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艳秀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26-30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普遍认为列宁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唯物主义颠倒是失败的,实质上不过是用物质的绝对取代了精神的绝对而已。在重新考察了列宁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之后,认为列宁在解读黑格尔逻辑学的过程中是有一个思想上的跃迁的,读书伊始的列宁确实试图简单的将黑格尔的逻辑学进行一个形式上的颠倒,但列宁在真正理解了黑格尔的思想之后,转而在实践基础上对黑格尔进行一个体系上的颠倒。 相似文献
2.
张自慧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列宁“革命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俄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向人们昭示 :在历史运动和社会变革中 ,既要遵循普遍性、必然性、原则性和可能性 ,更要重视特殊性、偶然性、灵活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3.
4.
温纯如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3-30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历史哲学中,"目的性"辩证法与人的实践活动的思想、"目的与手段"的"人"和"工具"作为生产力的思想、"理性的狡计"的历史发展有其客观规律的思想等,均体现了黑格尔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内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萌芽。通过恩格斯、列宁的评价,黑格尔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萌芽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产生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黑格尔成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前驱者的代表人物,黑格尔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要的和直接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5.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4-52
笔记文体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宋而大盛。宋室南渡以后,一般士人圈层的社会阅读出现了新的变化:逐渐由精读经史经典,转为博读各类文本,其中又以笔记为一大宗。陆游是南宋前中期典型的笔记作家,一生创作闳富,《老学庵笔记》即为代表。仔细分析《老学庵笔记》及相关文本,还原其材料来源和创作概貌,不仅能够厘清陆游个体的笔记阅读史,还可以借此典型个案来管窥社会阅读所反映出的一般知识圈层之知识、精神世界的近世化徵象,进而于传统历史叙述粗枝大叶的概括之外,在更细部的社会阅读领域里把握宋元明转型大潮的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6.
庄振华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2):1-10
在西方特有的形式感驱动之下,各时代创制的一系列“形式-质料”二元架构规定着当时的生活方式与世界眼光,到了(广义)现代科学中更是形成一种无所不包、看似自足的理知世界。谢林洞察到理性只能把握可能性,理知世界只能涵盖先天必然性,因而传统形而上学作为纯粹唯理论哲学是达不到绝对本原以及由其造就的万物的个别性、现实性的,而绝对本原作为绝对现实性只能通过神话与启示(尤其是后者)来“叙述”。谢林对理知世界面临的危险的揭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然而从黑格尔《逻辑学》的角度看来,理知世界其实在每个层面都有突破自我封闭化的潜力,理知世界及其所体现的可理知的宇宙秩序本身就构成切合人类生活实情的另一种现实性,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神性存在。反观谢林式肯定哲学,它貌似还本原于本原,实质上有将绝对者的自由变相理性化并落入二元设定陷阱的危险。后人不宜对这两种哲学路径进行简单臧否,反而应当将其置于历史大背景之中如实看待,并尽可能地汲取其中的思想营养。 相似文献
8.
张红柳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82-84,91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认为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而不是从"具体"到"抽象",马克思以此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将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割裂开来,没有从整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的社会生活。基于此,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主义实质,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雷雁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6):150-153
《外交报》对《伯尔尼公约》的传播,远非只是1902年刊登了《伯尔尼公约》的最早中文译本,其1909年10月还刊登了另一个与最早译本内容相同,且更加简明、准确、白话的《伯尔尼公约》中译本;1909年8月,《外交报》刊登了《论万国会议保护著作权》一文,详细介绍了1908年德国柏林万国著作权大会对《伯尔尼公约》进行第一次修订的会议过程以及最终形成的决议,使《伯尔尼公约》在中国的传播,实现了从落后世界16年到与世界同步的飞跃,其意义不亚于《伯尔尼公约》最早中译本的出现。同时,《外交报》就中国当时是否应该加入伯尔尼公约刊登了多篇文章进行讨论,引起了朝野多方关注,极大地推进了《伯尔尼公约》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孙芳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2):20-23
我国哲学界在深入探讨实践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有过分地强调实践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的差异,以至把二者截然对立起来或用前者取代后者的情况,更有甚者还模仿西方学者制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乃至列宁等在辩证法问题上的分歧和对立。文章提出,实践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在基本理论方面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并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为出发点,从哲学基本问题,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历史观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证。 相似文献
11.
