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部地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部地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的方向选择、组织形式选择以及西部农村金融领域的相关配套改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应通过改革引导西部农村资金流向的机制、适时推进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建立农村信用社存款保障机制等措施进行农村金融领域的相关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西、内蒙古等十一个省区,面积约7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3%。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其经济发展水平却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受经济水平落后和财政投入不足的制约,西部地区县级图书馆的困境堪忧。一方面西部地区图书馆普及率不高;另一方面,即便是已建立的图书馆,特别是县级馆,财力不足,年度事业费特别是购书费的投入严重不足,远远低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分析了造成西部地区县级图书馆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在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实施、推动区域对外发展、推行各项改革措施中,形成了对多领域、多层次、多语种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但当下西部地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面临尴尬又无奈的处境,主要体现为人才需求多元但人才结构单一,人才培养形式多样而培养质量不高,人才数量不足又难以留住人才几个方面。这与西部地区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不全密切相关,也跟西部地区薄弱的人才培养基础和欠优的人才环境有相应关系。为纾解困境,通过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夯实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础,打造良好人才工作环境,建构起西部地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路径,有助于西部地区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和留用,进而服务西部地区涉外法治建设和对外开放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资本困境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西部地区来讲,资本运用低效益和资本供求约束形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两难困境.本文分析和预测了西部地区资本运用状况和资本积累能力,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突破西部地区资本两难困境的关键在于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以劳动、劳动力素质、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等因素来替代资本,并以此弥补资本的短缺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西部民族地区普法教育旨在培养西部民族地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西部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思想条件。目前,西部民族地区普法教育工作面临地理环境、人口素质、语言沟通、法律传统、法律意识、普法理念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制约着普法教育的实效。应该积极利用重大项目工程建设的契机开展普法教育、普法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大...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国家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目前,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媒介,在市场经济发展下不可避免地面临全新的发展战略性抉择,只有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媒介才能把握机遇,少数民族新闻真正跨进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7.
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差距拉大的现实,本文在对东西部发展差距的现状、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国家政策、利用外资、发展非国有经济等方面,实施向西部倾斜的优惠政策,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西部大开发的的意义和西部地区工业化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总结了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在对西部地工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着重探讨了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化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投资在推动知识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自增强机制,通过促进人力资本保值增值,进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改善配置环境和配置政策、完善配套措施,有助于充分发挥这一机制的功能,从而实现西部地区知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不断深入,全球范围内的加工贸易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对外贸易中居主导地位的贸易方式。这种贸易方式对于引进外资、扩大就业、增加出口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西部地区来看,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对外贸易总体比较落后,但具备了发展加工贸易的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现代产业及技术优势。因此,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通过加工贸易带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信用社普遍建立于建国初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其理论起点既不是国际公认的合作原则,也不完全是马恩列的合作理论,主要是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理论。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理论起点决定了它是一种既背离了国际合作原则又不完全遵循马恩列合作理论的特殊制度安排这是导致日后中国农村信用社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陷入空前危机,华洋义赈会在合作思潮的影响下应运而生。他们通过与银行联合提供贷款,部分满足了小农对资金的渴求,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高利贷的盘剥。但是,从这些农村合作社借贷资金的来源和构成状况上,我们可以看到合作社的社内资金极其微小,转而不得不依赖于社外资金,而社外资金对于农村合作社的支撑又极不稳定,从而限制了合作社对农村社会变革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为挽救江南农村经济 ,在国民党政府的倡导下 ,江南农村信用合作社兴起并发展起来。江南农村信用合作社在组织、经营和监督上有自身的特点 ,它对江南农村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江南农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信用村建设已经成为目前农村金融改革的新举措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缓解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文章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合作博弈模型,将地方政府和农信社作为博弈方,从合作博弈的角度分析了郁南信用村建设这一案例,认为:在信用村建设上,只有将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政府威信等优势与信用社的资金、专业人力资源等优势相结合,发挥各方的比较优势,才能更有效地促成信用村的创建,发挥信用村建设在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贷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农村“货币化”程度、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具有重大意义。实现农村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遵循农村信贷资金运动规律 ,增强农村信贷宏观管理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增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可控性 ,建立信贷风险的分散与转移制度 ,建立不良资产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控制权转移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第一,控制权转移是农村信用社“三会”制度形同虚设和法人治理结构失效的关键因素;第二,从控制权的角度观察,控制权转移导致极大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演变史迹中,存在一个迄今尚未破解的农贷悖论命题:本该服务于"弱势群体"的农信社,却没有为弱势者服好务。农信社始终被国家所控制,其经营目标主要是满足国家效用而非社员效用,这是农贷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破解农贷悖论的关键在于正确界定国家在农村信用社的行为边界:国家要么退出农信社,要么控制农信社。  相似文献   

18.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如何合理确定贷款价格,是当前中国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其服务对象是农户及农业生产,而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的担保和保险等中介机构均不发达,员工素质相对不高,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会计数据不准,如果直接使用国外常用的利率定价方法,许多项目无法获得准确数据。在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方式、利率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银行常用贷款利率定价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一种新的贷款利率定价方法——基准利率加成定价法,阐述其设计内涵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运行效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信用社改革及其运行效率是当前中国金融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农村信用社运行效率的高低依赖于改革的主导力量及其模式的具体选择。中国农村信用社已经历了多次在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反反复复的体制性变迁,产权制度及治理结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其运行效率较低。结合在江西若干县(区)的调查,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运行效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农村信用社运行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