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更加重视民生问题,践行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不能否认,我们社会中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依然严重,各种不和谐现象依然存在。要更有效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找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是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处于一种协调有序状态,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社会和谐的实质在于利益关系的和谐。当前许多社会不和谐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利益关系的失衡,因此促进和实现利益均衡,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而促进和实现社会利益关系的均衡和谐,关键是要致力于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2.
论利益结构与公平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钦 《学术论坛》2007,(10):44-48
当代中国的社会变化,最突出的表现为利益结构的变化.在利益结构变化过程中,根据公平正义原则,协调好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使社会利益结构大体均衡,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利益均衡与建设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展旗  杨平 《东岳论丛》2005,26(4):206-207
和谐是人类社会美好的追求。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共存、双赢是和谐社会的利益价值观,利益分配是决定社会和谐程度的基本因素,利益均衡制度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在当前社会背景和社会状况下,应大力开展制度创新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阶层利益均衡是和谐社会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主流话题.而"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则成为理论上和现实中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要回答这一问题关键是要把握住和谐社会的本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阶层利益的均衡.  相似文献   

5.
高君 《江汉论坛》2008,(3):45-48
利益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它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本质要求、主要基础和重要措施.要分析当前利益关系变化的新特点及其成因,把握社会转型中利益关系变化的规律,寻找经济增长与利益格局均衡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探索利益关系和谐的新机制,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使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同步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刘涛 《齐鲁学刊》2007,(2):131-133
实现利益和谐,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社会公平提供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构建和谐社会当然是要构建一个利益和谐的社会。具体要从利益制度的安排入手,以机制的力量来解决利益矛盾,如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利益整合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冲突调解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利益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利益共享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利益共享的社会发展理念。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是构建利益共享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利益共享是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利益,目前,五大因素将会限制利益共享的实现。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共享利益的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利益共享的有力保障,同时还应充分切实地发挥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在利益分配中的调节作用。此外,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应该遵循十大思路——利益增长的思路、利益兼顾的思路、利益共享的思路、利益综合的思路、利益保障的思路、利益补偿的思路、利益制衡的思路、保证根本利益的思路、社会公平正义的思路、及时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利益相互制衡来构建利益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冬汉 《江淮论坛》2008,1(1):91-9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历史工程,它需要从多方面来努力,其中实现社会的利益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本文认为,建立起一个长效的、根本性的利益平衡机制,才是实现社会利益和谐的根本途径.即根据中国社会已经形成不同利益阶层的现实,鼓励各阶层发展自己的利益诉求组织,同时从政策、法律等方面着手建立起多种不同社会阶层公平进行利益博弈的平台,用利益制衡利益.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利益均衡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变化,带来利益的冲突与矛盾。利益均衡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和谐的本质在于化解矛盾与冲突。利益均衡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完善利益均衡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转型期中国地方利益分化与地方利益冲突的形成与演变特点,从微观角度构建地方利益均衡模型,分析中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地方利益均衡与协调问题。作为各种微观利益主体、利益群体的各种利益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的综合表现的地方利益,其实现需要一定的均衡条件。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地方利益均衡与协调机制是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阶层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妥善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避免贫富分化,保障弱势群体利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完善社会阶层结构,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并使其成为全社会的中坚力量;完善利益表达的相关制度,建立顺畅的阶层利益表达机制;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切实保障工农群众利益等。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不能承受之重——中国的特殊利益集团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社会科学》2008,(8):25-31
中国特殊利益集团的存在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平正义,阻碍改革的深入进行,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政府公共政策.无论何种特殊利益集团,都有权力行走的轨迹.对公共管理者而言,需要重振公共行政的精神,采取多项举措抵制和治理特殊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13.
略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均势协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又贤 《东南学术》2005,2(6):11-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建立健全利益均势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利益均势协调机制的前提,是必须切实输通各阶层、各群体、各方面利益的诉求渠道.其基本任务,一是完善物质利益均势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政策、部门或单位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在协调物质利益中的调适作用;二是建立政治利益均势协调机制,从宏观上努力形成各种群体性主体政治利益的均势,从微观上努力形成各种个体性主体政治利益的均势;三是健全文化利益均势协调机制,努力协调和解决文化教育权利、文化生活条件、文化交往关系、文化知识价值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转型阶段的经济利益矛盾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种经济利益矛盾,是由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以及市场制度缺失所造成的.但归根结底,各种经济利益矛盾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政府职能的问题.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个长期的过程,其内容就是构建经济转型期的和谐社会.针对当前各种社会经济利益矛盾产生的根源,我们应该从三个个方面着手推进转型阶段的和谐社会建设:一是要正确认识和谐社会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二是要选择合适的经济利益调控模式;三是要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利益迁移     
传统社会由权力主导 ,现代社会由财富主导。实现社会转型不能通过剥夺权力 ,而只能通过将权力转化为财富 ,即利益迁移。晚清社会转型的失败在于没有找到超常权力迁移的特殊道路 ,当下的转型则有望找到这条道路  相似文献   