朱亮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9,(2)
黑格尔的辩证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关于运动发展的学说,主张对立统一是推动世界的原则,是辩证法唯一的基本规律。其二是系统整体学说,主张只有在矛盾基础上对事物各要素从内在联系有机统一上加以认识,把握其深层结构与完整系统,才能抓住本质。其三是关于认识发展的辨证过程的学说,坚持认识从感性出发,经知性认识,然后到达理性认识,知性是认识摆脱感性具体后的认识阶段,未经知性的抽象分析,无法得出理性具体真理 相似文献
12.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流行观点认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根本对立,但人们从未探讨这一对立的深层认识论意义。实际上,这一对立不过是人类认识两种理路的区别,即哲学与科学两种研究路径的分化。"辩证法"具有逻辑思维的内在本质,这种本质并不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而改变,因而把"辩证法"区分为"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并不具有本质意义。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也是把哲学辩证法应用于科学研究,但这种应用也不改变辩证法的本质。"辩证法"的本质在于"反思"而不在于"反映",辩证法本身即具有"颠倒"性质,由此才为科学发展提供了认识论与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13.
宋传银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8-82
《汉口丛谈》是清代学者范锴所著的一部有关武汉地方历史的笔记体作品,其中记载了100多位与武汉相关的人物的资料。这些人物包罗广泛,有社会上层的官员、学者、士人等,也有社会下层的乞丐、妓女等。人物资料的来源包括:辑录于其他文献资料,当时人的著作,人物的文学作品,当时人的口碑资料,这些人物与作者的交往资料等。《汉口丛谈》记载了各阶层的人物,为人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人物资料。有的人物比其他文献中的记载更为详尽,有的人物因其口碑资料、与作者的交往资料的运用,增添了其他文献中所没有的资料,人物形象也更加生动,显示出《汉口丛谈》作为笔记体作品在城市史研究中的独特的文献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系列宁逝世后,列宁研究院为纪念和学习列宁、宣传马克思主义、维护俄共(布)统一等现实需要而编印的专题文集,着重阐述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展现了列宁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俄国化策略.该文集编印出版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兴起起到重要推... 相似文献
15.
王庆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4):61-70
列宁在“伯尔尼笔记”中,以黑格尔的《逻辑学》为出发点,去重新解读马克思的《资本论》,揭示出了《资本论》中“大写字母”的逻辑。在列宁看来,《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黑格尔逻辑学中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就是:逻辑科学走的是自己构成自己的道路,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内涵逻辑。马克思的《资本论》吸收并发展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把黑格尔的概念的内涵逻辑发展成了历史的内涵逻辑。因此,《资本论》的逻辑作为“大写字母”的逻辑指的不是《资本论》的叙述逻辑和研究逻辑,而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大逻辑。这种历史发展的大逻辑是人的存在方式的逻辑和人类社会发展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第一次从辩证法的立场把矛盾问题提出来作为重大的哲学问题并做出精彩的阐述。马克思对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黑格尔的矛盾论进行了批判改造并把它运用于对于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的研究。列宁继续了马克思的工作并且明确地把矛盾学说规定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毛泽东继续了列宁的工作,对于矛盾学说作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进行了说明和发挥,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伟大工程,我们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理论和方法,并运用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李凤丹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9-93
虽然在《历史学笔记》中,马克思论述性的文字很少,但他以大量详实的材料和具体的实证的历史事实,记述了许多重要问题。马克思晚年以严谨的治学方法和不懈的追求精神为我们留下了180万字的《历史学笔记》这一思想丰富的伟大著述,这驳斥了一些人所谓的马克思晚年“慢性死亡说”。虽然内容庞杂,读起来相对费劲,但是这部著作价值很大。因此,笔者对近年来《历史学笔记》的研究情况作一个综述。这里以红旗出版社1992年版的《马克思历史学笔记》为文本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赵建新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196-197
反对官僚主义思想是列宁的重要理论之一.十月革命胜利后,针对俄共(布)党组织和国家机关中出现的严重的官僚主义现象,列宁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对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官僚主义的危害,同时也提出了防止官僚主义产生的措施和途径.列宁认为,要克服官僚主义,需要多个措施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高顺起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273-275
弗拉基米·伊里奇·列宁(1870-1924),世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苏联共产党的创始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建设指导者,第三国际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他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并结合俄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列宁主义。安东尼奥·葛兰西Gramsci,Antonio(1891—1937),意大利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曾任意共总书记、第三国际执行委员和主席团成员。葛兰西哲学及其主要革命理论,向后人呈现出了一种以实践哲学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革命发展道路理论。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