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砚秋受到梁启超"小说界革命"以及"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积极改革京剧。他曾尝试吸收西方戏剧之长大力改进中国戏剧,无论从唱腔、唱词、舞台表演及美术设计等方面都对传统京剧艺术程式作了较大的突破及创新。但他晚年则完全沉醉在挖掘、清理传统戏曲遗产,总结传统戏曲规律,维护传统戏曲精神之中。程砚秋从向西方戏剧学习的狂热到回归到维护传统的经历,可视为传统京剧艺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社会晚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立场尽管是心学的,但却是更加开放的,包容的,他的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不仅如黄宗羲所说的那样,能“范围朱、陆而进退之”(明儒学案·师说》),同时亦能将南宋以来事功学与心学融会贯通。(参见笔者《宋明事功学与心学及其合流——兼论王学的思想来源及性质》一文,载《东南文化》1986年第6期)他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对孔子以来儒家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的积极态度和创造性的理解。王阳明对儒学传统思想文化及其发展有着十分深刻的看法。在他看来,思想与文化的发展是继承与创造的统一,对孔子代表的儒家传统,一方面应着重继承其内在的活的精神,而不应执守和拘泥其外在的文字和语言,同时,对传统思想文化精神的继承又始终不离主体深造自得的原则。也正因为王阳明对传统思想文化有如此深刻的看法,他才能够在理论上超越前人,不仅集前代思想之大成,同时也对后来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启迪和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深入地探讨王阳明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观点与思想,不仅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王阳明的整个学说有帮助,同时对于我们今天批判续承传统思想文化,亦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限于篇幅,本文并不打算就王阳明的传统思想文化观作出完整、系统的论述,只是就王阳明关于六经的看法及他的文化历史观中所体现出来的简易原则和精神谈谈自己的见解,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的早期思想指的是周恩来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前的思想。本文不拟对周恩来的早期思想作系统论述,仅就其与传统文化相联系的方面进行分析。由此探讨周恩来早期思想的一些特点,并分析传统文化对于周恩来以后思想发展的作用与意义。一、传统文化对周恩来的影响周恩来幼年时在私塾和养母陈氏身边受中国传统教育。以后,在奉天东关模范学校和天津南开学校,周恩来开始接触新学,但仍然主张“深究而悉讨”中国传统的“圣贤书籍”,由于他聪颖刻苦,有较深的国学根底,国文成绩也特别优异。从周恩来的早期文章看,儒学对他有着重要的影响。1914年,他写的《射阳忆旧》追述了关于道德忏悔和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故事;1915年写《尚志论》,论述人的最初之志对于人一生的意义,该文以《论语》作结:“孔子不云平,盖各言  相似文献   

