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对外宣战的传统说法是错误的,没有根据的。6月21日慈禧以光绪皇帝名义下达给内阁的"上谕",其实只是慈禧对清王朝内部关于"和战剿抚"问题争论的决断和表态,属于内部性质的谕旨。有人把它解读为"宣战诏书"是讲不通的。因为它既没有对外公开颁布,也没有送达任何国家政府或使臣,而且其措辞写法也根本不像宣战诏书的样子。因此,所谓清政府对外宣战的说法不能成立。实际上,在当时的中外媒体、有关的外交往来函电、列强的反应以及国际公法的视角中,也都找不到清政府对外正式宣战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作为一个弱国以对德宣战的方式被动卷入这场大战,表面上纷繁复杂,掺杂着各种政治利益与纷争,但从外交和实际效果来看,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夹缝中求生存的本能体现.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作为一个弱国以对德宣战的方式被动卷入这场大战,表面上纷繁复杂,掺杂着各种政治利益与纷争,但从外交和实际效果来看,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夹缝中求生存的本能体现。  相似文献   

4.
日本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视为“大正天佑”,以日英同盟为藉口对德宣战,以夺取德国在远东的根据地为最低目标,实现在华优势地位为最高目标。战后日本在巴黎和会上大力推行理想主义外交,获得了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益。不久,美英卷土重来,重返亚洲,逐渐加大了对日遏制,发起了召开海军军缩会议的倡议。因与美英实力悬殊巨大,日本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试图把华盛顿会议作为外交战略转向的试金石,但遭遇滑铁卢。其后,日本外交开始由理想主义转为现实主义,开始与国协调,华盛顿会议成了“币原外交”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1895年至1899年间清政府对外政策、态度的动态分析,把握五年来清朝外交方面所发生的变化。1895年以前,清朝主要执行的是可以概括为“外须和戎”四个字的洋务外交路线。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后,随洋务派的逐渐失势,洋务外交,遭到攻击.1895年至1898年间,清朝的外交主要由总理衙门执行,由帝党翁同和等人主持,他们也不可能找到可行的外交方策,外国侵略者依旧从他们手中攫取着利权。在这种民族矛盾尖锐,清廷外交不力的情况下,统治阶级中的盲目排外一派重新抬头,执掌朝中大权,盲目排外的外交主张占了上风。于是在1899年中,在教案等问题处理上,中外对抗加剧。1900年中国对八国联军宣战就成为了前一阶段外交发展的必然,而非偶然了。  相似文献   

6.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清政府盲目地颁布了宣战上谕,而东南督抚却公然违抗谕旨,与各国商订了东南互保章程.这一地方与中央相抗衡的典型事件,主要是以地方督抚拥有政治、经济、外交实权为前提的,客观地反映了晚清政权体制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7.
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欧洲的“七月外交危机”。由于德国更需要战争来实现争霸全球的“世界政策”,便极力煽动、唆使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使“七月危机”逐日加深,引起一系列走向世界战争的连锁反应。德国对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应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8.
"公共外交"是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快要结束的时候才在实践的意义上从西方引入中国。对外交研究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外交理论,而是外交实践,因为外交实践是产生外交理论的主要源泉。为了更好地理解公共外交,需要强调"公共外交"中的"公众",公众是公共外交的真正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9.
"集体对话"外交是指一国通过其主导的专门机制与多国进行集体互动的外交方式,其以双边和多边外交为基础,是二者的有机整合。在实践中,"集体对话"外交具有突出的外交整合能力,机制化为其作用的发挥提供保障。中国是"集体对话"外交的重要推动者。中非"集体对话"外交有效提升了中国对非外交的战略水平,其成功实践为中国"集体对话"外交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聚焦于当前阶段的中国海军外交,指出海军外交是一种非传统外交,海军作为国际性军种具有特殊的外交优势,海军外交具有"友好性"与"威慑性"两方面特征.以2017—2018年中国海军外交实践活动为案例,并与其他军事外交活动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海军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军事外交的主要形式,活跃程度超过其他军种,海军国际性军种的外交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中国海军外交形成了以军舰访问为主、多种形式灵活运用的海军外交模式,并发展出医院船"访问+医疗援助"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海军外交方式.突出友好合作、增强互信、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而不具有明确的威慑性是中国海军外交的重要特征,海军外交已经成为实现国家总体外交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美国革命时期,为了争取外国的承认和援助,大陆会议一反国际外交惯例,单方面主动向外国派遣了外交"使节",开展各种合法或非法的外交行动,这被一些美国外交史家称之为"民兵外交"。由于约翰·亚当斯在荷兰所取得的外交胜利是"民兵外交"的重要成就之一,而且这一称谓也源自其致罗伯特·利文斯顿的一封信,人们一直把约翰·亚当斯视作"民兵外交"的始作俑者和代表人物。但是,约翰·亚当斯与大陆会议的决策没有直接关系,而且,他对"民兵外交"的态度既不同于其支持者,也不同于其反对者。  相似文献   

