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吴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59-64
生成语法是人类理论语言学研究的一项共同的事业.以内在性语言为对象, 生成语法研究语言知识的本质、来源、使用、 物质基础和生物进化问题.原则与参数研究方式的形成和发展, 使生成语法得以深入开展其生物语言学的研究, 这一科学事业的成功取决于有关学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养年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0(4):136-140
科学和艺术本来就是一对双胞胎。两者的鸿沟需要填平,两者的共同美需要发现。比例美即是其中之一。黄金分割法则是一种最佳的比例美,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备受推崇,而且在科学和艺术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其表现出来的美是神奇的。 相似文献
3.
再论赵树理小说的喜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国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
浓郁的喜剧色彩,是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的重要特点。对此,笔者在《试论赵树理小说的喜剧美》一文(载《晋阳学刊》1982年6期)中进行了论述。限于文章的篇幅,当时只从人物塑造和讽刺艺术两个方面谈了粗浅的意见,现在就其他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黎启全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8-25
美与生命同步诞生后,在人类审美活动的征程中相依相偎,同荣共枯:生命的盛衰存亡决定着美的变化得失;美的发展变化推动着生命不断向全面发展的自由生命奋进前行。自由生命的本质决定着美的本质,美是自由生命的表现。自由生命表现在自然事物、社会现象和艺术作品中,则分别生成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自由生命是审美活动的轴线和灵魂,审美创造是自由生命的表现,审美欣赏是自由生命的提升、丰富、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6.
闫国忠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再论朱光潜的美是主客观统一命题闫国忠(一)长期以来.朱光潜是被看作为主张美是主客观统一派的。与朱光潜对峙的一方是吕荧、高尔太,他门是主张美是主观的一派;另一方是蔡仪、李济厚、洪毅然,他们是主张美是客观的一派。从主张美是主观的、客观的、乃至主客观统一的... 相似文献
7.
杨振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6)
共同美的问题牵涉到文艺的典型问题(至少是典型的共性问题),文艺的批判继承问题,文艺的社会作用问题等等,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要认识共同美,必须先认识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是个老问题了.解放以来学术界曾开展过极为热烈的讨论.虽然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但在讨论中有些关键问题似乎是越来越清楚了.我认为,美既不是单纯的客观事物的天然属性,也不完全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性的东西.美应该是客观地存在于某些事物(包括自然和社会事物)身上,能引起人们 相似文献
8.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3)
什么是“共同美”?目前人们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至少有以下三种不同看法?一是从人的审美感受出发来理解“共同美”。有人认为,所谓“共同美”,就是不同阶级的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同一事物所产生的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以及由此得出的相 相似文献
9.
林义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4)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必要共同诉讼的特征、必要共同诉讼人的含义、必要共同诉讼人与第三人、必要共同诉讼与普通共同诉讼的区别作了系统论述,对于人民法院正确适用共同诉讼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刚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54-59
共同过失行为导致危害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我国刑法典没有规定其为共同犯罪。本文从对现存有关的主要理论分析入手,界定共同过失正犯的概念特征,说明共同行为、共同注意义务的特征并对共同过失正犯进行分类,最后对共同过失正犯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的论证。 相似文献
11.
胡惠林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4)
读了《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今年第一期上发表的《"共同美"在哪里?》一文.我们想谈一些不同的意见,与陈东冠同志商榷.美的客观性和美感认识的规律性按照陈东冠同志的看法,人特有的"总是以理性为中介"的审美能力在人"意识到审美感受之前已经存在了",所以,作为观念形态的"美"的"概念"或"理性",是先于人的美感实践的.对此人们不禁要问:那么在人的"最初的"审美感知的时候,这"概念" 相似文献
12.
王泽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88,(4)
美学热悄悄地沉寂下去了。但美的本质问题仍然顽固地困扰着美学界。因此,本文愿意趁着眼前的这种不再受热情和投机干扰的冷静气氛仍然占据优势的机会,对美的本质问题做一反思,以期抛砖引玉。一美和美感是相互规定的。这种规定表现为:1、美是从已往美感中发现出来的普遍概念,或是美感的共性。因此,美感规定了美。2、美作为已成立的概念,又规定了美感的发生,或美感就是美的概念在遇到符合于自己的东西时所引起的主体感受。 相似文献
13.
14.
刘最跃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4):72-73
阐述共同危险行为的创立和在我国的发展, 以及它的定义和法律特征, 受害人受损的原因在于数个危险行为人中的实际加害人危险行为,而非全部共同危险人的危险行为.在主观方面,无论是在共同侵权行为中还是在共同危险行为中,行为人均存在"意思联络".在客观方面,共同危险行为不重行为的一体性,而注重加害人的不能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16.
王振复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
“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美。各个阶级也有共同的美,‘口之于味,有同嗜焉’”。(转引自何其芳:《毛泽东之歌》,《人民文学》一九七七年第九期)毛泽东同志关于“共同美”的这一观点,一般被理解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阶级的人,可能对同一审美对象产生相对共同的美感。这种理解固然有道理。然而,美感是美的反映,美是引起美感的源泉。不同阶级的人所面对的各个审美对象,如果不是客观存在着美的某种相对共同性,那种相对共同的美感又从何而来呢?所以,所谓“共同美”,首先应当是指客观存在的美本身的相对共同性,它是由不同价级的人,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积极的相对共同的社会实践所决定的。当人类尚未诞生之时,地球上一切事物,尽管已经存在,并且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不 相似文献
17.
徐宁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2):80-81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是美国反共反华遏制战略的产物,是维系当时美台特殊关系的核心文件,也是对中国内政的公开干涉。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基础是以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为依据,以“台湾中立化”为基准目标。该条约具有三个明显特征,即较大的弹性、长期遏制性及美国的绝对主导性。 相似文献
18.
樊德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5,(1)
美的本质再探索樊德三美的本质问题,康德和列夫·托尔斯泰都曾说它是美学中的一个谜。康德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中说:、“美是个象谜的东西”。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艺术论》中说:“‘美’这个词儿的意义在一百五十年间经过成千的学者的讨论竟仍然是一个谜。”确实如... 相似文献
19.
论苗族的共同心理素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兴茂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8(3):29-32
共同的心理素质是一个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苗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是自律、自保、收敛、淳朴和自强.形成这一共同心理素质的主要原因是历史的沉淀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于当代苗族的这些共同心理素质,我们必须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20.
共同侵权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形态,是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论较大.这不仅导致了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也导致了对当事人权益的司法保护的差异性.文章通过探讨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以期对共同侵权这一行为的完善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