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伟大诗人和戏剧家,马克思不曾对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作过全面评价,也没有为他写过专门性的文学评论的文章,但莎士比亚在马克思的心目中所  相似文献   

2.
蒋光慈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无产阶级作家之一,他写过许多反映我党所领导的工农群众革命斗争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开创意义。但他也写过失败的作品。《丽莎的哀怨》(以下称《哀怨》)就是一部有严重错误的作品。小说问世后,在左翼文学界引起过一场争论;作者本人也因为这部小说在政治上受过一些挫折。事情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我们觉得,在研究蒋光  相似文献   

3.
忽培元同志是国务院研究室来大庆的挂职干部,任市委副书记(正厅级)。他还曾经担任过延安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作为一个现职的地市级领导,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文学创作,曾著下《群山——马文瑞与西北革命》、《难忘的历程》、《延安记忆》等十多部作品。歌颂革命历史,记录改革进程,塑造艺术典型。但是写诗,特别是写长诗这还是第一次。如同他在延安工作时间,满怀深情地讴歌延安一样,他来到大庆后,为大庆的一次辉煌创业历史所感动,为大庆正在进行的蓬蓬勃勃的二次创业实践所振奋,他把写报告文学、随笔、杂记的感怀,转化为写诗的创作激…  相似文献   

4.
这是胡风同志在狱中,由监狱当局所转要他写的有关鲁迅先生葬仪的材料,所以多半以回忆事实为主。他早些年也写过这类材料,不过我们没能留下底稿,无法核对,但经我们两人共同回忆,基本上是无大差错的。这不是一篇回忆文章,所以许多沉痛哀悼之辞和文艺性的描述等都尽量减少。但仍有一些议论和感想,抄录者  相似文献   

5.
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形形色色,千状万态,但它的本质或本原是什么?是精神还是物质?这是古往今来的哲学家、思想家不可避免地必须回答的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而我们评价一个哲学家,最主要的也是要看他对这个问题是怎样回答和表述的。方以智是明末清初的名人、学者、又是艺术家和哲学家。他的哲学著作很多。他的哲学思想怎样?论者都以为是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我过去也写过《对方以智哲学思想的探讨》(连载于《江淮评论》一九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都是一个很了不起但又很特殊的人物。其特殊就在于,他在历史上和文学上的巨大作用,往往被种种偏见所淹没。尤其在历史上,他被持有历史偏见的封建史家所诋毁。本文结合曹操的文学创作和他艰难曲折的经历,透视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思想感情和作为一个叱咤风云的历史英雄所  相似文献   

7.
一个成熟的文艺家的重要标志是他的艺术个性,而艺术个性的形成又往往在于他对生活、艺术,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独特理解,在于他的艺术感知力。巴·布林贝赫是一位始终踏踏实实站在生活大地上的诗人,他的诗主要是写草原,写用自己心灵抚摸过的草原。他写草原,写蒙古族人民,重在抒发符合民族心理素质和审美观念的特定感情。他是一位看重艺术个性的诗人。在他所建构的艺术世界中,整个地显示着沙原般的质朴、悠悠驼铃般的自然,而在自然之中,让人体味出美的内涵和艺术的灵气。  相似文献   

8.
<正> 大家都知道老作家陈白尘同志是著名剧作家,但很少有人晓得他还是一位诗人。他写过诗。闻名重庆的《我是较场口的土地》一诗,就是他作的。因这首诗发表时署名“马凡陀”,所以大都不知道是出自陈白尘同志手笔。一九四六年重庆“较场口事件”发生后,激起了广大群众的愤怒,文艺界进步人士纷纷  相似文献   

9.
中国30年代现代派小说家的形式意识特别强,可以说,“五四”以来还没有哪一个流派的小说家像他们那样重视艺术形式,专注于作品形式本体的探索。穆时英1933年在《南北极·改订本题记》中说:“当时写的时候是抱着一种试验及锻炼自己的技巧的目的写的———到现在我写小说的态度还是如此———对于自己所写的是什么东西,我并不知道,也没想知道过,我所关心的只是‘应该怎么写’的问题。”这说明穆时英当时是将“应该怎么写”即艺术形式作为构思的中心的。后来在《公墓·自序》中,他又强调“《上海的狐步舞》是作长篇《中国一九三一》时的一…  相似文献   

10.
<正> 这是一本乍看上去很平常的书,小32开、竖排、没有插图、约两万字左右,出版于1935年,全白的封面上,竖写着陶行知先生题写的《小先生的游记》,书的作者是杨应彬.令人惊牙的是写这本书的杨应彬当时只有十二岁.56年前,作者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大埔县百候中学的初中学生.《小先生的游记》是他从家乡大埔县到上海的旅行欢悲的记录,他以一个穷孩子的特殊视角,真实地反映了上海大都会贫富对立的社会生活.在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本书曾经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查禁,但却再版过十二次,每次两千册,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王匡同志说,他在东莞中学念书时就知道这本书,他的老师曾经向学生介绍过这本由初中生写的书.搞战胜利后应彬同志在广州的兄弟图书公司和香港的生活书店都看到这本书,当时已被解禁,此书还远销到了南洋.  相似文献   

