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约旦哈希姆王国皇家伊斯兰文化研究院(皇家学会)在1994年7月2日的例会上,决定遴选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主任朱威烈教授为通讯院士,并寄来聘书。暑假期间,朱威烈教授已收到约旦驻华大使萨米尔·纳欧里发来的贺信。中国阿拉伯教学研究会也致信上外校长,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2.
商务印书馆《阿拉伯通史》〔美国〕希提著马坚译1979年12月版3。10元《伊斯兰—阿拉伯文化史》〔埃及〕艾哈迈德·爱敏著纳忠译1982年版1.40元《阿拉伯语会话》唐裕生、王蕊珠编1981年版0.78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古兰经选》(阿、汉文对照附注释)中国伊协研究部、上海外国语学  相似文献   

3.
人们说话或作文,无论华巧或质拙,全以“意与言会,言随意遣”为极致。为了适切地达意传情,说话者或作文者总会按照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与习惯,甚至运用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法,调整或修饰自己的语辞,这就是修辞。阿拉伯语修辞学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十一世纪,著名语言学家阿卜杜·查希尔·朱尔加尼(卒于公元1078年)就写出《修辞秘诀》、《雄辩例证》两书,总结前人研究之成果,比较系统地提出了阿拉伯语修辞学的一些基本原则,被认为是阿拉伯语修辞学的第一奠基人。一个半世纪以后,艾布·叶阿孤卜·赛卡基(卒于公元1229年)在《学术之钥匙》一书第三部分(修辞学)中,首先将阿拉伯语修辞学分为三大部分:辞达学()、辞巧学()、辞华学(),从而使它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  相似文献   

4.
一、学制:2年半。 二、开课时间:另行通知。 三、教学目的及终结要求: 1、初学者:全面掌握函授教材后,使初学者达到初步掌握阿拉伯语的基本语音、词法、句法和一定量的词汇,借助词典能看懂日常生活题材的浅易文章、信件及阿文报刊的简单新闻等;可从事一般性的生活翻译工作。通过语法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古兰经》部分经文的意思与了解《古兰经》经文的诵读基本知识。 2、有一定基础者:进一步加深、巩固对阿拉伯语语法的理解,增强阿语阅读能力,熟练翻译技巧,加深对《古兰经》部分经文的理解,了解《古兰经》经文的诵读基本知识等。 四、教材:共分5册,一学期一册。 第一册:以语音、认读、书写及简单生活用语为主。 第二册:以词法、会话为主。 第三册:以句法、会话及文章为主。  相似文献   

5.
中国回族是由进入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维族人、汉人及其他少数民族相互融合而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回族形成后,回民普遍使用了汉姓,但追溯回族姓氏的历史与发展,有许多耐人寻味与值得探究的东西。 回族姓氏的演变 谈到回族的姓氏,我们应该了解他们的“先民”阿拉伯人、波斯人等的姓氏特点。如阿拉伯人,全名一般由部落名、祖父名、父名与本人名等构成。所以在唐、宋、元甚至明代,我国仍有一些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保持原来的姓氏,如1965年在泉州发现的唐代古阿文石刻,刻文有侯赛因·本·穆罕默德·色拉提这一人名。在元代,大批外来穆斯林进入中原,并参与军事、政治等重大活动,出现了许多政治家、文学家、画家、诗人、学者等,他们中的许多人仍保留了原姓氏,如著名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纳速拉丁·阿老瓦丁。但也有不少人改用了汉姓,如诗人丁鹤年、高克恭等。元代进入中原的外来穆斯林,在姓氏上反映了回回人在保持原有习俗的同时也吸收了汉族习俗的特点。当时回回人取姓氏有这样一些特点: 1.有些回回学者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他们既保持原有姓氏的特点,也采用汉族的字和号。如元代著名回族诗人萨部刺(阿拉伯语音译),号直斋。 2.有些回回人既有原名,又有汉文名字。这在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