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名学定义的角度,对老子的"有"、"无"和"道"的义理及其相互关系,作了合乎逻辑的深刻诠释,不仅读通了《老子》,而且揭示了老子的世界有起源、运动和发展的思想是与量子理论相通的.  相似文献   

2.
"五种精神"作为我们在新世纪再创辉煌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的精辟概括总结。大力宣传和弘扬"五种精神",是我们党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需要。广泛地开展"五种精神"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干部党员中树立"五种精神",对于在新世纪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时期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原则和根本保证,强调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从“一五”到“十四五”,根据党和国家所面临的不同发展条件、历史阶段和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分为初创与借鉴、探索与挫折、整顿与改革、深化与完善、成熟与巩固五个阶段。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沿着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经济社会改革,通过党的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富的现实启示,即进一步完善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应当坚持党全面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及时总结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在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五育融合"是新时期我国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新方针,也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的新方向.需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学中,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引导大学...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至汉这一历史阶段内,中国的话语形态经历了由"语"到"说"的嬗变过程,"语"这种场所,是以西周时代以来的社会制度为依托的,可以说是一种"安定"的话语场所;与之相反,"说"的场所则不再有稳定的社会基础.处于失去西周时期那种秩序的社会之中,要捕捉住心情多变的听者的心理,"说"的对谈就要磨练话语技巧.因此谈说者们为了吸引心情多变的听者们,在凝炼种种技巧的同时,其内容也更加丰富.小说这种文艺形式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从"五四"说到"新国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家炎 《甘肃社会科学》2007,(1):156-157,141
从清末和"五四"前夕起,国学实际有两个传统:一个是几千年老传统,一个是近百年来形成的新传统.这两个传统至今未能融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存在着对新传统--即"新国学"的很大误解,诸如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靠所谓"打倒孔家店"、"全盘反传统"起家的;"文革"受"五四""全盘反传统"的影响等."五四"虽有偏激,但并不"全盘反传统".它主张科学民主,与"文革"的个人专制与个人迷信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7.
李运抟 《江汉论坛》2002,4(1):87-90
本文从当代长篇小说的主题趋向层面切入,认为大体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限,长篇小说创作出现了一种革命性的根本变化,就是从服从社会流行意识的"合唱"走向了张扬个性意识的"独奏".长篇小说在这一演变中发挥了艺术个性,实现了审美革命.  相似文献   

8.
清末到"五四"是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不少学者从多种角度描述了这一转型的过程和特征,但对推动转型的动因没有给予充分观照.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国民性改造对文学格局的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其中的"新民"小说到"人的文学"的演变,带来了域外小说从题材到形式的变化,最终推动了中国文学格局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石、鲜明的时代特色、创新的理论贡献、宝贵的理论品格和系统的战略实践的基本特点,是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结晶,是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战略集成,一句话,是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既坚持又发展,既继承又创新的光辉典范。科学发展观集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于一身,既具有科学的源泉,时代的特色,又具有创新的品格,实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创新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战略实践这“五个坚持”的完整结合。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初期,苏南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创造了加速的发展奇迹,形成了独特的"苏南模式",被邓小平同志称赞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但是,作为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苏南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体制的痕迹和早期工业化的局限.在经济体制转轨、市场形态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中,无锡和苏南其他地区以更大的勇气、更坚韧的毅力和更高的起点,大胆推进"苏南模式"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新苏南模式"最基本的内涵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下的率先发展,最鲜明的特点是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本质上是科学发展观在江苏大地上的群众性实践.  相似文献   

11.
语汇是思想的表现,语汇的变化也是思想观念变化的反映。从先秦时期既已广泛使用的君臣之义,到隋唐之际开始出现的君臣道合,虽然二者的内涵有相通之处,但无论是语境还是语汇所折射出的政治意义都不能简单地等量齐观。这一语汇上的变化所揭示的是唐宋时期君臣双方对二者关系的一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营环境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强,“浙商”发展面临着从个人偏好向组织公正转型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浙商”经营环境,描述了“浙商”组织公正建设对企业内部信任建立、人员管理效能提高、劳资关系和谐等的意义,认为组织公正建设是“浙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最后,通过对组织公正内涵的分析,提出分配公正、程序公正和互动公正为“浙商”组织公正的关键要素,讨论了组织公正研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它充分体现了阶段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有重点与全面性的统一,跨跃性与可持续性的统一,求实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它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中的"告"是统治者在政治活动和宗教活动中的政治行为。与"告"相关的"祰"和"诰"都是统治者的统治手段。"风"是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和教化,在统治教化民众时,"告"(包括"祰"和"诰")是"风"的工具,"雅乐"、"雅言"、"雅文化"是"风"的具体内容。周朝,人的价值得到抬升,人民的思想相对受到重视。统治者用"雅文化"影响地方文化时,地方文化必然反过来影响"雅文化",因此,"风"是一种双向的运动。统治者在统治和教化劳动人民时,使用了行政手段和文化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回答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的,属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范畴.它在方法论上强调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在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提出用先进生产力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用理论创新带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而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6.
论"三个代表"的哲学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现实价值.之所以能够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自始至终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念,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充分领会贯穿其中的哲学理念,用这些哲学理念武装头脑,并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7.
论"浙商"从边缘到主流——基于"世界之中国"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式和大规模地开启了“世界之中国”的经济之旅,“浙商”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代表和一个商人群体,存在和需要经历一种从边缘到主流的发展。“浙商”起始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影响和现代经济文化的边缘,而目标是成为“世界之中国”的主流商业群体。“浙商”的“个众”人文特性既依存又丰富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促使“世界之中国”的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塑造“世界之中国”和“主流之浙商”一致的主体结构。“浙商”要实现“主流之浙商”的目标,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其核心和关键是循着和超越自然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入世"后的政府改革中的创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世界贸易组织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外部力量对我国政府提出了挑战.政府管理的改革是中心,它主要包括政府观念的更新、政府规制的变革、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过程的公开.政府关系的调适是目标,政府与世贸组织的关系、国家间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新的定位.政府权力的重新配置是关键,只有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在政府与立法、司法之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合理配置权力,科学界定各自的权限,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政府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跟进式教育"理念的哲学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进式教育"作为一种原创性教育理念,摈弃了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回应了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融合需要,追求的是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价值现,其创新之处在于它面向未来,注重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最终回到个体,主体性是"跟进式教育"理念的价值基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