11.
我老公有赌博的坏习惯,以前还是偶尔玩一下,但最近几年越来越严重了。只要有休息时间,他就去赌场,而且赌注越下越大,一年下来已经输了好几万元。他也知道赌博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了。他说不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满脑子想的就是赌博,因为其他事情根本给他带来不了快乐。我劝过他、骂过他,但都没用。  相似文献   

12.
论风格的本体构成杨忻葆文学风格历来是作家们精心追求的创作佳境。巴金在1979年写的《长官意志》一文中说过,他写小说时,“从来没有想过我要写什么主义的作品”,他感到“一个从事创作的人发明种种的创作方法来限制自己,等于在自己的周围安置了种种障碍,除了使自...  相似文献   

13.
人老了,是容易世故些,这虽不是宿命的必然,但这确是一种极有可能性的事实。比如,说话、写文章,十年动乱以后,人们都知道,假、大、空不好,那样干,良心所不容,为群众所不齿。但说点、写点套话,敷衍话,一般化还是容许的,这样说和写又过得关,也平稳妥当。所以,不痛不痒  相似文献   

14.
一次与编辑部的一位朋友闲聊时,他提出了一个很不客气的问题:假如有一天你不再从事经济学工作了,你想过没有,你说过的、写过的有多少是有用的,有多少是没用的,有没有一个大致的比例?这个比例给你带来的是欣慰还是不安?我说这的确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也是一个多少有点令人尴尬的问题,大家活得都不容易,何必这么认真呢?若进一步讨论,就涉及到经济学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等等方面。他说这正是一个好题目,干脆论一下经济学的科学精神。我说承担不起,这个题目太大了,而且是一个高深的学术问题,并不是随便一个有模样没模样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5.
<正> 对老舍先生的为人,以群同志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常常有人拿‘面面俱到,不得罪人’来说明他的特点,这只道出了老舍先生性格的一面……他的‘面面俱到’却有个限度的。他的朋友们,纵然有时免不了一些他所不悦的卤莽或幼稚的行动,但只要是出于善意,他都能谅解;反之,如果是出于一种卑鄙的私图或不光明的动机,纵然善于花言巧语,他也必正言厉色,给对方一个‘下不去’……如果说老舍先生为人‘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16.
<正> 屈原是否来过桃花江,尚无定论。《天问》是否写于桃花江,有待考究。但从《益阳县志》的记载,《九歌·大司命》、《远游》、《怀沙》、《涉江》中的少数诗句来考究,似来过桃花江无疑。我认为:屈原被楚怀王、顷襄王逐放以后,在漫长的流放生活中,无论他来过桃花江也好,或是后人在此设祠纪念他也好,总之,今天来写一写他在桃花江流传至今的轶事,这对于研究屈原及其作品,或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都是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论唐太宗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唐太宗主要是作为一个勇猛的英雄和政治家而为人所熟知。他虽以战绩显赫而闻名,但也不乏文人气质。当他还是秦王时,就为自己组织了智囊团,设置在文学馆中,其中的十八学士在他继位之后仍保持很高的职位,这些人包括了当时一流的学者和作家。太宗本人也是一位多产的诗人,他写了至少五篇赋和大量的诗歌。可是,有迹象表明,他对文学价值的理解有意识地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比如在《贞观政要》中载有太宗对赋的评论: 比见前、后汉史,载录扬雄《甘泉》、《羽猎》,司马相如《子虚》、  相似文献   

18.
记得有好几个作家说过:要懂得“怎么写”,最好能失从“不能这么写”的作品中去悟道理。写小说是如此,做学问也是如此。例如美学这门学问,有许多根本问题还有待于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探索,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剖析各种反动的美学观,从中得出正面的结论。在六十年代初闯荡过一次美学界的姚文元,就是一个难得的反面教员。尽管他那些浅薄、混乱的篇什很难称得上是形成了什么美学思想,而只是对美学的一场骚扰,但正是从这种骚扰中使我们可以推想出一些美学研究中所必不可少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领导是什么?领导就是很重要的带头人。日本有一位公司的主管,他不仅是一个企业家,他还写过40多本书,一个企业家能够写40多本书,很不简单。他在最后一本书的封面上写了这么一句话:一个公司的命运,百分之九十九决定于那个领导人。用中国话讲,这个人就决定了这个机关团体或所有人的命运,这个人是谁呢?当然就是领导。什么是艺术呢?艺术中有技巧,  相似文献   

20.
鲁迅早期的重要作品是小说创作,他的小说是以显示“文学革命的实绩”,思想的深刻和艺术的卓越成就而奠定了他的文学家的地位,并以此为世界所知名。但是鲁迅的创作小说,并不自提倡文学革命后的《狂人日记》始,早在1911年冬,他就曾写过后来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文言体小说《怀旧》。《怀旧》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并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