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群众办报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重要概念。群众办报思想发端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时已具雏形,经过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补充才基本成形,江泽民、胡锦涛等又注入了新的内涵。新闻媒体应该从牢固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自觉培养强烈的群众意识、深入细致地研究群众、构建群众广泛参与报纸工作的平台、全方位多角度搞好服务群众的工作等方面来创造性地传承群众办报思想。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是党的生命力旺盛不衰的关键所在,然而毛泽东晚年在对待人民群众力量方面失误却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从两个方面阐述毛泽东晚年在对待人民群众方面的失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旨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杨金忠 《理论界》2004,(2):35-35
《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纪念张思德的追悼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演。从此,张思德这位普通战士的名字就和“为人民服务”这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在《为人民服务》发表60周年之际,重温这篇文章,颇有感慨,因此把它流露笔端以自勉。一、为人民服务就要“完全”、“彻底”毛泽东这篇讲演命名就是“为人民服务”,并在全文的第一段,对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进行了解释。毛泽东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这一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决不允许党员干部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更不允许形成一个鱼肉人民的特殊阶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决同违背这一宗旨的各种腐败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同腐败不断进行斗争的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几代领导人对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巨大的贡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反腐的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在如何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方面更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人民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萌生、形成与成熟、完善与发展三个重要阶段。从19101921年,是毛泽东人民观的萌生时期,其“民本”色彩非常明显,并开始向群众史观转变,人民民主思想初具雏形。从党的建立到抗战胜利,毛泽东人民观形成并成熟,具体表现在:人民概念开始形成,形成了牢固的群众观点,实践中实行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提出了必须领导群众和教育群众的思想。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人民观体系开始成熟。他提出了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形成了完备的群众路线理论,以及统一战线是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的思想,提出了人民民主理论。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以后,毛泽东人民观继续完善与发展。深入挖掘毛泽东人民观的当代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麻乐平 《理论界》2005,(1):82-83
在毛泽东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中,指出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价值的取向内涵,人民利益是价值的评价标准。坚持毛泽东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是党的灵魂和根本宗旨,毛泽东同志的一生,就是鞠躬尽瘁、呕心呖血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同志才受到全国各族人民无限的崇敬。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是对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最好纪念。 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还是社会变革的生力军,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变革,每一次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结果。 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人民利益的唯一忠实代表,她除了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丁延平 《理论界》2006,(7):36-37
服务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更是党的基层组织的根本宗旨。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的组织肌体的基本细胞,是党的组织体系得以形成的基础,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党的基层组织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要在实现服务人民群众中的根本宗旨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决策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过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决策思想的逻辑起点;辨证地分析革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是毛泽东决策思想的基本方法;相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毛泽东决策思想的最终落脚点。研究毛泽东决策思想的哲学轨迹,探寻毛泽东决策思想的真谛,对我党的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因此该课题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代领导人对农村干群关系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毛泽东对农村干群关系问题的探索毛泽东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人民政府虽然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但是它同人民群众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这其中就包括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风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就是干部与群众的矛盾。这说明毛泽东已经意识到当时存在着干群矛盾,并把干群矛盾的解决看作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革命战争,毛泽东深深感受到了农民在中国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他认为中国的主要人口是农民,革…  相似文献   

11.
《南方论刊》2009,(3):121-122
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场所,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需求的重要渠道。表面上看,发生在社区邻里之间,管理与服务部门之间的大多是一些小事,可这些小事却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强调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反腐,是毛泽东反腐思想和实践的重要特色。“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毛泽东群众反腐的逻辑起点,群众监督和群众运动是毛泽东群众反腐的实践路径。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群众反腐需要有序参与、群众反腐需要制度保障,这是毛泽东群众反腐思想和实践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刘浩 《理论界》2013,(12):1-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历代中共领导集体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要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向人民学习,对人民负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4.
党的群众路线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在群众路线中,人民群众始终居于主体地位,党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具体表现为人民群众是党工作和服务的主体,是党依靠和信赖的主体,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而贯彻群众路线的关键在党。重温党的群众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务必全面把握这个理论体系,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党的关键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好新时期下党的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5.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是毛泽东历史动力观的首要观点和理论基础。群众史观是毛泽东历史动力观的主要思想来源之一。毛泽东历史动力观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毛泽东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方面,毛泽东是"人民是上帝"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另一方面,毛泽东的人民动力观贯穿毛泽东思想的各个方面。毛泽东历史动力观的当代启示意义主要在于: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宗旨不动摇,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关系,必须始终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必须密切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文艺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我们的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指导思想后,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深入部队、农村,了解工农兵群众的生活,为他们服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长期以来,我们对毛泽东提出的文艺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这个口号,缺乏正确的理解,似乎革命的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就是、或者只是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就是、或者只能是写工农兵;认为提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是缺乏阶级观念的表现。这种片面的理解,给建国后的社会主义文艺造成了一些损失。实际上,周恩来在建国前夕对文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要不要继续坚持为工农兵服务,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以及如何全面准备地理解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问题作了正确的的阐释。他说,“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是大家赞成的。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过一系列关于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思想:党要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反腐倡廉。他认为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党巩固政权和保持执政地位的需要,也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今天重温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党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庆社会科学》2014,(4):159-160
陈华兴、黄宇撰文指出,毛泽东宏大而又深邃的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一套完整而又独特的人民主体价值观,包含着丰富的内涵:第一,价值主体是人民大众,毛泽东把人民看作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人的一定集合体;第二,价值取向是人民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价值目标是共产主义和人的全面发展;第四,实现路径是群众路线、精神产品的生产;第五,制度保障是人民民主专政、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六,核心力量即其得以实现的领导力量和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第七,其价值评价标准在于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群众工作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要的工作。始终把群众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重要位置,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尊重群众、反对命令主义、官僚主义,始终注重反腐倡廉、维护党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党积累的丰富经验。保持群众工作这一优良传统,发挥群众工作优势,为解决当前社会中复杂的群众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观,认为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和价值评价的主体,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和他个人的行为准则、奋斗目标。重温毛泽东的社会主义价值现,对我们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教育全党和干部关注民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