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里,人的范畴和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划清两者的界限,对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路线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一、人是个社会范畴,它既有社会存在方面的属性,又有社会意识方面的属性人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细胞,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因此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在社会成员身上留下印记。所以,人具有多方面的属性,是个广泛的社会范畴,是社会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安全是国际关系理论主要的研究区域,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对安全同样有着独到的见解,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实际上扩大了安全的内容.女性主义认为安全是所有人的安全,是一种综合的安全,是多层次的安全,这三个方面是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识安全的新视角.女性主义的这种安全观扩大了国际关系理论的视野,是国际关系理论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党的建设总目标强调,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是对政党现代化意识的科学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丰富、发展和创新。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党的现代化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纲领,从严依法治党是基础,思想理论建设是根本,干部队伍建设是核心。  相似文献   

4.
明州本除了二家注的注文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文字上的变化,共有几种形式,一是漏注,二是漏字,三是异文,四是衍文,五是倒文,六是秀州本有多处作"毛诗"的地方,明州本作"韩诗",七是个别地方出现了注家有异、注文相同的情况,八是个别地方出现了善注置于五臣注之前的情况,九是明州本的编排形式为卷首目录在表、序之前,十是增强了校语,十一是校语相异,十二是音注的增加与删减的变化,十三是进一步增加了"某同同注"的形式,十四是夹注位置的变化,十五是句末"也"字的增删变化。  相似文献   

5.
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颜色五彩缤纷:太阳是黄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难怪诗人爱赞美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界一  相似文献   

6.
杨绍辉 《21世纪》2001,(8):60-61
也许是我知识海洋的贫瘠,出发之前除了石油我对中东可谓是“一问三不知”,真正走进来之后,我才彻彻底底惊讶下这里的别致洞天。 阿联酋——我的富裕宣言 听人说,阿联酋没有小偷,社会治安好。我认为似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发达的美国和欧洲,小偷都是异常活跃的,而中东,被我们老百姓经常会遗忘的角落,偷窃行为应该更是司空见惯的。 事实证明,我错了,阿联酋是非常富裕的,虽然这里贫瘠得只剩下石油,而这就足以让他们富甲天下。而我们时常所言的资源丰富却显得苍白无力。 阿联酋人 口三百多万, 只有三分之一 是本地人,其他的都…  相似文献   

7.
艺术的等级     
我以为,从艺术与受众的关系着眼,是可以把艺术分为四个等级的。这艺术,包括以语言为材料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即文学。 第一等级的艺术是征服受众的。这种艺术,是高雅的艺术,是博大精深的艺术,是已上升到哲学层面的艺术,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是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不可多得的艺术,是一个时代里拔尖的  相似文献   

8.
人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从微观上说,是指人类个体的处境。人的生存是一系列的选择,没有哪一次选择是一经选择便一劳永逸。从这个意义上说,做人就意味着人在旅途。从宏观上说,人是社会的人,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个体与社会不可分离,他只有合理地置身于社会中,拥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他才能成为真正的个人。抽象的个人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学校和家庭给学生的只有理想的感觉,没有职业的感觉,徐小平说这是“预设好的缺失”。于是,把考研当出路,把出国当出路,“最后是走投无路”。留学的目的实际上是立足一个job,job是满足于谋生的,接下来通过教育重新确立目标,即有持续性、发展性、一生有安全感的职业,最后的目标是事业,是赋予我们生命、满足人生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和同一性的相对性问题的争论的症结所在现在对辩证法核心——对立统一规律问题的探讨,已经进入了更深的一层。长期以来,哲学界对于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和同一性是相对的问题,认识都是一致的。时至今日,也没有异议,因此,争论并不在谁是相对谁是绝对的问题上。现在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围绕着在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中,是否包含有相对的成分,在矛盾的同一性的相对性中,是否包含有绝对的成分。争论的双方,相持不下。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认为,人的本质不能是归结为社会关系总和所规定的东西,人除了有社会本质以外,也还有自然本质和理性本质。这种观点实际是把存在和本质混同起来了。人作为存在来说,是肉体存在物,是理性存在物,也是社会存在物。但存在不等于本质。本质只是存在中根本的、具有决定性的东西。对人的存在来说,根本的、具有决定性的东西,即人的本质,不是单纯的肉体,不是纯粹的理性,也不是上述观点所认为的,是肉体、理性、社会性的三者合一,而只能是人的社会特质。人如何获得自己的社会特质,是通过劳动。这是马克思所揭示的真理。马克思对这一真理的获得正是因为他超越了关于人的自然本质、理性本质等等的不正确见解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这种提法实际上是主张真理有两个来源。它是和唯物论的看法不一致的。辩证唯物论认为,认识、意识是人脑的产物,但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来源于客观存在,就如像片是照相机的产物,照相机不是像片的来源,像片的来源是客观模特儿一样。关于认识或意识只有一个来源(客观物质世界)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和唯心论作斗争就提出来了。由于旧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13.
无私的师爱     
爱是一种宽容,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永久的期待,爱是一种关怀,爱更是一种力量,爱的力量可以使人从死亡中重生,爱的力量可以使人从绝望中燃烧希望,爱的力量可以点燃幸福欢乐之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新一代的园丁,是天底下的太阳。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母爱容易为溺爱;师爱不同于友爱,因为友爱需要回报。师爱是严爱、是大爱、是无私的爱、是博爱。我们应该做到:一、关爱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二、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三、爱学生,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相似文献   

14.
“万物的本源是水”,这是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古希腊第一位自然哲学家泰利士的名言。他把水视为万物的本源,足见他对水的重视程度。后来有人说泰利士的命题是“科学的假设”,因为近代科学曾提出这种观点:万物是由氢构成的,而水有三分之二是氢。还有人说泰利士之所以有  相似文献   

15.
送礼的学问     
李大伟 《社区》2010,(2):62-62
中国,过去是礼仪之邦,现在是礼品之国,礼仪是待人接物的礼貌规矩,“杖者出,斯出矣”。礼品是商品,是人情投资,有时更是人情投机,办事送礼、过节送礼、见面送礼、喜事送礼、丧事也送礼,现在,送礼是一门处世为人的学问。  相似文献   

16.
花的历程     
爱心是永恒的,爱心是无私的,历来是歌咏的主题,然而,两文的作者却另辟蹊径,高唱爱心是可以传递的,而且是良性循环,或以廉价的花为载体,或以难忘的话为载体,使大千世界,时时有爱,处处有爱。  相似文献   

17.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是靠社会制度,二是靠人的素质。人的素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起核心和灵魂作用的是思想道德素质。文章认为,良好道德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出发,论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生产力发展与选择的必然结果,进而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发展生产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5·3 1”讲话、“十六大”报告中 ,强调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也就是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是时代的根本要求。只有这样 ,才能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20.
诗歌格律是诗歌音律节奏的主要体现者,是诗歌表现节奏的手段。然而,世界各国诗律形式不尽相同。中国是近体诗,日本是俳句,欧洲是十四行诗(又称“商籁体”)。即便是十四行诗,欧洲各国的表现形式也各各不同,除了正宗的“意大利式”之外,有法国的“亚历山大式”(十二音),英国的“伊丽莎白式”(五步十音),等等。为何会形成如此异质的格律诗?为何俳句、律诗只产生于东土而“商籁”只能是西洋的特产?这些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