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僻汉字的输入,是使用电脑时常遇到的.常常看到不少人在遇到生僻汉字时先查字典确定发音,然后再用拼音输入法寻找.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 插入Word符号法 在Word中,我们可以用插入"符号"的方法来快速输入生僻字.假如我们要输入一个"□",先在文档中输人一个与该字同偏旁部首的汉字(如"林"),然后选中这个汉字,执行"插入→符号"命令,打开"符号"对话框(图1),你就会发现对话框定位在包含该偏旁部首的汉字区域,上、下拉动滚动条,就可以找到"□"这个生僻汉字了,选中它,按一下"插入"按钮,再关闭对话框即可.  相似文献   

2.
有时要一次性删除某个Word文档中所有图片.一张一张地寻找图片并按下DEL键删除真是麻烦死了,这时你可以让“查找和替换”功能帮你的忙,在Word中同时按下“Ctrl+F”键打开“查找和替换”对话框,点击“替换”标签中的“更多”按钮,再选择“特殊格式→图形”项,这时会在“查找内容”中自动输入“^g”,最后直接按下“全部替换”按钮即可彻底删除所有图片。  相似文献   

3.
从网页上复制的文字或者运用OCR识别程序得到的文字,若直接复制到Word中,往往会出现许多空行和多余的换行,如果一行一行地调整,非常耗时费力。经过摸索,笔者发现了消除这些空行和换行符的好方法。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空行的开头往往有一个“段落标记”或者“手动换行符”(↓),而在不当的换行处肯定有一个“段落标记”,于是我们就可以借助Word的“查找和替换”功能删除这些标记以达到调整格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很多网页上的文字无法复制,这种情况在Word中可轻松"拷贝"下来。首先复制网页地址,然后打开Word,依次单击"文件一打开",弹出"打开"对话框。在"文件名"中按"Ctrl V"粘贴已复制的网页地址.再单击"打开"按钮,这时Word就会自动连接到网站。在打  相似文献   

5.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意象符号的处理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问题。在尤金·奈达对翻译过程描述的启发下,以哈提姆的互文性翻译理论为基础,文化意象符号的翻译可分为两个步骤,即解构(识别,解释)和重构。在重构过程中,首先保留其符号地位,其次保留其意向性,再次保留其表面意义,最后保留其语言形式;以上都无法保留时,借助艾克西拉关于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创造性地把补偿法(删除+效果相似的自创)用于文化意象符号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赵志浩 《北方论丛》2014,(5):116-119
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的人们追求"符号消费",崇拜"符号价值"。"符号"成为人们追求品味、自我满足和社会认同的手段,已被"消费符号"所异化和操纵。"符号异化"的原因在于企业和媒介对"符号"及其意义的宣传,以及个体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符号价值"概念能够较为合理地解释人们消费无限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当下品牌和符号是任何人也无法抗拒的一个现实存在。而品牌形象联想和符号意义产生都是经由广告审美意象生成而实现的,这种品牌联想和符号意义在给消费者营造一种"虚幻"的替代性满足的同时,也培育了一个"痴迷"的消费群体,对此,文化理论的先行者们(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已有深刻而尖锐的批判。但是,如果我们沿着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观以及菲斯克关于"文化经济"的认识,以一种更为现实主义的态度,我们会发现菲斯克的"文化经济"观是对布尔迪厄和鲍德里亚相关思想在经济和流通领域中的一种深入置换,在菲斯克的"文化经济"观中,就是将商品——流通——意义结合在了一起,就是将经济和文化结合在了一起,如他所说:"任何一种物质——功能性资源,都与符号——文化性的资源相交叠。"这种"交叠"将商品和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商品经符号的聚焦而放大了意义,文化直接加入到了商品增值的博弈中,同时文化自身的意义在与符号的叠加中随符号一起获得新的意义和新的证明。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品牌形象联想转化为"符号经济",应该是现实和时代迫切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符号"概念是理解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它的来源之一是自然科学中的符号思想.本文以卡西尔对赫兹和迪昂的符号思想的接受为例,对这一来源做了考察.本文认为,卡西尔正是通过对赫兹和迪昂的"符号"概念的改造,使"符号"成为对科学认识和一切意义世界的理解同样有效的本体概念.  相似文献   

9.
张梅  张立成 《理论界》2011,(11):96-98
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深刻地揭示了符号功能、符号活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从符号角度揭示人与文化的本质特征,为我们的人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一论断极富时代感,正反映了当今人类信息时代的突出特点。随着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人的世界会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符号化的倾向。人越来越多地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符号世界中,生活在"主观现实"中。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必须将手中Word格式的试题资源转化为平台数据库Excel模板中要求的数据结构,才可以导入到数据库中实现资源共享,然而这一转化过程简单、机械、费时费力,效率极其低下.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利用Excel自带的VBA开发功能,通过编程实现Word格式自动转化为Excel格式,大大提高了转化效率,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非常强的使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图像与文字的符号特性及其在叙事活动中的相互模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图像与文字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叙事媒介,它们具有不同的符号特性.由于相比图像而言,文字是强势符号,所以就出现了语词("诗歌")与图像("绘画")互仿时的"顺势"和"逆势"现象.而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其实是与图像与文字的符号特性息息相关的:图像是处于纯粹符号与表意符号之间的一种特殊符号,它具有"再现"和"造型"的双重性质;而文字则是一种抽象度更高的表意符号,它在叙述或再现外在事件时可以不受"造型"因素的干扰.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间相互模仿的情况,既发生在内容层面,也发生在形式层面:图像叙事模仿文字叙事的情况,多发生在内容层面;而文字叙事模仿图像叙事的情况,多发生在形式层面.  相似文献   