4.
论西方哲学的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本体论知识论的考量是哲学转向的最重要标志。苏格拉底哲学与其说转折性不如说奠基性导向性。笛卡儿“我思”哲学具有转向意义在于它凸显了“自我”、主体性的地位和作用 ,但它并未完成转向。康德以“批判哲学”和“先验主义”完成了笛卡儿开创的哲学转向 ,主要表现在认识论上的“哥白尼变革”和将本体论从认知转向实践。黑格尔以绝对精神 (理性实体 )的辩证运动“克服”了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二元论” ,在逻辑上实现了传统本体论和知识论的终极目标 ,他的辩证法为哲学转向提供了武器 ,但被他的体系封死了 ;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是当代“实践哲学”的重要理论资源。黑格尔以后的一个半世纪西方哲学处在重大转折期 ,但尚未完成。“语言转向”和“生存实践转向”对于哲学转向都有积极意义 ,但并不成功。在哲学转向中要重视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5.
王艳玲 《社科纵横》2004,19(6):124-124
陶渊明诗歌的成就甚高 ,研究者甚多 ,但对他辞赋艺术的探讨却较少。《归来去兮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三赋各具特色 ,既继承了魏晋抒情小赋的传统 ,又洗净铅华 ,自成一家 ,显示了陶渊明辞赋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德尔图良关于“雅典与耶路撒冷”的对立,其宗旨在于反对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的简单混合,以便维护基督教传统。这是圣经思想的具体阐发,在基督教教会史、思想史和神学史上具有积极意义。但德尔图良的信仰主义并不完全否定理性。在拒绝利用希腊哲学来理解基督教之后,他试图用人的自然理性和灵魂来证明上帝和信仰。本文结合基督教思想史对德尔图良在理性问题上的矛盾作了自己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对本体论知识论的考量是哲学转向的最重要标志.苏格拉底哲学与其说转折性不如说奠基性导向性.笛卡儿"我思"哲学具有转向意义在于它凸显了"自我"、主体性的地位和作用,但它并未完成转向.康德以"批判哲学"和"先验主义"完成了笛卡儿开创的哲学转向,主要表现在认识论上的"哥白尼变革"和将本体论从认知转向实践.黑格尔以绝对精神(理性实体)的辩证运动"克服"了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二元论",在逻辑上实现了传统本体论和知识论的终极目标,他的辩证法为哲学转向提供了武器,但被他的体系封死了;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是当代"实践哲学"的重要理论资源.黑格尔以后的一个半世纪西方哲学处在重大转折期,但尚未完成."语言转向"和"生存实践转向"对于哲学转向都有积极意义,但并不成功.在哲学转向中要重视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8.
李铎 《求是学刊》2008,35(2):114-118
二重证据法作为一种史学方法,古来有之,而王国维始名之,且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并影响了他的整个学术方法,成为他中西结合的方法论中中国传统方法的核心部分.但他并非不顾研究对象盲目地运用,而是灵活地对待治学方法,从而使研究对象更加明晰可辨,发掘意义与考证本源互相映衬.  相似文献   

9.
透视论     
“透视论”(perspectivism)最早由尼采提出,但他得出了绝对的相对主义结论。J·冯·贝塔朗菲将“透视论”定为系统哲学的认识论原理,后E·拉兹将它发展成关于人脑的“双透视”原理。本文沿袭西方哲学传统,在20世纪科学的伟大发现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全面论述“透视论”原理,得出多元透视整合以获取真相的结论,进一步论证自由、民主和人权的认识论涵义,以此说明怎样才能保证做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是我国女权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干将的胡适 ,以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为武器 ,在批判传统妇女观的基础上 ,提出了他的妇女观 ,对五四时期妇女在家庭与社会中的重新定位作了舆论上的准备。但由于其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固有的妥协性 ,又使其妇女观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在语言中划出一条界限:凡是可说的东西,都可以明白地说,凡是不可说的东西,则必须对之沉默。可说的东西是世界和全部自然科学,语言和世界具有逻辑同构性,并指出传统形而上学的多数问题和命题都是对语言逻辑的误解。但不可说的东西才是他的全部心意所在。不可说的东西是世界之外的神秘的东西,包括唯我论、形而上学主体、意志、善恶、幸福、伦理、人生意义、世界意义、价值、上帝、世界存在和对世界之为一有限界的整体的感觉,这些不可说的东西以形而上学主体为核心形成了他的超验形而上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饶宗颐先生是当今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他"动世界而垂久远"的学术成果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学问.他的学术思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一是立足本位的民族文化史观.他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和推动民族文化在更高层面上的复兴.二是视野开阔、高瞻远瞩的世界性意识.他十分重视中外历史文化发展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求是、求真、求正的学术追求.他主张实事求是地依据材料作研究;提倡服从真理,敢于修正自己;倡导学术研究回归正轨,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3.
论《断头台》对《圣经》叙事的全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贤 《学术交流》2005,(2):182-184
艾特玛托夫在小说《断头台》中塑造了阿夫季这一耶稣基督式的人物,他以典型的意识流手法,借阿夫季之口,说出了自己对现实、宗教、善恶的一系列思考。小说中穿插了《圣经》中的很多故事,但他所展现的耶稣基督形象和《圣经》所记载的完全不同,同时也将东正教传统中的典型观念如末日论、基督的受难及复活等放在现代文化背景中加以全新阐释。艾特玛托夫宗教探索的目标是寻找一条拯救堕落的人类和濒将毁灭的世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郑大华 《浙江学刊》2004,(3):147-153
张君劢一生"徘徊于学术与政治之问",是现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学问家.但长期以来,人们研究较多的是他挑起1923年的"科玄论战",成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而对他的学术和政治活动研究不多.实际上,他对儒家思想的阐发,对西方学理的输入,对治学方法的重视,促进了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的转换,加快了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接轨的步伐,其对中国现代学术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严复历史观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严复最早批判否定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不变论。他虽看到社会进化过程中善恶苦乐并进的现象,但并未由此陷入悲观,走向虚无。他始终否定英雄史观,并对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作了比较科学的说明。对于刚传入中国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他作了比较正确的分析评价。他的渐进论虽有抵制革命的一面,但对反对速成论和重视人的近代化曾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任飞 《南亚研究》2002,(1):80-84
杰耶辛格尔·伯勒萨德 (1889—— 1937)是印度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他对印地语文学做出的贡献使他得以与普列姆昌德齐名。1伯勒萨德的诗作中往往弥漫着一种神秘主义、唯美主义和强烈的伤感主义色彩。这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浪漫风格。印地语文学界称之为阴影主义。一般认为 ,阴影主义神秘、伤感的美学特征更接近诗歌创作。其实细细品味 ,不难感受到伯勒萨德的小说也同样濡染了诗一般的浪漫情怀。印度古典短篇小说主要存在于《五卷书》、《嘉言集》、《故事海》以及《佛本生故事》等民间文学中 ,但这种故事文学的传统在古…  相似文献   

