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艺术意境创造中对“道”的认同是通过一种“圆而神”的悟觉思维实现的。它与整个中国艺术意境创造中对“道”的认同是相同的,中国绘画艺术中也同样追求“圆”之美。从表层(“象”之审美层次)而言,是追求着一种外在形式与结构之“圆”或完整的“空间境象”,包括特定的物理空间之圆,而从深层而言,则是要达到“气”圆与“理”圆。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山水诗,到唐代走向成熟,而王维便是唐代山水诗人中最杰出的代表。王维不仅是诗坛圣手,又是当时杰出的画家和音乐家,遂使他以山水为题材的作品达到了“诗中有画”、声色并茂、情景交融的境界。以画笔写诗,讲求声韵之美,相互映衬,借景抒情,是诗人经常采用的手法。大自然、田园之美,通过这些手法,形象而又生动地再现于诗人笔下,使今天的读者仍能从不同侧面,欣赏祖国山河的壮伟、风物的秀丽、农村的清雅,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3.
刘新贵作品     
学术点评 刘新贵的西域大漠田园山水作品体现出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艺术精神内涵。他笔下的大漠、人物与环境具有和谐统一的恬淡之美。画面中的内容富有地方特色与强烈的生命意识,其作品体现出的画意是对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热爱,并赋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以田园生活恹煮的美感。  相似文献   

4.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继承了前人的田园诗风格,还融入了释道观,他以一个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把绘画构图中的色彩、动静等引入诗中,形成了其特有的“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丰富了中国的山水田园诗类型。其山水田园诗给后世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深受儒、道、禅尤其是道家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审美意趣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纯朴清新、浑然天成的自然美;传神写意、诗中有画的意境美;味外之味、韵外之致的神韵美。  相似文献   

6.
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由此构成了“朴素淡然”的美学命题。庄子这一谈论“道”与“美”的命题尽管没有涉及艺术,但自魏晋六朝起,却给中国历代文人创作以及古典美学、文艺思想的发展以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开创了艺术以追求自然、朴素、清新为最高层次的美的一代风气,成为东方美学的一大特色。为此,“朴素淡然”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华美学的基元命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画山水序》是把中国的佛学、道学的思想渗入了山水画论之中。就山水画功能而论,宗炳认为山水画是用来体现圣人之道,肯定了现实山水的感性形象的美在于它是“灵”“道”的表现,同时也是“神”的表现。“畅神”的提出对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画论在重视精神性和理性上最早为中国的山水画艺术奠定了基础,确定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庄子学说本意不在论审美欣赏,而更多的是政治哲学,但其包含的智慧是丰富而普遍的,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对艺术美、自然美的欣赏理论和思想。庄子认为,审美欣赏的本体源于“道”,审美欣赏的主体是体道者,审美欣赏的本质是体道之人对“道”之美的世界自然之情的投注,与“道”之美的境界相融与契合,因而庄子对审美欣赏特点的描述和分析具有独特性。庄子关于审美欣赏的理论是“道”之哲学向美学的生发和演化。这种美学思想对我们今天寻求美、提升生命的质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维是唐代诗坛的大家。他的诗,律诗与少陵分席而坐,古诗与太白并驾齐驱,五言诗则为有唐一代宗匠冠冕。特别在山水田园诗方面,他是继田园诗人陶渊明和山水诗人谢灵运之后,我国诗歌史上兼写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本文不拟对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进行全面评价,仅就王诗中的绘画美与音乐美问题作一些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重要发展期,长期以来,人们对唐代审美文化的认识有笼统、片面的倾向,一提唐代,人们马上想到的便是盛唐的雄浑之音、壮丽气象,对雄浑刚健之壮美的崇尚及以胖为美的女性审美观,而忽略了有唐一代崇尚阴柔的风尚。透过唐诗柳意象人们可以窥探到唐代士人对阴柔美的崇尚、刚柔相济的美学追求以及纤柔清瘦的女性审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