三节律"滋蘖传受双方的逆反心理与厌倦情绪,导致艺术创作尤其影视重复拍摄与乏味翻续的生理心理基因正是人类的"生物三节律"。  相似文献   

17.
苏霞 《唐都学刊》2000,16(3):89-93
教育投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分析了造成教育投资短缺的原因,认为教育供给不足,需求无限以及教育投资效率低下是其主要原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对策是增加教育供给,抑制需求,提高教育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