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世界潮流的影响。如果我们站到世界宏观的更高的层次去考察它从闭关自守向对外开放的转变,将会发现,这一转折只不过是世界历史大潮中的一个支流。当代世界上有三大潮流:一是资本主义,二是共产主义,三是民族主义。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考查中国发展的方向当然不能离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背景,但是,中国又是发展中国家,前进的每一步同时也会打上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烙印。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一个长达二十多年的高潮。在这个高潮中诞生了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这是世界历史发展中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然而,许多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站稳脚跟就急于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关系一刀两断。在这二十多年间,外国企业的国有化,外国资本的民族化浪潮席卷了全球。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给这些国家留下的记忆太痛苦了。以至它们想在一天之内就能够在经济上独立。“自力更生”成为当时最深入人心的口号,“进口替代”成为最时髦的发展战略,汹涌的历史大潮挟裹着五光十色的理论扑向亚非拉三大洲。  相似文献   

2.
国际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能够逃避中等收入陷阱不仅仅是因为内部改革,而且也有外部国际环境的因素。东亚经济奇迹发生在冷战阶段,冷战使得这些经济体毫不费力地进入整个西方市场,同时又赶上了后来的超级经济全球化时代。而中国现在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很不一样。在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迹象,例如官员腐败、社会分化、极端思想(不管左右)不断出现、各种犯罪率居高不下、环境生态危机不断,等等。在国际层面,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进入结构性深度调整期。西方针对中国搞贸易保护主义,而周边的外交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稍微不慎就会发生重大危机。中国对内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对外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这两个陷阱在目前具有高度的关联性。中国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调整对外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营造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3.
国际经济新格局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抉择廖建祥一、国际经济新格局的主要特点战后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革命创造了强大的生产力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各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国际分工起了巨大的变化,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作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方针。这是我们党总结了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经验提出来的。它的理论根据和实践就是当代的国际分工。因此,我们在贯彻执行对外开放这一基本方针过程中,不能不从理论上认真研究当代的国际分工与我国的对外开放的关系。这对自觉贯彻执行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近年来国内多有讨论。众所纷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思想混乱。其实,这一政策的理论依据,基本上不外乎两条: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二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当谈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时,常有些人不以为然。例如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遇到过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举国上下都在抓“改革”和“开放”两件大事。改革促进开放,开放推动改革,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从宏观而言,对外开放也是一项大改革,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研究和宣传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具有迫切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本文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着重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论证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谈到,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又要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他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为我们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经历这样一个很长的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党的十三大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把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提了出来,这对于我们在落后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尤其是对发展国际经济技术与合作,努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这个指导方针对于我们加强国际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战略的选择,必须以国际经济环境为客观依据,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战略模式,才有利于迎接和利用国际上各种挑战和机遇,发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为此,研究我国对外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与战略选择,对制定正确的战略,促进对外开放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意义。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趋势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必须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此,认清国际经济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正确选择战略的前提。当今国际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国际化不断加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向日益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过20年的对外开放,中国已基本具备全面扩大开放的条件。全面开放既有无穷机遇.也有严峻的风险与挑战。在当前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这种风险与挑战突出地表现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对外开放水平越高,这种风险就越明显。国家经济安全指的是一个国家经济整体处于不受各种因素尤其是外部因素冲击,或即使受到冲击也能保持国家经济利益和人民财富不受重大损害的状态,维护这种状态的能力,以及这种状态和能力所获取的政治、军事安全。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国家经济安全容易受到外部冲击,开放度不高的中国的经济安全也感受到威胁。随着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1.
由于各国利益的差异性,国际气候变化博弈主要涉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之间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三个层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博弈居于核心位置。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集中在减缓方面,且进展缓慢,不能根除气候变化问题,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非常重要。经济政策可以影响和优化适应气候变化的资源配置。我国应该制定有效的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前阶段对特区的种种异议,较为集中的,就是在特区流通领域;所谓政策变化也比较集中在流通领域中反映出来。我认为,对特区建设的异议也好,或对流通领域的异议也好,都应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从我国特区建设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纠正失误,进一步发挥其特殊的地理优势,鼓励和发展正常的商品流通,限制和取缔非正常的商品流通,把我国特区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为此,我谈几个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大经济力量:美国、日本、欧洲经济共同体 二次大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三个巨大经济力量——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共同体。1945年世界大战结束时,亚洲的日本被打败了,当时日本十分贫穷,在1945—1948年,完全依靠美国援助过日子。美国在这三年中一共给日本援助21亿美元。和解放初期的中国相比,日本人的生活很困难许多职工靠第二职业谋生。但是四十年后,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日本的钢铁工业、高科技工业、  相似文献   

