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桥兵变时,赵匡胤实不具备一呼百诺的声望和能力,而是在多方疏通、谈判下,才获得将士的拥立。  相似文献   

2.
赵普(922—992年),字则平,洛阳人。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归德军掌书记,参与谋划陈桥兵变,拥立太祖有功。宋初任枢密使,乾德二年(964年)起任宰相,助太祖“杯酒释兵权”,制定先南后北,  相似文献   

3.
姜鹏 《领导文萃》2014,(12):92-95
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资治通鉴》是一部重要著作,极具代表性。它篇幅巨大,从战国三家分晋开始,到宋代建立之前的陈桥兵变,有1300多年历史,共294卷篇幅。对于这样一部经典著作,如果只关注它的表面文字,不探究文字背后的深层涵义,哪怕读得滚瓜烂熟,也不见得会了解这部书。  相似文献   

4.
赵普是赵宋王朝的第一位宰相,曾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天下,整军治国,指陈方略,立下汗马功劳。“陈桥兵变”让后周殿前都点检(禁军统领)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大宋皇帝,作为赵匡胤的掌书记官(秘书长),赵普是这一事件的主谋。他策划周密,不露痕迹,使得原本定然血肉横飞、人头落地的一场兵变,演成了和平禅让的一幕。这不能不称道他高超的政治才能。赵匡胤视赵普为左右手,朝中无论大小事都要问过他。赵匡胤南征北战,伐西蜀、灭南汉、平江南、收吴越,战功赫赫。而这一系列胜利与赵普的运筹帷幄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为了巩固赵宋政权,赵普替太祖制定了…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公务员数量就很庞大,历朝历代各有各的管理模式。本文试简要列举北宋、明、唐三个朝代管理公务员的主要做法,以期对当今有所借鉴。北宋:抓小官放大官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后,庙号称宋太祖。他在军中多用文官,文臣充武将,武将调离军职。赵匡胤曾对谋臣赵普说:"我现在用儒  相似文献   

6.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曾对禁军的兵权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调整。“陈桥兵变”后一周进行过一次;建隆元年秋又进行过一次。通过这两次调整,禁军殿前、侍卫两司的九个最高军职全部为赵宋王朝的开国功臣所拥有。建隆二年三月,又进行了第三次调整。这次调整,撤罢了侍卫司的最高统帅韩令坤,而代之以石守信;撤罢了殷  相似文献   

7.
宋初名相赵普,自公元960年追随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至992年逝世,在30多年的时间里,身仕两朝,三任宰相,虽职务多次变换,但一直身居要职,处在权力的巅峰。太祖赵匡胤视如左右手,事无大小,悉咨决焉。太宗赵光义赞其卿国之勋旧,朕所毗倚……尽忠国  相似文献   

8.
正一千多年前,宋太祖不动声色地"驾驭"官员,使他们既感恩戴德,又不敢动歪脑筋,还造就了一批百姓认同的官员。宋太祖赵匡胤的韬略闻名古今,"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他担任后周皇宫卫戍部队首长时发起的政变。赵匡胤导演了一场高超的行为艺术,兵不血刃地登上了皇帝宝座,领导着宋朝初期统一了的大半个中国,史料显示他不仅治国有方,而且驭人有术。《石林燕语》里记载了一个经典故事:开宝八年(975年)十二  相似文献   

9.
正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当时最精锐的部队殿前军最高长官)赵匡胤策划发动了陈桥兵变,以黄袍加身的方式建宋代周。赵匡胤夺取帝位的方式虽然不太光彩,但北宋的建立,却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国家分裂动荡、朝代更迭频繁的混乱局面,并在汉、唐之后,使中华文明进入新的黄金时期。作为宋朝开创者的宋太祖赵匡胤,也与秦皇、汉武、唐宗并列,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古人常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有宋一代的辉煌成就,与赵匡  相似文献   

10.
柯楠 《领导文萃》2007,(9):92-94
蒯通是范阳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诛灭暴秦,蒯通也乘时而起。当时,武信君武臣受命进取赵地,声势浩大,蒯通见事有可为,便用白头巾、红臂带打扮一番,去见范阳县令,范阳令几日来胆战心惊。见蒯通如此打扮,觉得很奇怪。  相似文献   

