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化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教条主义到实事求是、从"斗争哲学"到"和谐辩证法"、从"以人民为本"到"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重逻辑。它们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角度描绘了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景图。本体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前提,认识论逻辑和方法论逻辑是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认知方式,价值论逻辑是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目的,四重逻辑内在地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进程。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理论成果从形成到成熟的过程中,长征扮演着关键一环的角色。具体表现在:从革命到革命与民族救亡并举的实践主题的转型,寻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正确的实践生长点;马克思主义众多具体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展开的序幕;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化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提供了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与内涵的思想指导;正确的军事、组织、政治路线的制定与执行,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熟主体群开始形成;另外,孕育形成的长征精神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理性在当代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着眼于中国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性的诉求。三大法宝、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标志性的理论创新和理性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里程碑。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也是我国人们在这些理论成果的指导下从混沌到清醒、从封闭到开放、从偏激到包容的思想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4.
从二十年代开始,中国史学研究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史学便在中国兴起。七十年间,中国历史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其间,就马克思主义史学而言,经历了接受影响、主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历史,到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等几个阶段。从  相似文献   

5.
侯智  党玲 《兰州学刊》2008,(6):32-34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本思想。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也实现了其中国化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中,都包含了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到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社会主义本质论,到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中国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在一脉相承的基础上实现了与时俱进,标志着我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提高,也标志着我党执政能力的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6.
刘暖 《理论界》2022,(7):8-15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出版与传播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整体性面相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呈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受近代西学东渐思潮下的外在语境和文本通俗化与大众化的内在属性的双重作用而传入中国,在民主革命时期经历了零星移译的初级阶段、出版传播的高潮阶段和求质规范的确证阶段,生成了其自身在中国出版传播的历史特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中国的出版与传播一定程度上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完整性,疏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准确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之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思想论域,但始终紧紧围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鲜活的中国实践的根本原则.突出表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实现了从计划到市场、从经济发展到全面发展的两个重大转变,并在中华民族复兴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世界历史三个方面呈现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3):52-58
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基础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是由个体、组织和群众等构成的多元化主体系统,其中,知识分子、理论家和党的领袖是个体主体,中国共产党是组织主体,人民群众是群众主体。从历史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主体大体上经历了由知识分子主体到理论家主体再到领袖主体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是从早期共产主义组织发展而来并从政党中脱颖而出成为政党主体的。从地位和作用来看,中国共产党、党的领袖、知识分子、理论家、人民群众分别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发挥着主导主体、核心主体、基本主体、骨干主体和基础主体的作用,各类主体形成强大合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传统文化及其相互关系认知的三层思想升华。从“宏大叙事”的诸多称谓转向“精准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侧重马克思主义之“用”转为马克思主义之“体用合一”是对马克思主义认知的思想升华;审时度势地把握中国具体实际,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科学判断、从侧重中国具体实际之现实国情到深入中国具体实际之传统文化是对中国具体实际认知的思想升华;从侧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到“发展创新”、从侧重中华传统文化被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单向改造”到两者良性的“双向互动”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的思想升华。“两个结合”是各有侧重又紧密联系、一体两面的有机整体,具有隽永深邃的原创性贡献,扩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度与广度,重建与挺立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昭示了中国特色的人类指向。  相似文献   

10.
论邓小平理论及其科学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理论及其科学体系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立论根据的,围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展开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及其内在联系,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课题,促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革命实践的转变之后的又一次转变,即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规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其历史必然性。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伟大成果。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理论界》2016,(5)
李大钊同志从十月革命后在中国最早接受和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他把宣传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密切结合起来,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历史实践中,他为无产阶级伟大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系统介绍并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在革命实践中挥笔疾书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的诚信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在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诚信思想。当前,正确认识并充分理解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改革开放以来的诚信思想,对于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袁伟民 《东岳论丛》2011,32(7):70-74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由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到"改革开放"、从"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由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由生产关系反作用理论到"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理论到"中国特色"理论的转变和升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为我们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表征,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内涵与历史使命,需要在空间的横向比较与时间的纵向梳理中对其进行理论定位。从横向维度上看,“中国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土壤,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区分的切中中国社会现实、面向中国问题的中国自主知识理论体系;从纵向维度上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可以追溯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跃迁,尤其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进行深刻反思的理论成果。“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够从哲学理念的高度推动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而肩负着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命题与实践要义。从中国共产党创立前后先进知识分子们主张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实境的主张,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命题提出之际倡导“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再到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并践行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观。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擢升,长期包含在“中国具体实际”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独立出来,“两个结合”正式被明确提出。“两个结合”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的认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古今“双向互动”上的思想进阶。要深入地把握“两个结合”的思想意蕴,有必要对其哲学思想基础进行深层的探究。“两个结合”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命题,在马克思主义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上有根本规定性,在实践发展上也有具体要求。“两个结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是长期的、动态的、全面的结合,也是主动的、科学的、有效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两种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哲学存在着古代传统与现代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传统的结合,应当并且必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古代传统建立联系,另一方面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参与建构中国哲学现代传统。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进入到中国哲学传统中去,而成为中国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当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有了共同的传统后,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毛泽东所说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实已隐然涉及到中国哲学的两种传统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10月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提出的.他强调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成为“新鲜活泼、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他的《矛盾论》《实践论》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之思——毛泽东哲学思想. 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与时俱进的、批判的、创新的历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列宁主义哲学,再到毛泽东哲学思想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发展主线明晰.伴随着地域扩展、时代迁移和思想发展的过程,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某一阶段的体系特征和核心范畴也存在着转换.毛泽东哲学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在中国化过程中范畴转换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不折不扣地是一套科学、完整的西方学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事实上即已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马克思主义正是经过了中国化,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发挥了无以伦比的威力,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1921年—1927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毛泽东,在这一时期与其他党的领导人一道,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今天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此就毛泽东同志建党初期在这一方面的理论贡献作一简要分析。 毛泽东同志早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改造国家、振兴中华的志向。在长期求学中,注意吸取王船山等著名思想家强调学以致用的优良传统,提倡读活书,反对读死书,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而且要读无字之书。认为“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不惜步行千里,先后到长沙、宁乡、安化等5县调查,在从长沙到北京的学习途中,也未放弃了解中国城乡情况的机会。在学习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他进一步领会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髓,把传统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上升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在当代的新飞跃,将其放置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的问题域中进行探究,能够更清晰地洞察其理论创新,并对其学术和实践价值进行评估。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的最新成果,《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既从政治层面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建构规定了发展纲领,又从学术的角度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建构提出了一系列亟须解决的研究课题。《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解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建构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启示:立足新的历史方位,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原典的创造性发展,从新时代中国文艺客观实际出发,创构常新的、当代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