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成本已成为学校、政府、学生和家长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对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研究入手,对高校教育成本的内涵、教育成本核算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推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一、学校纠纷的主要类型及特点学校,根据我国现行《教育法》的规定,是指经主管机关批准或登记注册,以实施学制系统内各阶段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学校纠纷不同于教育纠纷。在学校实施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而产生的各种法律纠纷则是学校纠纷。依据纠纷产生的法律事实性质的不同,笔者将学校纠纷分为学校行政纠纷、学校民事纠纷与学校刑事纠纷。1.学校行政纠纷所谓学校行政纠纷,通常是指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在行使法律、法规授予的行政管理职权时,与教育相对人发生争议所产生的各种法律纠纷。例如1999年刘…  相似文献   

3.
浅析教育成本及其构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成本核算的会计学角度出发有利于教育成本核算分析的科学化 ,从而满足教育成本在实践中管理定位、决策服务定位的需要。教育成本的本质特征是提供或接受教育服务时所耗费的资源价值量 ,教育成本的承担载体和对象是教育生产的产品即教育服务 ,每单位教育服务的价值表现形式是接受或提供一定时期的教育服务所耗费的资源价值量。教育成本的承担主体包括提供或接受教育服务的个人、学校、国家和社会。根据成本是否与提供或接受教育服务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原则 ,将教育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教育成本结构是在个人、学校、国家和社会教育成本的基础上 ,根据教育成本分类的不同来划分  相似文献   

4.
郑信朝 《南方论刊》2009,(3):87-88,86
为了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力争取得更好的发展,加强教育成本核算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迫切需要。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成本的内涵、特点及其可行性进行了阐述,从教育成本核算应遵循的原则、成本对象、成本计算期间、成本项目、成本核算的要求和成本计算方法等几方面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成本核算进行了探讨,并阐明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教育成本核算要处理好的几个具体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因教致贫"现象及其根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烨 《中州学刊》2005,(4):102-104
"因教致贫"现象的出现,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了挑战.教育高收费和乱收费、不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体制及"人力资本失灵"是原因所在.要规范学校收费制度,治理教育乱收费,改革和完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切实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就业教育和办学的市场导向,积极评估与合理规划个人教育投资,以切实解决好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刘兆云  薛平  修慧明 《理论界》2006,(3):221-222
高校改革的逐步深化,要求高校财务管理实行目标管理。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有年教育成本最小化、在校生生均教育成本最小化和培养合格学生生均教育成本最小化三个指标。此外在整体目标下还应实行分部目标管理,即学校筹资管理的目标、学校投资管理的目标和学校资金使用管理的目标。对高校实行财务目标管理是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是高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符合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环境和财务活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关系到教育成本和教育效益是否成正比的问题,关系到建立与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课程观念问题,也关系到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问题,已成为教育学家和教育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笔者就此作以简要阐述。一、课程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1.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失衡。由于教育投资是政府管理,资源利用是学校管理,投资和利用“两层皮”,往往出现投资和学校真正需要的不统一、课程资源之间不平衡现象。有的学校一涉及到课程资源配备、提高办学水平,就完全不计课程成本,把学校建得二十年不落后,片面强调美化,这样过分强调条件性课程资源,已经失去了教育意义,甚至走向了反面。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基本条件具备以后,真正决定学校办学水平的是素材性课程资源,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  相似文献   

8.
家校融合指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教育模式.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高职学生主要的生活地点和学习地点分别在家中和学校,在这两个角度营造优质的教育环境,可以帮助高职学生规避成长道路中绝大部分陷阱.因此,班主任应当准确认识家校融合教育的意义,探究高效的家校融合教育策略,帮助高职学生树立优秀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困境的现状解读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需要认真考量。重新认识和思考大学德育目标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命题。大学德育目标的传统定位就是培养“学校人”。所谓“学校人”,是指在特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者使用特定的教育手段、灌输特定的德育内容而被模塑成为符合某种特定目标的“学校角色”。而这种“学校角色”在社会转型时期与社会现实往往是脱节的。“学校人”与“社会人”的统一应该成为当代大学德育的目标。所谓“社会人”,是指按照社会公民及其基本规范的标准来要求并能够实现某种社…  相似文献   

10.
一、艺术教育是形成“特色化学校”的重要依据 1.确立艺术教育在特色化办学中的地位 “特色化学校”是指具有某种显著特色的学校,已形成稳定的行为特征和卓著的育人成绩,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所公认。“特色化学校”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更完善阶段,是学校特色化办学成熟的标志。我校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探索和办学经验积淀,把我们的显著特色定位在以艺术教育为龙头的发展方略上,从而形成了以“德育奠基,艺体领先,人文见长,全面发展”为  相似文献   

11.
换位思考是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新模式,是指教育者通过角色调整和沟通,营造有利于双向交流的软环境,以达到教育人、培养人的目的."换位思考"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平同志指出:这几年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当然,这里不仅指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整个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一个国家的进步和文明的标志,不仅表现在具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而且还表现在人们的精神面貌、道德水准、社会风尚等精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代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图书馆社会教育是指图书馆利用馆藏及其网络资源对用户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知识教育,是除学校正规教育外的一种辅助教育形态.在当今世界,伴随知识信息的快速增长、更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逐步彰显出其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14.
教育成本已成为学校、政府、学生和家长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对高等教育的产业属性研究入手,对高校教育成本的内涵、教育成本核算的程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推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在少数民族学校的教育视野中,文化认同的取向不但是学生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文化的接受,而且包含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接受和吸纳,将文化认同特指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时,是指中国少数民族操双语者对母语文化和中华民族主体文化的个性及共同性的双向理解及接受,研究学校教育实践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内涵,对于民族学校构建与"多元一体化教育"模式与教育资源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诊断是教育母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子科学.它在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确保学校教育工程的正常运行,有效地提高育人质量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诊断”一词是医学上应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科学术语.《列子·力命》篇中指出“诊”就是“诊其所疾”,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看病.“断”有察看,断定之意.医学上的诊断是指医生通过各种诊察手段,对人体健康状况和疾病发展程度所做出的概括性的判断.教育诊断是对医学上诊断原理的借用,是把医学诊断的理论方法和现代教育的理论原则,运用于正常运行的教育机体,对学校教育工程中产生的病症现象及其发展程度进行临床诊断,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教育病症及其产生病症的诸种原因.辨症施教,提出医疗对策,防患于未然,确保学校教育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研究生教育的投资和受益主体已呈多元化 ,国家、用人单位、学校和研究生个人合理分担研究生教育成本不仅必要 ,而且可行。要立足于改善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与结构、质量与效益关系 ,建立和完善资助体系 ,确保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制度顺利实施 ,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生育成本的构成及界定准则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成本的研究可分为生育的家庭成本、生育的社会成本和社会生育成本研究三个时期.其中生育社会成本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儿童支付的各种支出,而社会生育成本是指超过适度人口给他人带来福利损失时的生育成本.从人的需求及需求系统理论出发.可以将社会生育成本看作生态成本、发展成本、安全成本和享受成本四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有关社会生育成本的界定可以用木桶理论、系统论和以保障公平的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准则.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从狭义上讲,是指学校的艺术教育和学生课外文化娱乐活动。文化同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社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杌成本可以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个方面,前者是指金融危机本身所引发的各类经济损失,后者则是指危机中政府救助导致的各种社会资源损耗.通过比较美国储贷危机和次贷危机中金融危机成本的异同,寻求显性成本最低化和隐性成本最优化的处理方案,可以发现此次金融危机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都明显高于储贷危机,说明此次危机的程度严重,对今后的危机成本分担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