14.
论对外开放与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胡晓辉一对外开放国外资本的纷涌进入,一方面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我国在吸引外资入境过程中给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问题,又在相当程度上引发了国内企业的不满情绪。“超国民待遇”是相对于“国民待遇”而...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的喜庆日于就要到来了。我区回汉各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正以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积极推进改革、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实际行动与优异成绩,迎接伟大祖国光辉节日的到来。回顾建国三十五年来所走过的道路,毫无疑问,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首先是坚持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依靠本国的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努力的结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自力更生?怎样正确理解和处理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和自力更生的关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对加快我国四化建设的步伐是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国际经济法是法学领域内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一个综合法,既包括了国内法的成份,亦涉及国际法的范畴;既有公法的部分,亦有私法的内容。 1981年,赵紫阳总理在一次有关南北对话的会议上作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我们要利用两种资源,国际资源和国内资源;我们要开拓两个市场,国际市场和国内巾场。两者相结合,才能开创发展我国经济和展开对外关系的新局面。赵总理的话清楚地告诉我们:无论是发展我国的对外经济或是研究国际经济关系均离不开国内经济;而要把国内经济搞上去,也离不开国际经济关系的配合。  相似文献   

17.
宁欣 《河北学刊》2008,28(3):53-56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为开放的一个时代。开放与兴盛是唐代留给世人最为深刻的印象,也是唐史研究领域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课题。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中国唐史学会与河北学刊杂志社联合组织了这组专题讨论。通过回视唐代的开放与兴盛,可以发现,唐代的开放首先源于开放的大民族的观念,唐时已经不隔华夷,这种初步形成的"华夷一家"观念,不仅超越了前人,对后世的华夷观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唐代的对外开放是多方位的。在丝绸之路上流动着的不仅是物质资料,还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唐代对外文化开放具有"大出大进"的特点,也就是说,既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又兼容并蓄、不拘一格地吸收外来文化。第三,唐代通过强大的经济实力、册封制度和羁縻府州制度,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民族关系与相对平稳的外部环境,从而为开放和兴盛提供了政治保障。相反,当国内发生像"安史之乱"这样大的社会动荡,或晚唐政治极端腐败之时,唐代的开放则处于停滞的状态。从今天看来,唐代的开放有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留给后人许多重要的启示,尤其是唐代对外开放中的许多特点和经验,值得我们今天进行深入审思,从历史得到的经验是,只有全面而持久的开放,才是国家繁荣和民族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8.
19.
王少普 《社会科学》2002,3(6):25-29
本文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要课题"的科学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今国际统一战线和我国国际统一战线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根据这样的出发点,文章论述了新时期国际统一战线的基本特点,以及与这种特点相适应的我国国际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20.
论国际农业保护与我国农业发展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保护历来是国际社会致力于本国农业发展时所采取的普遍政策。在农业发展上,各国深诸“国以农为本”之理.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对农业给予充分重视和保护,这已为实践所证明。原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七年多的谈判也主要纠缠于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上,且争来争去都是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这也足以表明发达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政府对农业给予了高度重视,这不仅符合我国的国情,而且也是现阶段我国体制转换及经济快速增长乏必然选择,保护农业势在必行。一、农业保护是由其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