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族"命名日"暨"诞生日"本是300多年前清王朝颁定的传统民族节日.至20世纪80年代末,经现代命名与重新构建,其原有的形式及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满族颁金节已历史性地演化为现代命名节日而承继满族节庆文化的核心内涵和多种民族民间文化样式,为民族传统节日承传与发展作出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2.
青岛的满族     
1960年,毛主席对曾经旅居青岛的满族作家老舍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的贡献。”“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是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舒乙:《我的风筝》,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66页。)满族在青岛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青岛满族之由来,大约始自19世纪末。今日的青岛市原本是山东半岛上的一个小渔村。宋朝以后,由于来往商船常在此停留而逐渐兴起。明朝政府为防御倭寇,曾在这里设卫。到了清朝末年,青岛已经是一个“百物鳞集,千艘云屯”的繁荣港口。于是,清政府便在青岛…  相似文献   

3.
满族文学,顾名思义是满族人民及其作家共同创作的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总称。它包括满族形成以来直到今日的所有满族文学作品。从概念上讲,它既不同于“女真文学”,也不同于“渤海文学”,更不同于“肃慎文学”。只有这样才能够划分出满族文学的源与流,总结出满族文学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满族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生育与教育这两个角度较系统地论述满族的育子习俗。文章从古代东海窝集人的柳崇礼仪、金代女真人的萨满求子至清代满族婴儿“落草”、“命名”、“跳喜神”、成年礼等具有代表性的育子民俗活动的探讨中,揭示了满族的生命意识和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5.
满族及其先民都曾盛行妇女寡居,则夫家近亲接续的收继婚风俗。收继婚,亦称“转房婚”,这一婚俗在我国北方的匈奴、鲜卑、突厥、蒙、满等民族中广为流行,它是一种原始的婚姻习俗。史载:“女真旧俗,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这种接续婚的习俗在早期建州女真社会中比较盛行。建州女真始祖之一猛特木父挥厚死后,挥厚弟包奇即以其嫂为妻。满族的先民有收继婚的习俗,那么满族是否承袭了这一习俗呢?答案是肯定的。到努尔哈赤统治前后,满族社会还保留着早期女真人不论辈份及收继婚的旧有习俗。《建州闻见录》载:“婚嫁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其母。”《岷峨山人泽语》也记载说:“胡俗丧其夫,其家男子即收为妻,父子兄弟不论也。他适,则人笑其不能赡其妇。”董家遵先生的研究,以及对于满族社会组织作过研究的史禄国先生(Shirokogoroff)也说满族有收继婚的风俗。另外,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谜与皇太极曾下令取缔这种婚俗,从侧面也说明了满族确曾盛行收继婚的风俗。  相似文献   

6.
满族的早期文化周俊仪1.语言文字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1119年金完颜希尹模仿汉字和契丹字创制女真字,熙宗时又创新字。新字称“女真小字”,旧字称“大字”。在女真各部未统一以前还使用女真字,以后女真字与蒙古文并用...  相似文献   

7.
那挺  曹福存 《中国民族》2007,(10):38-39
满族传统民居庭院随着满族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的建筑风格“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上。”辽宁省新宾县的赫图阿拉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城内的民居建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维修,基本保持了原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满族采参     
“东镇三宝”:人参、貂皮、东珠,而人参又为三宝之首。满族称人参为“沃尔豁达”;东北土语呼为“货”、“根子”、“棒槌”;而汉文典籍则又称为“人葠”、“人微”、“神草”、“地精”、“人御”、“鬼盖”等。苍莽的长白山野,是我国盛产人参的宝地,也是满族人民繁衍生息的地方。满族,是明朝末年以建州女真部族为主体的女真部族与蒙族、汉族及东北其他部族逐渐融合的共同体。“满洲”这个名称1635年正式出现,而其主体“女真”之名,则早在十世纪初,就见称于世了。到十四世纪后  相似文献   

