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多年前,英国作家肯·福莱特在小说《针眼》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军准备在诺曼底登陆。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盟军制定了代号为“卫士”的战略欺骗计划,指望通过分兵的方式,阻止希特勒把装甲部队调往诺曼底,从而为盟军的登陆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2.
美国教育家海姆·吉诺特说过:“我总结出一个可怕的结论.我在课堂上起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个教师,我拥有让一个孩子的生活痛苦或幸福的权力。我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刑具,也可以是给予鼓励的益友,我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学生心理危机的增加或减缓,孩子长大后是仁慈还是残忍,都是我的言行所致。”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每个家庭的希望从老师这儿升起,每个家庭的变化也是从老师这儿开始的,我们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是一句话都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甚至改变一个家庭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本刊记者调查采访表明,今天的中国人正处在一个爱情需要重新定义的年代。随着情变、婚变率的持续上升,能从初恋直接导入婚姻的“成功率”已经越来越低。面对现实,尽管我们此次采写的所有的初恋故事与以往任何年代相比,都更像是“昙花一现的幻影”(屠格涅夫语),但它依然是个体生命中两性之爱这场重头戏的序幕。其大喜大悲、轰轰烈烈,既富于神秘感和戏剧化又兼有纯真圣洁的属性,不仅对一个人今后情感构成与质量产生着作用,有时甚至会影响当事者的一生。说到底人生的故事,不是先要有开始,才会有过程吗?只不过许多过来人在回想各自…  相似文献   

4.
终极关切     
还是在上一世纪初叶,德国社会思想家凯瑟林伯爵(H.Keyserling)在他的环球之旅中到达了中国。他在与各界贤达广泛交流后,一方面称道儒家文化作育出的人是“现实中的人”,具有相当道德水准;但另一方面,对比于新教文化,他也指出:“儒家永远只企望可能的东西。”因而临末,他还是不能不借用尼采的话留下依稀的感喟:“俗,世俗,太世俗了!”  相似文献   

5.
杨眉 《金色年华》2007,(10):10-11
2007年9月10日,第五个“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是“贯穿终生的自杀预防”。 从今年5月8日到16日,短短9天时间,仅在北京市范围内,就有5名在校大学生相缝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年初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这已成为我国15-34岁人口第一位的死因。 对于身处大学校园的年轻人来说,成长中遇到的彷徨、困惑如何排解?家长、学校和全社会又该怎样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寻找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6.
你有没有一种个性:、“不喜欢求人”。据我所知,有许多朋友常常引人自豪的向人说:“我平素不喜欢求人的。”他的话,似乎是带有一些“让人知道他是个性坚强的人”的意思。但把这句话挂在口边,是无意义的。你对着一个人说:“我不喜欢求人。”即使你的话不是向他而发,但听的人却认定你的话是针对着他的。根据经验,凡是自称为不愿求人的人,往往是交际场上的失败者。我们立身处世,虽然要自力更生,不要轻易靠人,但这个社会毕竟是集体的,有许多事情是独立难成的。在心理方面分析,人的性格虽然不同,有宽容的,有各啬的,有豪爽的,有…  相似文献   

7.
《当代老年》2007,(11):1-1
一个人想知道天空是从哪里开始的。他首先遇到一只蚂蚁,他问蚂蚁:“天空是从哪里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非常声音     
“中国学者的研究居然把‘中国’弄丢了。研究工具和问题都是西方的,所有的成果也用西方标准衡量。” ——学者邓正来日前在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的揭幕论坛上一针见血地指出。邓正来教授认为,中国的人文社科研究遇到的最大障碍来自“西方化倾向”和“唯学科化”。“这种倾向肢解了中国,把原本作为整体研究对象的活生生的中国,肢解成一个个孤立而互不相干的切片”。  相似文献   

9.
瞿建湘 《老年人》2004,(9):36-36
前段时间,媒体广泛报道了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举行隆重庆典,纪念“二战”胜利59周年。其实,与英、美、法、苏一样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卓越贡献,并与他们一道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也有自己的抗战胜利纪念日。这个纪念日就是每年的9月3日!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二战”的欧洲战场以盟军胜利宣告结束。在亚洲,困境中的日本法西斯成为美、苏、中、英为首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所要解决的最后敌人。中国军队加紧局部反攻,美英盟军力量集结亚洲,苏联准备对日作战。1945年6月,美军攻占冲绳岛,将战争引向日本本土。7月26日,中…  相似文献   

10.
卓然 《老人天地》2010,(2):39-39
人常说.“人老先老腿”。这是从人的肌体角度讲的。其实,人的衰老首先从心理暗示开始的。当我们还处在准老年时,便频繁接受这种暗示,一旦被它左右,受其支配,无形之中加速了衰老的进程,使原本活力旺盛的生命日渐走向凋零。  相似文献   

