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焦素娥东西方电影,由于文化传统、时代背景、电影观念等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脉络,构成了世界电影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然而发生在中国30年代的左翼电影运动与发生在40年代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以其理论与实践上的惊... 相似文献
2.
从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起,发轫于动荡年代的中国电影就走上了探寻民族化、个性化发展的道路,在第一代第二代导演们的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中,终于诞生了大量极具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作品。本文以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电影中具有乡贤特点的人物形象为研究对象,梳理乡贤形象在中国早中期电影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并通过影像透视彼时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下乡贤形象的变迁以及中国乡村文化的现代性转折和复杂进程。 相似文献
3.
在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享有崇高的地位,占有极大的比重。但现实主义真正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潮,是从40年代开始的。在整个40年代,如果说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是各种不同倾向的作家走向统一的结合点,那么现实主义乃是各种不同倾向的作家的自觉的艺术追求。也就是说,现实主义成为40年代文坛的主潮,是一种时代的必然趋势。 在五四新文学时期,“当各种主义和流派进入中国之时,现实主义只是其中的一派,而且并没有太多的作家自称是现实主义或者信奉现实主义,这种情况差不多持续到30年代。在那个时期,也很少有人把现实主义看作是惟…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1980年代后期的文学史会这样发展而没有那样发展?是什么使得我们的文学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样子?在“伤痕———反思/改革———寻根/先锋———新写实”这一新时期文学走向当中,“民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这一文学走向当中各种思潮的先后更替是民间的各种可能性之间互相消长制衡的结果,而且,“民间”本身也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步步强大起来,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日渐明晰。 相似文献
5.
章前明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7,(1):119-124
本文通过对英国学派与新现实主义的比较分析,指出尽管英国学派在国际无政府状态、国际体系和均势等问题的认识上与新现实主义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双方在无政府状态假设、规范和制度、以及方法论三个方面的认识上,存在十分重大的分歧。本文认为,英国学派采取方法论和本体论的多元主义立场,是导致许多学者难以分清英国学派与新现实主义之间差异的重要原因,而一些学者误把英国学派归入现实主义范式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理解英国学派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多元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6.
菲利普?罗斯早期作品因为荒诞不经的创作手法和露骨的性描引发了诸多争议。在后期创作中,罗斯进入了新现实主义创作阶段,摒弃了曾经流行的实验写作手法,借鉴现实题材,重返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但作品仍然留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痕迹。对这个显著转变的研究有助于精准把握这位文学巨匠不断变化的创作风格,了解美国文学乃至西方文学的发展趋势,进而实现推介和借鉴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陈玉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2)
农村雇佣劳动者(雇农),是旧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者之一,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在中国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变革中起过重要作用。在旧中国的农村,雇农的人数、户数、劳动均占50%以上.雇工的劳务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长工、月工、短工三种,工资报酬微薄。雇工的劳动时间因地点、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少则八九个小时,多至二十个小时。雇工的生计没有保障,挣扎在死亡线上,是旧中国最贫苦的劳动阶层。 相似文献
8.
比较电影研究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它的学科定义和研究范围可参照比较文学得到界定。将比较文学四种基本研究方法贯穿到比较电影研究中,可以形成一些同比较文学相似的研究领域。在比较电影研究实践中,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电影真正迈入了数字技术的时代。数字技术创造的“虚拟影像”同传统的“摄影影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使电影现实主义创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一度陷入了技术上的困局,造成了现实主义叙事的分裂和扭曲。但是在不断的摸索中,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也表现出了从困境中突围的发展趋势,有了将技术手段融入叙事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10.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以独特的方式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文学分类法和“动态”的文学史模式,它以“独白的文学”与“复调的文学”相对照,把作品里的声音由“独白”到“复调”的变化,作为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区分。这种文学史分析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考察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的新思路。依循这种思路,我们发现原有的分析系统可能既缺乏准确的把握力度,也存在一定的漏洞。事实上,20—4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并不是“线性地”从象征主义发展到现代主义,而是存在着“独白的诗”和“复调的诗”的杂错与对话。前一种诗以李金发、戴望舒、卞之琳等为代表,他们的诗是个人的“心灵史传”,反映着诗人个人生活中的一系列“精神事件”;后一种诗以鲁迅(《野草》)、穆旦为代表,他们的诗是分裂世界中的思想对话,是把主体推向他所在的世界,推到他的对立面,通过对话性描写,展示比主体世界更为丰富的“生存全景图”。两种诗歌既分属不同的系统,又统一在相同的对空。二者的共存和对话,说明中国现代诗歌“共时”地展现着传统的文学气质和现代的文学心声,透露出20世纪中国文学仍属“转型文学”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本来有能力在巴别城下建造一座通天的塔,结果是上帝变乱了他们的口音,语义的分歧终于使人一事无成。本文所要讨论的现实主义这个术语,在中国似乎也陷入了巴别城似的困境。为了避免这一点,我们姑且把它的意义限制在创作方法这一层上。它既被规定为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反映生活的艺术观点,又包含着有一定限制的纪实风格。