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坚持与时俱进是理解和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同时 ,也才能提高我们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上升到哲学高度,通过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机互动,创新教学方法等措施具体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必须解决好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样学三大问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对上述问题都搞清楚了、弄明白了,才能真正提高全党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要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政治灵魂和行为准则,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号召。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它有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地保持党的先进性。紧紧抓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是全面贯彻、长期坚持、深化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纲领。当前我们的头等大事是贯彻好“十六大”精神 ,积极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  相似文献   

9.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根本在于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突出的行政能力。领导者行政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其所领导的地方和部门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展速度快慢 ,规模大小的重要条件和主要因素。不断提高领导者的行政能力是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基础上 ,着重强调了树立以人为本的宣传思想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进而指出做活宣传思想工作 ,必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做到“三贴近” ,抓好“三个报道” ,提高宣传质量。同时 ,做活宣传思想工作 ,还必须努力建设一支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素质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兴"恰好是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最具深远影响和意义的范畴,也是<诗经>的本质.对<诗经>的诠释基本方式就在于"讽诵涵泳","叶韵理论"的应用就有利于"讽诵涵泳"的落实 .朱熹美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的创造性转进与拓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歌德在《浮士德》中构建的天帝与靡非斯陀、浮士德与靡非斯陀和浮士德自身的"善"与"恶"的冲突及其辩证关系。认为歌德笔下的"善"与"恶"的冲突无所不在,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它揭示了矛盾运动的普遍性及人类社会发展中前进与停滞的矛盾斗争,反映了人性深处的拼搏和内在矛盾。他所刻画的"丑"中有"美","丑"转为"美",使"恶"与"丑"也具有了重要的审美价值。这些体现了歌德成熟的辩证思想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理学家们把本来具有道德性的孔子之仁与<易传>的生生观念相结合,将此生生不息视为生意、生理,并与人的心性相结合,建立起了"仁"、"生"、"理"三位一体的形上架构,完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论预设.这种建立过程包括了对孔子的同情、<易传>的阐发,包括有佛老的刺激、中医的启发,以及他们自我的体贴和思考等一系列工夫.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和说明,可以更清楚地把握理学本体范畴的结构与含义,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理学的整个体系及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据存在主义哲学对于“过去”(即历史)问题的看法,即所谓史学中的事实只不过是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解释,而这种解释由人们对于其“将来”的规划所调节,力图揭示史学研究的一个潜在性质:无论知觉与否,“求真”之真,将随着人们对“将来”谋划的变化而变化,不存在一个本体论意义上的、永恒的原子事实。根据这个性质,扬弃“信古”与“疑古”两种史学态度,说明“层累历史”现象的合理性与必然性,肯定“层累历史”的价值。在结语部分,则逻辑地提出“基于将来的释古”的史学研究命题。  相似文献   

18.
19.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始终都在"超越"和"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在"沉默"与"言说"之间:恰如其分地说出可说的,以显示不可说的.这一思路为后世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种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和现代科学的新的思维方式.认为哲学也并不意味着找到答案以求安宁,而在于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作为人之为人的永恒追求,构成了人的价值意义世界,将与人类同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兴”在“意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力求正确地、历史地把握“意境”形成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厚诗学内涵。“兴”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情景交融、不尽之意、形象思维的特征以及佛教中“境”的介入,最终导致“意境”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