9.
十六世纪末期,居于今天辽宁新宾县境的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起兵。到十七世纪初,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建州和其它女真各部,建立国家,奠定了满族的宏基。随之,以“七大恨”为由,又兴兵伐明,进驻辽沈。皇太极继承其先父的遗志,继续伐明。最后,以满族为主体的清军终于入关亡明,统一了中国。获得这些巨大的胜利,除了当时双方的政治、经济等种种社会原因外,满族固有的“骑射”旧俗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清代的皇帝都把“骑射”列为“满族之根本”两大要素之一,强调“骑射必强”,不可“废武”。可见,“骑射”在满族发展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论满族交通习俗王宏北王宏刚满族先民在绵延千里的茫茫林海里狩猎时,辩方向、明路线是其安全往返的首要条件。机敏的猎人如果发现白色的鸟屎,便会欣喜万分。鸟在其信奉的萨满教观念中,是能凌空天穹、晓彻天神意图的灵禽,白鸟屎是“雀书”,不仅是吉祥的预兆,也是指路...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凤城县满族人民所喜爱的传统糕点——“萨其玛”,最近又与群众见面了。当地满族和其他兄弟人民都很满意。“萨其玛”是满语,汉语叫“金丝糕”或“蛋条糕”。它用精粉、鸡蛋、糖稀和芝麻、青红丝、瓜子仁等料制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是满族的发祥地,商朝时称“肃慎”、汉朝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隆唐时称“靺鞨”、辽金元明时称“女真”。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北方诸部落,1627年,皇太极继位后,把国号改为“清”,定族名“满洲”(现简称满族)。 为笼络满族统治者,清政府由1645年至1647年,仅用3年时间,就圈占京畿500里内的民地268万垧、牧场方圆450里,分赐给皇室、王公、贵族及八旗官员。土地获得者在旗内设庄头,驱使垦户(汉族农民)耕种,并征收租谷、杂税。这样,入关后的满族同胞在中原封建制度的直接影响下,封建式的关系租佃就很快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3.
满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为了弘扬满族文化,振兴民族经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7月21日至22日,举办首届“满族艺术节”。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4.
满族鸟崇拜及其对北方民俗的影响●郭淑云鸟崇拜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在以渔猎生产为主要经济形态的少数民族中,尤为突出。满族先世向以渔猎为生,“精骑射,兽捕捉,”①,“俭朴相尚,佃猎擅长。”②在长期的渔猎生活中,与生息于广袤的白山黑水之间的禽鸟百兽朝夕...  相似文献   

15.
满族散文的民族特点张佳生满族诗歌有民族特点,满族词作有民族特点,满族小说和满族散文也有民族特点。在这几种文体中,散文的特点最不容易总结,不过它的特点并不是不明确,只不过需要更为仔细地分析罢了。这里所说的散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仅指游记一类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拉林地区位于五常县北部,距哈尔滨市六十九公里,总面积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总人口二十六万多,其中满族有九万二千多(县民委统计),约占该地区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七点六。他们分别居住在拉林镇、营城子满族乡、双桥子满族乡、牛家镇、背荫河镇、红旗乡、兴隆乡和八家子乡的西部地区,是我省满族人口较多的地方。由于居住比较集中,因此,几百年来仍保留很多本民族特有的风俗和习惯,在民族心理素质上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满族的萨满教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满族的萨满教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动荡、规范过程。在她不同的历史时期,萨满教显现了几种不甚相同的典型面貌,它既包括对金以来女真文化的承继,也有满族特有的至上而下的典例化了的传统,还有“返朴归真”的萨满教反复现象。所有这些变化和运动都是紧密地与满族特殊的历史道路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8.
满族萨满教虽与西伯利亚诸民族萨满教有相同的起源,但满族萨满教在发展过程中受满族社会特别是政权的干予,与西伯利亚萨满教形成了温和、舒缓和“野性”、“疯狂”之间的反差。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代表团演出的满族舞蹈《莽式空齐》和《伊姆钦玛克沁》,第一次把满族舞蹈搬上我国的文艺舞台。满族民间舞蹈,已从我国文艺园地上消失多年。为了恢复和搞好这个艺术品种,丹东、抚顺等地创作人员,跑了许多地方,查阅了大量史料,走访了不少的民间老艺人。《莽》和《伊》的舞蹈基本语汇是从《柳边纪略》、《宁古塔纪略》、《啸亭杂录》、清史稿等有关资料中整理出来的。音乐,运用了满族《八角鼓曲牌》的“弦腔”、“推船”、“娃娃腔”等曲调和满族祭祀音乐。《莽式空齐》也叫《喜起舞》。这种舞蹈多是在部落猎获集会、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对满族夜婚习俗的表现陈伯霖《红楼梦》是中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之一。它通过对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一个满族贵族大家庭的描述,揭示了它必然衰败的历史趋势,给处于兴盛时期的满族同胞敲响了警钟。对书中的有些内容和文化现象,如果我们用传统的中原汉族文化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