16.
论利息之债     
利息之债从属于本金之债,但也有一定的独立性。利息的产生不以债务人违约为要件;罚息、逾期利息则不然,故均非利息的范畴,而属于违约责任的系列。利息之债可由借贷合同等法律行为产生,也可由法律规定产生。借款合同无效后,在若干场合成立资金占用费,它在本质上属于利息。中国法不径直禁止复利,但明文禁止高利贷,复利的累积构成高利贷的,无效。把本为高利贷而分拆为若干部分,一部分以利率称之,不超出法定的利率上限,另外的部分以"顾问协议"之类的名义约定"顾问费"等费用,实为利息的一部分,总计起来就是高利贷。于此场合,应把"顾问协议"等协议认定为虚假的意思表示,而将隐藏的法律行为挖掘出来,视具体情况决定其效力。常态的利息与违约损害赔偿、违约金分属不同的领域,不具有相互排斥的性质,故可并罚。但逾期利息、罚息实为违约金,其为赔偿性违约金属性的,不得与违约损害赔偿并罚;其为惩罚性违约金性质的,可与违约损害赔偿并罚。  相似文献   

17.
论和谐社会与和谐人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和谐社会需要具有和谐人格的人去创建,和谐社会又给和谐人格的塑造提供条件和环境,和谐社会与和谐人格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改造的关系。和谐人格是一种理想人格,它内含着智慧、道德和意志的力量,这种人格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而要塑造和谐人格,必须促使核心价值观得到认同,必须完善社会运行体制,必须强化教育引导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社会转轨时期,在利益格局分化条件下,多元利益集团的缺位是不同利益群体利益表述失衡和利益格局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构建多元利益集团,尤其是构建弱势群体的利益集团是实现利益表达均衡和利益格局均衡的有效社会和政治机制之一.在当代中国,利益集团作为和谐社会的内生变量之一,有其存在、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和谐文明论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刘长明 《学术界》2005,(1):79-105
人类历经坎坷 ,走过漫长的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之路 ,进入工业文明的殿堂。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文明中 ,人与自然之间只能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天人合一”式的原始和谐关系 ;在生产力有一定程度发展的农业文明中 ,人类向自然索取的能力大大提高 ,但从总体上看 ,人与自然之间仍然是一种“天人相依”式的古朴的和谐关系 ;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时代 ,人类自以为掌握了征服自然的利器 ,“天人二分”式的冲突代替了和谐 ,于是 ,在创造出巨量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把人类导入了危机四伏的失衡陷阱中。工业文明即将终结 ,拯救人类的唯一文明型式无疑是和谐文明。和谐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式 ,人类融通 ,“天人合意”。和谐的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是和谐文明的生态基础 ;和谐生产力是和谐文明的生产力平台 ;和谐发展是和谐文明的基本发展模式 ;和谐伦理是和谐文明的主流伦理观 ;和谐教育是和谐文明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20.
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协调社会上各种不同的利益,尤其是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需要立法、行政、司法保障,即立法者对此做出概括性规定,并通过宪法解释明确公共利益的内涵,在具体立法中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行政机关依据正当程序对此进行具体的判断;在出现纠纷时启动司法程序.由法院针对个案中的具体事实,进行最后的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