12.
在时尚文化符号产品消费中,求新欲望、社会分层、群体身份认同是时尚文化产品受到青睐的基本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起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生产者的符号编码——大众传播中介——消费者解码"的过程。生产者与大众媒介为文化产品进行符号编码,消费者有意识地进行符号解码,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借由消费、使用和占有文化产品来追求较高层级的社会群体身份认同。在当今符号消费主导的时代,文化产品容易被"同质化",甚或仅存在"符号价值"。消费者容易陷入文化焦虑中,于是便通过消费时尚文化产品的符号价值,取得社会群体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3.
谢绍华 《中文信息》2002,(6):73-75,72
4.变更资料库中的资料对资料库中的资料的变更动作分为三种,新增记录,删除记录以及对原有的记录资料进行修改。以下给出三条SQL语句,针对UserName.mdb中的表NameList内的资料进行新增,删除和修改的动作 1)在NameList中插入一条记录,字段Name的值是Cindy, INSERT INTO NameLisi (Name, Sex) VALUES ("Cindy", "female") 2)删除一条Name字段值是“tony”的记录。 DELETE FROM NameList WHERE Name="Tony"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介时代,新媒介是一种元媒介。这种元媒介能够将人的意识媒介化,当人的意识被媒介化之后,作为符号现象学起点的"形式直观"就必然会引入媒介的要素。媒介将决定意识如何将意识对象变成携带意义的符号,也决定符号呈现出什么意义。"媒介直观"将成为新媒介时代符号现象学新的起点。并且,"媒介直观"虽然带有"媒介决定论"的色彩,但是我们不能将"媒介决定论"片面地理解为孤立的媒介能够决定人类社会的变革,而应该将其理解为人类被置身于以媒介为中介的符号环境之中,这个符号环境对于人类的观念和行为起到了限定的作用。因此,"媒介决定论"的实质是"符号决定论"。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的"物质能量型"文化实践不同,人类文化创造方式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呈现出一种符号化存在,即"信息符号型"文化实践.全球信息技术的符号化、虚拟化发展,为人类文化创造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它使得人类相对独立、有效、全面地开展"信息符号型"文化实践成为可能."信息符号型"文化实践凸显了人类文化创造的符号特性,且越来越成为人类文化创造方式的必然选择,它代表着符号之于文化创造的普遍性和有效性的未来人类文化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符号理论视野中,意识形态的发生逻辑和运作机制更为澄明。符号世界中的意识形态肇始于作为符号的基本单元或语言的基本元素,是打上意识形态烙印的价值观念对前语言或前符号的"植入"或"侵入",从而让历史地生活在由符号构成的文化世界中的人们难以跳出意识形态来考察意识形态。随着文化生活的无限延展,意识形态就像"酸性溶液"一般强力渗透而无所不至,突出表现为泛化、碎片化乃至日常生活化而非所谓的"终结"。因此,提升话语权和创新文化就成为建设主流意识形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揭示了消费社会从"物"的消费,向"符号消费"的过渡,也揭示了符号、符号消费对消费者的诱导、导向作用.在消费过程中,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能理性地解读符号,各种所谓个个性化消费,实际上已被趋同化、从众化的"隐性"潮流所遮蔽.符号误读是一种对消费文化的误读,是消费文化趋同化、从众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人居住的世界,即所谓"人化的世界",是充满意义的世界,是物与符号混合的世界.正因为物与符号的共存,它们在与人的关系就呈现了非常复杂的局面.首先,符号的确需要物源,但是符号的载体不一定是物,也可以是物的背景上物的缺失.因此符号可定义为"可以被理解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正因为符号有物源,符号载体可以变成无意义的纯然物,也可以变成没有物使用性的纯符号.在这两者之间,符号也可以带上不同程度的实用意义与非实用意义.因此,人化的世界上所有的物,都是在一系列的功能中变动的"物-符号"双联体.  相似文献   

19.
符号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的,符号就是设计中的"词汇"和"语法",符号的积累为解决长期困扰设计人员的继承和创新的矛盾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设计符号像文字语言一样,既源于往昔的经验,又与飞速发展着的社会相联系,新的功能、新的材料、新的技术召唤着新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作为一个新兴政治语言,在当前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中国梦"作为一个典型的政治语言符号,从符号学的研究视角切入更能揭示其本质属性与功能。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出发,对"中国梦"的政治语言符号属性、政治文化符号属性以及政治传播符号属性进行解读,为正确理解和运用"中国梦"这一政治语言提供有意义的思考,从而提高人们对"中国梦"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