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面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人类中心主义"遭到种种质疑,"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应运而生。"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个科学形态的价值命题,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以人为中心即以人为主体;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以人类的整体利益为中心;在对人类的主体的界定上,主张从人的对象性活动、从主体的实践中理解人的主体性。"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基础,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人类中心主义可分为人"类"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而言的,它以人类与非人类的"类别"为参照,认为属人的"类"才是自然界的"目的中心",是实然的人类中心主义;后者主要是就人与人的关系维度而言的,它以人类的"全部"而不是"部分"为尺度,认为所有的人(不仅包括"代内"的,而且包括"代际"的,甚至包括作为人的"无机身体"的非人类)才是价值世界的"中心",是应然的人类中心主义.由此看来,20多年来学界关于"走进"与"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只是一个"伪争论":"走出派"批判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而"走进派"捍卫的是"人类"中心主义;二者的争论根本不是在同一个层面就同一个问题在同一个语义平台上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体现了人的利己性和利他性,反映了人的生态位,即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及其生态责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为人"与"为自然"不是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直接"为自然"(利他),最终"为人类"(利己);没有纯粹的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二者在本质上是兼容的和互补的,具有相同的中心,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4.
论人类中心主义的虚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作为价值观的人类中心主义 作为价值观的人类中心主义,我国学者对它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别,其观点大致可分为三种: 1.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看成人类行为和社会发展的价值的最高标准,即以人类整体的长远的利益为出发点,它不是人类统治主义、人类沙文主义。 2.认为人类中心主义分为两种,一种是未修正的人类中心主义,它没有从整体的长远的角度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一种是修正的人类中心主义,它主张人的活动要以人的整体的长远的利益为出发点①。 3.认为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即“站在人类自我满足的…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2005,(4)
人类中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邓天雄在《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3期撰文《人类中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及科学发展观》指出,人类中心主义,或人类中心论,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点。它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或一切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马克思主义在处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时,基本的立场和态度是属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美国哲学家诺顿对现代人类中心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将人类中心主义分为两类:强式和弱式人类中心主义伦理理论。强式人类中心主义以个人感性意愿和满足为价值标准,却不问这些意愿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哲学为指导的.以人为本不同于人本主义人本主义中的"人"是抽象的人;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人.以人为本也不同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主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为本除了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外,还关注人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1.英雄主义和自然主义 近来,“人类中心主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人类中心主义被解释为“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点。它的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或一切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人类中心主义的批评者们主张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不是存在者的主宰”、“人不是万物的尺度”。  相似文献   

8.
论人类中心主义不可拒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要旨在于澄清人们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误会,并进而阐明人类中心主义是不可拒斥的。一、区分三种不同涵义的人类中心主义人们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误会首先表现在人们对人类中心主义这一基本概念的混乱认识上,在我看来,人类中心主义有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三个层次上的不同涵义。然而不少人却不加区分地混为一谈,使其意义发生错乱。本体论的人类中心主义就是主张人在本体这个层次上存在于宇宙的中心,他与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处于一种中心与周边、主宰与被主宰、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之中。这其实只是古人的一种美好信念,现代人已经没有人相…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生态文明观的提出和三大文明理论的形成历史进行了考察回顾 ;认为可持续发展观本质上是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而非人类中心的 ,它实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辩证整合 ,而又在相当程度上向生态中心主义倾斜 ,是一种人、社会与自然的生态整体主义世界观 ,或者说 ,是一种生态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观与实现观 ;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必然引起现代人类活动的价值取向的调整 ,由只是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与利益作为人类实践的唯一的、终极的价值尺度 ,转变为同时也必须把非人类物种的需要和整个生物圈的整体利益作为人类实践的终极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0.
生态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是20世纪人类在面对生态危机时两种不同的视角。一些生态主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人类中心主义缺少生态意识,只是单纯从人类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英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格伦德曼反对此观点,他从人的存在、人的需要和人的本质三个方面分析了马克思人类中心主义所蕴含的生态意蕴,指出人类中心主义虽然强调人的生存和发展在整个生物圈中处于中心地位,但这不代表其排斥和否认其他非人类存在物的需要和利益,而是把这种需要和利益作为实现人类整体利益的必要前提和手段。人类不可能无视自然规律,对自然进行任意的开采和掠夺,而应在尊重生命、尊重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按照人类能够在自然界中长久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来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将自然合情合理地为人类所用。  相似文献   

11.
