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哲学思维方式的现实化是马克思哲学变革实质之所在。马克思在哲学思维中确立了以物质实践活动为基础的人类世界,从而将人放置于一定的社会历史中,从现实的人的有限性以及人们在社会历史中的生产交往出发,揭示了人类生存中自由与必然的深层次矛盾,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现实化。引领了哲学史上一场新的革命,为当代哲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哲学思维方式的现实化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人们把目光重新投向生存本身,关注似有所闻而又感到陌生的生存哲学。本文正是试图通过剖析生存哲学转向在当代中国的价值,进而论证生存哲学对于创造中华独特的生存智慧,构建本国生存方式的合理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英美分析哲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分析哲学家对分析哲学的性质、任务以及范围等关键问题作出了新的理解,强调分析哲学作为一种方法、风格、路数的重要性;他们重新关注哲学史,力图从传统哲学资源中寻找自己思想的出发点;其研究兴趣则从意义和指称问题转向了人类心灵问题,导致了心灵哲学研究的转向。心灵哲学根据认知科学的基本假设,通过与计算机的功能类比,去观察和说明心灵的活动,这导致了心灵哲学中的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同时,它更倾向于采取唯物主义方式处理身心问题以及心灵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哲学对话已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路径。与中国哲学对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及其特色最为直接的方式,也为在生活和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所必需。与西方哲学对话,是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语境并反思我国现代化问题的必要环节,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禀赋当代性和世界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前提的视角,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思想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和中介实现思维方式的理论变革,从而使思存关系问题深化为改造世界的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展开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批判之中,表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关怀的理论指向。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更加注重对焦现实,立足中国问题,放眼生活世界,才能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在时代浪潮中发挥统领作用,时刻为社会理念提供切合时代主题、遵循历史脉络又为时代所接受的世界观、方法论,这就需要不断地理论创新,以实现与现实的对接.要正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面对的社会生态和人民群众的生存境遇,不断加强学术队伍建设,找准社会发展主线、拓展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哲学困境、人类命运和终极关怀的自觉思考,使价值哲学脱颖而出.哲学要生存下去,必须以价值论为中心重构哲学.人类要生存下去,更需要价值论为支撑以安身立命.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已经逐渐摆脱过去教科书模式的束缚,转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的基本看法上达成了某种共识.因而我们就有必要对毛泽东哲学进行一番回顾和反思,从实践哲学的视角来重新研究、理解毛泽东哲学思想,而实际上这样的研究、理解也更能切合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神实质,更能阐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贡献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哲学是对信息技术的哲学研究,它是信息革命的产物,也是技术哲学的新趋向和新形态,具体表现为它是技术哲学的当代形态、分支形态、微观形态和会聚形态.信息技术哲学的兴起对于一般哲学研究、对于信息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存论指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向度。“传统哲学”,由于其实体性思维方式 ,从而导致对社会本质问题把握上的“形而上学”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关系性思维方式 ,亦即实践思维方式 ,从而表现出其对社会本质问题把握上的生存论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本质论的生存论指向 ,首先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发展时期 ,通过否定“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 ,在人与社会历史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人类社会的本质而得到初步表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本质论的生存论指向是通过其把社会生活归结为人类存在方式而最终确立的  相似文献   

11.
胡适的实用主义实在观高扬主体性原则 ,突破了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 ;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倡导实证原则 ,突破了“代圣贤立言”的框架 ,具有呼吁思想解放的意义。他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开启了现代中国实证哲学思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年来全球化的扩张延伸以及最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加速推动了学术界对于生命与情感性的哲学及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导致哲学人文社会科学整个基本理论与基本范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重新评价一般的人性概念和整个哲学史,而且重新探讨理性与情感、启蒙与反启蒙、意识与感觉、思想与感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关系,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说,重构和重新组合当代哲学思维的基本内容,并越来越清楚地揭示在哲学宏观抽象与科学微观分析之间相互交错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哲学主题的时代转换——对虚拟哲学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认为 :虚拟哲学的提出标志着哲学主题的时代转换 ;虚拟哲学是研究现实性与非现实性的性质与特点以及在二者之间实现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与条件的一门哲学学说 ,是对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概括 ;它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哲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西方哲学的传统,重新探讨了哲学的本质,强调哲学更像是一种理性反思的活动,而不是现成的知识体系。哲学智慧代表的更多的是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往往善于挑战人们习以为常或认为理所当然的意见和看法,善于摆事实、讲道理,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按照西方传统,哲学可以定义为一种追求关于世界和人生意义的根本性问题的确定性认识的理性反思活动。哲学的社会功能和主要价值在于反对教条主义,培养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高辨析概念和缜密论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从实质上看就是以哲学反思的方式确立哲学境界。形而上意义的哲学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在当代却受到了巨大的理论挑战,处在“危机”之中。事实上,历史上的形而上学样式是需要转换的,这是因为人的本性在不同历史阶段中是不断变化的。正因为如此,有必要在对当代精神取向的把握之中构建当代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确立与时代精神吻合的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16.
使系统范畴跻身哲学范畴行列的要求无非意味着两条道路 :使系统科学哲学化或使哲学系统科学化。前者意味着要使作为科学发展阶段性成果的系统科学超越其实证性和历史性 ,担负起理念性的终极关怀的哲学使命 ,这无疑要使它放弃自己的科学性。后者则意味着要使哲学深入到科学经验领域 ,以客观对象为本位 ,担负起对实证材料进行归纳概括这一原本属于科学研究的责任 ,从而放弃自己以人为本位的超越性思考的使命。这两条道路对科学和哲学来说 ,都是不祥的  相似文献   

17.
该文主要对康德的"自然"范畴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而解析康德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康德认为:自然就是"经验的一切对象的必然的合乎法则性"。康德对"自然"范畴的界定,充分彰显了认识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其批判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对其后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开辟了人类哲学认识论领域研究的新视野,使得我们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有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其哲学主体性思想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供了理论来源,对当代哲学领域内认识论研究仍富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哲学的分化,在产生了科学及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同时,也导致了"哲学的消解运动",造成了科学与哲学的分裂.在当今科学和哲学危机的时代,如何正确地理解科学与哲学的内在转化关系,通过提升科学的哲学精神来发展哲学,通过哲学促进科学的自觉,最后通过科学与哲学的融通,达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解,已成为当代哲学研究的时代课题和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9.
逻辑与哲学之间有一种内在的互动关系:某种逻辑观念的形成与存在常常有与之相应的哲学学说为其理论后承,而特定的逻辑观念反过来又为新的哲学观念的产生提供方法论意义上的依托。逻辑受命于哲学的“危难”时代,而哲学的“动乱”又造就了逻辑的“英雄”地位;哲学的语用化带来的是逻辑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之前的旧唯物主义把自然和社会历史割裂开来,以抽象化的、纯粹的自然界为立脚点,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唯物主义向上的发展。而马克思改变了传统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把自然和历史截然二分的前提本身,站在人类社会的立场上,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研究整个世界,从而建构起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以此为基础,马克思把哲学的聚焦点从整个世界转向了现存世界,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类世界,从而使哲学的主体也发生了彻底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