17.
析罗尔斯正义论的精神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现代道德哲学的许多理论中,占优势的一直是某种形式的功利主义。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对此感到很不满,他潜心于正义理论的研究,批判传统的功利主义,进一步概括洛克、卢梭和康德所代表的传统社会契约论,提供一种对正义的系统解释,以作为可行的选择对象替代占支配地位的传统的功利主义。这种系统解释的结果,就是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  一、正义的主题正义通常是运用于评价国家和个人行为正当性与否的道德规范。而罗尔斯所探讨的则是社会正义问题。在他的正义论中,正义所指向的主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是社会主要制度…  相似文献   

18.
元好问的文艺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著名的《论诗绝句》三十首及他为前人和同代诗人诗集所作的序中。他的文艺美学思想,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尚刚健、悲壮之气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开篇第一首;“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诗人一开篇就指出诗坛上存在的事实,即汉魏古诗、风雅传统的丧失。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有:“别裁伪体亲风雅”句。元好问所说的“正体”正是与“伪体”相对的风雅传统,而这种风雅传统若由汉魏上推其源,实得之于诗三百。元好问论诗宗旨就是从这里出…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文艺理论教科书在论述创作主体的要求时,每每强调世界观(思想)、生活经历、艺术技巧三个因素的作用,对情感这一因素却置若罔闻。这种创作主体条件论总是面临这样的困境,即它不能解释下列事实:一个人如果只有深刻的思想而无丰富的情感,他也许只会成为思想家、理论家而不能成为艺术家;即便他具有深刻的思想、正确的世界观,并且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然而倘若他感受力迟钝、情感干瘪,反映在他笔下的生活也许显得苍白和贫瘠;也许他不乏艺术技巧,但因为缺少感  相似文献   

20.
徐世博 《学术交流》2013,(2):191-194
菲利普·罗斯一些作品中表现出的对犹太传统的反叛和对情欲的描写,使得他的伦理道德观念受到了质疑。而伦理关注的却不仅限于个体行为,更多的是社会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在后期小说创作中,罗斯放弃了传统道德批评的普遍性原则。没有简单的善恶、好坏评判,罗斯的伦理观念中引入了历史的维度。在犹太伦理问题上,罗斯更关心犹太人作为"他者"的地位和生存境况。在此观念影响下,罗斯后期小说创作结合了现代、后现代手法,呈现出范围更宽泛、主题更贴近生活、风格更适度等新现实主义特征,展现了后人文主义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