从人类中心主义、征服与控制自然观批判、科技至上观批判和生态审美等方面切人,从生态的角度解读安徒生的童话《夜莺》。倡导尊重并善待自然的人文关怀,以期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12.
王霞 《学术探索》2013,(10):76-80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对自然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圣地亚哥尊重自然,将自然界中的鸟、鱼等作为自己的朋友和兄弟;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为了证明自己作为人的能耐和尊严,他又要与自然斗争、征服自然.在《白鲸》中,埃哈伯对自然的态度是完全负面的,他对白鲸充满了仇恨,并且捕杀白鲸.从圣地亚哥和埃哈伯的结局来看,他们都是失败者,都体现出自然对人的惩罚.然而,他们所付出的代价是不一样的.两人悲剧结局的差异源于对自然态度的差异,埃哈伯执迷不悟,而圣地亚哥后悔并反思自己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王霞 《学术探索》2014,(5):122-126
美国作家E.B.怀特在小说《夏洛的网》中以生动幽默的笔触构筑了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在两者的双峰对峙中,怀特呈现了人类世界的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的破坏以及自然世界的清新美好、动物的友爱互助,从而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爱、友谊等问题的思考,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夏洛的网》所呈现的幻想世界中,夏洛、坦普尔顿等动物有深刻的寓意,并形成对比映衬关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生态观是一个阐释人—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论体系。它以自然观与价值观为理论支点,以发展初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为现实背景,从既承认自然的价值又强调人的能动作用的理论阐释中表露出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倾向。马克思恩格斯的系统生态观中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基础,即区别于复古主义,又区别于绝对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代表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价值学说。深入对马克思恩格斯系统生态观价值基础的思考,有助于深入挖掘其生态思想的潜在价值,从社会整体价值观层面推进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周易》是中国文化的原典,其经、传中包含了很多经济伦理方面的思想:随顺天时、利义相和、诚实信用、利用有度和公平分配等,这些思想是生态和谐、社会和谐等理念的雏形,对人类中心主义、消费主义等所产生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解决具有意义。合理认识这些思想的价值,不仅有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的研究,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益加剧的世界环境危机,当人类自省其价值观对这场危机的影响时,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罪魁.而马克思主义因为彰显了人的主体性而被认为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表现形式,从而遭到诟病.但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自然观的分析,可知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维护人权平等,注重人的个性发展。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出发,还要把人类的生存价值作为终极关怀纳入其中。这是在更全面、更合理的意义上对人的主体性原则的一种肯定、完善和深化,它内涵着生态伦理思想,是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期的人类有不同的内在动机支配 ,从而使人与自然呈现出特定的整合关系。现实原则和功利目的原则支配下的传统人类中心主义 ,实质上是不同利益集团以各自利益为中心的狭隘观念。它带来环境与生态危机、资源与能源短缺、“南”“北”发展不平衡等全球性问题。但因此而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在本质上只是一种远离现实的空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全新的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这种新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在对东方古代“天人合一”价值观、西方近代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现代环境伦理学加以扬弃、超越和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它融精神价值于其中 ,是以整个人类的共同价值为终极关怀、力求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追求真善美统一的全新的价值观念。确立这种价值观念的过程乃是重建人类生存法则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19.
“控制自然”观念与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是工业文明主导的价值观。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有用性的狂热追求导致人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上人类活动烙印的自然不再仅仅是为人类提供生产资料的对象,而表现出反控的一面。自然反控性集中表现为生态危机和人的生存危机。人的“控制自然”的意识形态引发生态危机,而自然的商品化及人的需要是自然反控性的根源。因此,在商品经济中唯有从这两方面出发方可实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产主义的建立是解决自然反控性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一种新型的环境伦理理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是学术界研究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伦理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环境伦理理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理论基础。环境公正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社会道德原则的主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对环境伦理学的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采取整合态度 ,因而能够超越这两派 ,成为包容性更强、内容更丰富、体系更完备的理论 ,并能够在不同层面上指导人类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