12.
巴列维上台伊始为平衡大国在伊朗的竞争,选择美国作为抗衡英苏的第三国力量,其后对美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随着现代化的开启,伊朗外交逐渐向全方位外交转型。巴列维运用"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平衡外交战略、地缘外交战略和石油外交战略来维护国家利益。巴列维时期的外交战略为伊朗成为地区强国奠定了基础,但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最终导致其王朝统治的覆灭。  相似文献   

13.
何宗强  李婷 《国际论坛》2012,(2):32-38,80
奥巴马上台之后推出了"公共外交2.0"政策,试图用网络科技来提升公共外交的效用。本文以传播学和国际政治学相关理论为视角分析美国网络外交的战略意图,并结合奥巴马政府对伊朗网络外交评价其实际效用。本文认为,美国实施网络外交的目的在于促进心灵沟通,减少传播噪音,丰富外交手段。奥巴马政府对伊朗网络外交实践表明,美国借助网络媒介可以更加迅速、便捷地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和政策主张,但仅凭网络沟通和政治作秀,难以达到赢得他国民心的目的。美国利用网络媒介占据信息传播的高地,达到了塑造舆论环境、扰乱他国秩序的目的。美国网络外交与传统外交相互配合,软硬兼施,实践了"巧实力"外交战略。美国网络外交是一种廉价但可能高回报的外交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前夕,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外交方略,成为指导新中国外交工作的三大决策之一。"另起炉灶"外交方略的确立,缘于汲取近代中国革命斗争的深刻教训,顺应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本质要求,维护国家统一的现实需要。其核心内涵是新中国彻底否定国民党政府所订立的一切旧外交关系,坚持在崭新平台上经谈判与世界各国另建新型外交关系。执行"另起炉灶"外交方略,不仅清晰厘定了新中国新型外交和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关系,积极捍护了"一个中国"的准则,而且正确引领了新中国外交工作的有序开展,直接推动了新中国真正踏入独立自主之路。  相似文献   

15.
将尼克松的对华缓和政策置于其"均势"战略总构想之下进行再探讨,指出尼克松之所以推行这一政策乃是为了构建两个外交三角,即"中美苏"外交大三角和"中美日"外交小三角,通过这两个外交三角的构建,最终实现其"均势"战略的总构想.  相似文献   

16.
西方国家的军事外交的核心内涵是"强制",表现为"强制外交"。而中国军事外交概念则突出"交往",中国把加强互信、促进真正的和平作为军事外交的根本目的。西方国家军事外交建立在人性恶和权力政治基础之上,因此其内在表现则具有很强的胁迫性,而中国的军事外交则是建立在"善"的传统儒家交往思想,以及当代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基础上,实践中具有多样性、平等性、互利性、合作性和预防性等特点。西方国家把正常平等的军事交往或预防性的军事外交作为策略考虑,通过军事外交达到了解对手并最终控制对手的目的。而中国的军事外交通过交流和合作的方式,谋求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和共同发展,把安全和发展结合,把自身和外界利益紧密联系,彰显"不自生,故能长生"的战略智慧。  相似文献   

17.
论“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曾提出了"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中国外交战略思想.本文对"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之间的辨证关系作了分析,指出进入21世纪,中国外交仍然要贯彻邓小平这一外交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文化交流与传播为核心的文化外交逐步发展到公共外交新阶段,成为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和提升国家形象最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战后韩国的"文化外交"向"公共外交"演进的历史表明,韩国的公共外交已经从国家事务的相对边缘地带逐步走向政治中心,对韩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边疆是跨界民族区别于非跨界民族的地域象征,跨界民族是边疆动态社会属性的特殊代表符号。边疆的社会性受跨界民族因素影响,跨界民族的地域性亦和边疆关联。边疆的前沿地域特征与跨界民族互动内外的特点,必然要求两者在中国建构良性周边外交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赋予外交内涵,可谓之"边疆外交"。"亲诚惠容"的跨界民族关系互动是促进良性边疆外交建构的关键环节,良性边疆外交则是良性周边外交的具体展现。跨界民族与边疆外交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的天然互动逻辑关系,注定了良性边疆外交的建构离不开友好跨界民族关系的打造。  相似文献   

20.
体育外交,是国家公共外交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塑造、传播本国国家形象的重要任务。体育以其"世界通用语言"的特色,发挥着公共外交"草根战略"的作用。体育交流,尤其是大的体育赛事往往成为国家关系改善和国家形象建构的契机,体育运动员也以其"艺术感染力"扮演着公共外交形象大使的角色。本文将结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探讨体育外交在塑造和传播我国国家形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