11.
有人断言,张效瑞是一个奇迹。他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就意味了这个千年开始的那个充满斗志和希望的中国足球的新时代。在中国足坛,如何使用张效瑞,一直是个极具争议的话题。无论是在天津泰达队还是在国家队,张效瑞都以他那特有的足球天赋征服了所有的人。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张效瑞都是中国足球一枚重要的棋子。就在各大媒体及一些网站将张效瑞赴德国踢球一事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我采访了张效瑞的母亲段玉惠。段玉惠给我讲了如下的故事:效瑞是个苦孩子效瑞的小名叫铁蛋。他长得确实黑,按天津话讲,就是好养活。我跟效瑞的父亲张广棣原来…  相似文献   

12.
开栏语 古龙说:“有人,就有江湖。” 烽烟四起,群雄逐鹿,多少侠客在培市亮剑,把乾坤于谈笑,运筹策于帷幄,浮沉于培市。成也兴,败也荣,不论他们在培训江湖成败如何,身后留下的是一段百味人生。 “风云人物”记录这样一群人的风雨人生,为拼搏者书写一段回忆。假如你身在培市,有传奇经历,请与我们联系,讲述你“背后的故事”。 采访热线:13558862611 早就耳闻他是四川广汉的“名人”,他以242元起家,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人生。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有着怎样的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13.
阪神大地震后重建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全国上下全力以赴投入以“生命营救”为至高目标的抗震救灾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救灾开始迈向更为艰巨、更为长久的灾后重建阶段,它不但关系到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还将全面涉及对“三孤”人员的生活关照和包括心理干预在内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4.
《上海科学生活》2001,(7):78-79
许多人都熟悉一个故事:一位中国老妇人,一辈子省吃俭用,存钱砌房,等她终于建好新居时,一天也没能住上,便“驾鹤西游”了;而一位美国妇人,年轻时向银行借贷买了别墅,等老时终于还清贷款和利息,带着满足向她的“天主”报到。这个越传越广的故事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借贷买房的美国妇人更理智。于是,不少人开始走进银行,借贷“消费明天”。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的,因为借贷的基本条件是“金融信用”。  相似文献   

15.
一夫 《当代老年》2009,(11):43-43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让人感到难堪的玩笑,如不知怎样调节情绪,沉着应付,就会陷入窘迫的境地;相反,如采取适当的“自嘲”方法,不但能使自己在心理上得到安慰,而且还能使别人对你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四川灾区灾民自杀事件。心理干预专家诊断说。他们患了典型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即媒体上常提到的PTSD。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专家们心理干预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在灾民中却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防火、防盗、防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7.
今天,越来越多的女性困惑于“嫁与不嫁”的问题。嫁出去,也许总感觉理想的爱情还没有来到,一旦以后遇到怦然心动的人,后悔莫及;不嫁,却有巨大的担心:20岁前是个宝,30岁前是根草,30岁后就没人要了。亦舒在小说中写道:女人年纪越大,仿佛是套牢的股票,是愈来愈贬值的。所以,那些在“嫁与不嫁”中徘徊的女陛,她们内心的焦虑可想而知。时光在流逝,是像亦舒说的那样,对婚姻采取现实主义态度,趁年青漂亮,股票行情看涨时及时嫁掉,还是像琼瑶描写的那样,坚持等待真爱出现,哪怕等到海桔石烂呢?或者说,什么东西影响了我们对婚姻和爱情的看法,使我们的婚恋心理与现实格格不入?现实生活,我们需要这样或那样的合格证,在婚恋心理上,我们是否也要让自己领一张健康合格证呢?  相似文献   

18.
灾难后,生命救援在和时间赛跑,而心理救援在和时l司拔河。“如果发现伤员或者死难者家属有愤怒情绪,就让他们尽量地发泄出来,等他们心理稳定后再做心理危机干预,这要当做一项纪律来执行。”作为“7·23”温州动车组事故心理干预组组长,著名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杭州市疾控中心主任赵国秋在事发第二天就带专家团队赶到了温州,组成了浙江省、温州市两级心理危机干预组进驻温州的各大医院,展开伤病员心理评估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想听一段发生在19世纪关于“神驹”的故事吗?那还是在德国,一位动物学家威廉·旺奥史丹在1896年购买了3匹俄国产的雄马.不久他就发现其中一匹棕色雄马的“智商”非常之高,于是他给这匹马取名叫“聪明汉斯”,并开始了开发其智力方面的训练.这种训练包括“汉斯”的思考能力和与人沟通“说话”,甚至读书和用踏蹄的方法计数的能力.经过耐心的调教,旺奥史丹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但唯其真实却使人难以置信。初听 这个故事,愕然的我只是觉得它应该发生在很遥远很遥远…… 上篇:十三岁时.家里将我许配了人家.十四岁,我被“嫁”作人妇。从此厄运开始……我想.我的一生难道就这样毁了吗?我不甘心……村干部出面协调,我家退五千元钱,我的这段孽缘结束…… 我叫小芹,1977年11月出生在宁夏西吉具白城乡一个农民家庭,家里姊妹7人,我是老五,我们那里是全宁夏最穷的地方之一,我们家也不例外。1990年时,为了找钱给父亲治病,家里决定将我许配人家,男方是相邻海原县官庄乡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