从世界文学的影响看,它指的是从十九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到本世纪以来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潮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从新文学本体发展看,它指的是中国现代作家在上述的外国文学思潮影响下对“现实主义”所作的理论阐释与创作实践。这种限定并非无视这个术语在理论界通常还有更为宽泛的理解——譬如从反映论的角度对文学与生活关系的解释。它强调文学对现实生活的依存,尽管文学是人们通过审美把握来表现对客观世界的各种认识,它离不开创作者的主体意识,但归根结底,客观世界总是作为人的认识对象,或成为文学现象的生存依据,文学是现实的精神投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有文学以来,凡优秀的作品都离不开现实,或现实主义。把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反映论来理解,不会引起人们的误解和争议。只有当人们把作为反映论的现实主义和作为创作论的现实主义混淆起来的时候,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意见,为了不重蹈覆辙,我不得不作这样的声明,本文所谈及的这个术语,一律作创作方法解。同样毋需否认的是,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引进中国,是与十九世纪从库尔贝、夏夫列里开始倡导的,以后又一度成为西欧文学主潮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作家对现实主义这个术语的接受,还同时伴随着一大串名单的接踵而来:诸如福楼拜、狄更斯、龚古尔兄弟、左拉、莫泊桑、托尔斯泰、契诃夫、易卜生……(恕我不提巴尔扎克,因为在当时中国人的心目中,他还是一个“浪漫派的殿军”)因此,我们所要讨论的全部话题,只有从这里开始引出: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理论在中国是怎样传播的?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肯尼思·华尔兹所创立的结构现实主义俨然成为国际关系理论的"经典",也激起了学界的热烈探讨.来自现实主义内部的新古典现实主义的质疑,在让人们看到了未来国际关系理论多样化发展的一线希望的同时,也激发人们对结构现实主义的局限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是西方文艺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相继出现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艺思潮,是西方文艺史上的两座雄伟的纪念碑。 浪漫主义是作为古典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它的理论基石是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而现实主义则是作为对浪漫主义的一种反抗走上历史舞台的。它的哲学支柱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和泰纳艺术哲学。浪漫主义是资本主义上升、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时期的产物。现实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在欧洲得到巩固,并日见矛盾时期的结果,它们是不同历史条件下诞生出笼的文艺思潮。 相似文献
14.
韩雪临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3):103-10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历史感召力并非建立在理论的元话语意义上,而是取决于中国社会的内在渴望和必然需求。对于三十年代左翼理论界而言,“现实主义”从来就是理论上的预设。左翼文学的几次理论调整,从新写实主义到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再到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都未能解决作为现实主义理论核心的真实性与主体性问题,从而使现实主义偏离求真之路,成为延伸至当代的文化遗传。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的产业集群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本文从集群形成、产业类别、产业水平、中介机构、分工协作以及社会网络等方面对我国产业集群与意大利产业集群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我国产业集群尚处于相对较低发展层次的结论。借鉴意大利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增强我国集群竞争力,对于进一步培育发展我国集群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40年代新诗的散文化倾向龙泉明朱自清先生在1941年考察中国诗体演变历史的基础上,就较早地确认并肯定“散文化”是新诗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以对中国诗歌历史的洞悉为根据论述道:“过去每一种诗体,都依附音乐而起,然后脱离音乐而存在”,由诗而词而曲,无不...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主义曾经是中国得到肯定最多的文学思潮,也被描绘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中的绝对主流(包括五四文学、革命文学都被纳入现实主义的范畴).而实际上,这种肯定和认定是建立在对现实主义的误读的基础上的.现实主义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最弱小的文学思潮,它从来就没有成为主流;五四文学和革命文学也不是现实主义,而是启蒙主义和革命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文学对现代性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揭露和批判,它以人道主义立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下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人的堕落和苦难,同情小人物的命运,呼吁人类之爱,以化解社会矛盾.欧洲的现实主义发生于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其时现代性已经获得了胜利,而其负面性开始突出显现,特别是在社会关系领域更为严重.因此,文学就在社会领域开展了对现代性的反思、批判,产生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从现代性的角度重新定义现实主义,就会对中国的现实主义作出新的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18.
进攻性现实主义是一种具有较强政策内涵的理论。一旦美国依进攻性现实主义思维行事,则会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为此,中国应该转换国家安全战略,加快中国国际身份建构和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同时还必须发展必要的保护自己战略利益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40年代,面对现代新儒学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所构成的挑战,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回避,而是采取了主动式批判与深刻性构建并举的策略。“主动式批判”,即将这种回应置于主动“破”现代新儒学的科学性的实践中,以此来“立”马克思主义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大力彰显了当时日益成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自信度;“深刻性构建”, 即通过将“形而上”与“形而下”结合起来的思维方式开展系统性地“立”,亦充分体现了当时日益成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的深度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40年代,战争改变了一切,并给人们带来一场空前的劫难,也正是这幅因历史的强行进入而形成的战时的文学地图,为20世纪40年代年代乡土文学的生成提供了某种可能性.因为,正是在这幅由战争所形成的弥漫着硝烟的文学地图上,特殊年代的政治文化环境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共同构成了本时期乡土文学生成的外在客体因素,而现代作家与生俱来的乡土情结和他们对时代召唤的感应与主动选择,则构成了这一时期乡土文学生成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