11.
李松林 《领导文萃》2014,(11):88-90
正君王与酒:权力杯中取宋太祖赵匡胤的帝王之业与酒密不可分。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病死,即位的恭帝年幼,宰相范质暗思朝中大将唯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赵匡胤却借机得到最高军权,得以调动全国兵马。赵匡胤统率大军刚离开东京城不久,就使人散播传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令朝中文武百官慌作一团。行军至陈桥驿后,他又指示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煽动将士的兵变情绪。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专制政治之下,君主以一姓之私独占天下利益,在整个国家政治系统中,拥有绝对的地位与尊严.传统君主专制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不都是秦始皇、明太祖那样的绝对君主专制统治模式.中国传统社会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君主专制模式下的君主行为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有时候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削弱,从而制约了君权无限制膨胀.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承前启后的一个发展阶段.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靠"陈桥驿兵变"武力夺取了天下,赵氏政权吸取了唐末五代以来朝纲混乱、藩镇不忠、武将乱权的历史教训,建立起皇朝时代堪称最为完备的官场制衡机制,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战乱局面.赵宋王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也一定程度上受到这个官场制衡机制的约束.  相似文献   

13.
正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相似文献   

14.
<正>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开明的皇帝,特别是他鼓励臣属直谏的做法,颇受后人赞颂。在臣属直谏中以魏征最为突出。有一天,唐太宗正在玩弄一只小鸟时,听到魏征来了。生怕他批评自己不务正业,玩物丧  相似文献   

15.
治国乏术,邀誉有方——崇祯帝的悲剧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天灾人祸频传。当时的崇祯皇帝面对这种山崩地裂的局势,曾思有所作为,他为了摆脱阉党的控制,钦定“逆案”,将魏忠贤等人处死;并平反冤狱,革除弊政,天下事似有可为。但崇祯帝才能平庸,对臣下以重刑控驭,加上赏罚不分,凡事诿过臣下,甚至认为“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臣僚人人自危,不思有功,但求无过。崇祯乃不得不再重用宦官,委以军事、财政等大权,朝政更加败坏。  相似文献   

16.
部下的责任     
景公问于晏子:“忠臣之事君也何若?”晏子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公不悦,曰:“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贵之,君有难不死,出亡不送,其说何也?”对曰:“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奚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臣奚送焉?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故忠君也者,能纳善于言,不能与君陷于难。”  相似文献   

17.
在臣下与君主的关系中,有功之臣最为难处。纵观二十四史.大凡开国元勋、有功大臣,很少有能保其爵禄而终其天年的,其结局大都不妙。大多数君主都是“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当他们打江山、争夺统治权力时,尽可能优待臣下,用高官厚禄加赏于谋臣武将。  相似文献   

18.
忠奸之辩     
如果在中国众多皇帝中排定名次的话,唐太宗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毛泽东曾要各级干部学习《贞观政要》。 唐太宗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唐太宗李世民清除奸臣。太宗问道:“我所任用的都是贤良忠臣,你知道谁是奸佞之臣吗?” “臣请陛下假装发怒,以此试验群臣。如果谁能不怕陛下的震怒,仍敢直言进谏,就是忠正之臣;如果只是顺从陛下旨意,一味阿谀奉  相似文献   

19.
基层专职武装干部队伍是连接现役部队与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桥梁和纽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骨干力量,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基层号武干部队伍的地位和作用更为重要.长期以来.基层专武干部在反恐维稳斗争和经济建设大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部分基层专武干部的能力素质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不会干、不愿干、不能干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从实际情况看,提高基层专武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黄帝四经》对国家治理中与君主相关的矛盾关系见解深刻。在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处理上,其强调二者关系建立的经济基础、二者的职能界限、二者应双向互动;在领导与民众的关系处理上,其强调顺应民心、沟通机制畅通、与民同利;在与领导地位休戚相关的下属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处理上,其强调贤与不肖各在其位,臣与臣之间不党;在领导与道的关系处理上,其强调领导应因道立法、案(按)法而治。《黄帝四经》关于领导相关关系的处理艺术,极大地彰显了管理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