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哀希腊》一诗,见于英国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杰作《唐璜》第三章中;诗人借一位希腊歌手之口,在唐璜和海甸的婚礼上将它唱出.歌手缅怀古希腊的灿烂文明和文治武功,以感奋当时处于土耳其人统治下的希腊人民,激励他们为民族解放而奋起斗争,表达出歌手那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诗共十六节,可分四  相似文献   

2.
评《哀希腊》的音韵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拜伦最优秀的作品———长篇叙事诗《唐璜》的第三章《哀希腊》的主题和音步不同于诗中其余各章 ,可独立成篇。在这一章里 ,诗人精心选择音素 ,恰当地使用音韵方面的修辞格 ,在语音形式上与诗人哀叹现实、回忆过去、号召国人起来斗争的思想变化轨迹和谐一致 ,使《哀希腊》成为脍炙人口的杰作。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外国文学作品选》(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全书四卷,二千来页。发行量大、影响也广。但该书第二卷“近代部分(上)”将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片断列入“唐璜”片断,实系误解。读书从448页起收拜伦《唐璜》中的两个片断:“哀希腊”(446页至454页),“滑铁卢前夜”(454页—456页)。  相似文献   

4.
拜伦《哀希腊》先后有梁启超、马君武、苏曼殊、胡适等多种中文译本。诗中反问对比修辞手段的大量运用、韵律的巧妙安排等是其富于诗美感染力而广为传诵的本体原因。同时梁启超等译者的个性化翻译或曰“创造性的叛逆”对开发原诗所蕴含的巨大的革命鼓动力量也不容忽视:《哀希腊》对马君武《华族祖国歌》、胡适所谓“试验的态度更显明”的《自杀篇》及蒋光慈《哀中国》等诗作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拜伦的长篇叙事诗《唐璜》及抒情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为例,来说明拜伦不仅是伟大的诗人,天才的作家,更重要的,拜伦是伟大的革命家。  相似文献   

6.
翻译英文格律诗时如何翻译韵脚,各路译家争论颇多。本文第一部分提出应将英文格律诗译为有韵中诗,并试图从中英文字及诗歌的差异来阐述;第二部分则提出不可完全按原诗韵式迻译,并举拜伦《哀希腊》第一节的各家译文为例证明。  相似文献   

7.
图里提出文学翻译是一种受规范制约的活动,他将翻译规范大致分为预备规范、操作规范和起始规范,等等。《哀希腊》是拜伦的众多诗歌中在中国被译介最多的一首。文章对比了该诗在不同时期的六个译本,力图从中发现一些翻译规范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拜伦在五四时期的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拜伦在中国有着突出的影响。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哀希腊》一诗的译介和苏曼殊、鲁迅的介绍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中国对拜伦的介绍是逐层深入的———从《哀希腊》的反抗民族压迫,到苏曼殊揭示的浪漫不羁,直到鲁迅指出的张扬自我,拜伦精神的各个层面一步步被中国读者所认识,并对中国文化的转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第一个将拜伦的诗歌《哀希腊》引入中国,他的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在当时都有特殊的历史原因。利用操纵论,对梁译《哀希腊》进行分析,指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为了宣扬爱国精神和反抗意识,梁启超有意识有目的地超越当时主流封建意识形态,充分利用中华民族的文化潜能,对《哀希腊》进行改写、操纵,说明了文学翻译是对原文有目的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10.
拜伦的《该隐》与鲁迅的《狂人日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北冈正子《摩罗诗力说材源考》(何乃英译)提供的资料,鲁迅在写作《摩罗诗力说》之前,已有拜伦《该隐》的日文译本。这样,我们要知道鲁迅是否读过《该隐》,只要考究一下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对原材料(木村的《拜伦——文艺界之大魔王》及其《<海盗>序》《关于<海盗>》)的取舍和增补情况,就可以有一些把握了。除鲁迅读过的《海盗》之外,《摩罗诗力说》对拜伦作品的介绍基本上是选取木村的材料,至多增加一两句评语,然而对《该隐》的介绍则不然。表面上看,《摩罗诗力说》介绍  相似文献   

11.
《哀希腊》在中国的百年接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拜伦及其经典诗篇<哀希腊>在中国已经走过了百年的接受历程,特别是<哀希腊>的接受史已成为拜伦研究成就在中国的标志性象征.风云变幻的社会历史背景及随历史潮流而动的大众文化观念和审美趣味是<哀希腊>受到如此礼遇的基本原因.但目前<哀希腊>的研究有存在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和有待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拜伦的诗作《唐璜》具有一个突出的特征──“主观战斗精神”。这种“主观战斗精神”就是诗人拜伦在诗歌中用投枪式的锋利语言,对19世纪初欧洲黑暗社会的深刻揭露和大胆抨击。“主观战斗精神”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原因。这一特征具有深广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46年出版发行的吕振中《新译新约全书》译本,是首个由中国人从希腊语和希伯来语直译到汉语的版本,该版本以英国牛津大学苏德尔所编的希腊译本为依据,尽量表达了原文的意义并保持了原文结构。通过对比研究希腊语版和《和合本》(CUV),发现吕振中在直译的过程中有意地采用了多义性的语言,使中国读者对于《圣经》有了更多阐释权。  相似文献   

14.
莫扎特的歌剧《唐璜》,据拜伦同名诗体小说改编,虽然貌似喜剧,实则悲剧色彩浓郁,是古典主义歌剧杰作。如果从艺术风格和写作技法对《唐璜》的剧情和唱段分析,可加深人们对其艺术魅力的认识,也能对歌剧的创作与表演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第一次被译成中文出版是在二十多年前。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同志完成了这项工作,他们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版本的译误很多(其中有些错误源自当时所据的俄译本)。在1985年出版的新译本中,这些译误绝大部分已经排除,这是新译本的突出优点之一。马克思的手稿是用德、英、拉丁、希腊等多种文字夹杂写成的,翻译起来难度很高。加以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行文  相似文献   

16.
自17世纪古诗英译肇始,西方传教士、汉学家译作丰硕,翻译风格多样化,为"中国文学走出去"作出重要贡献.其中,国外独具特色的诗体派译本有海伦·沃德尔于1913年节选《诗经》英译的《中国抒情诗》.介绍诗人译者及其主要作品,探析译本的选材、诗体和内容特征,归纳出译本选材聚焦婚恋、忧国和宴饮,译注凸显女性主义思想,译诗诗体遵从目的语诗体规范,同时分析时代诗学对诗人个性化译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诗歌作为一种具有表情功能的文本,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传达文字上的信息,还要重视诗体的表情功能,因此,诗歌翻译过程中,诗体的选择尤为重要,不仅要满足对原诗表情功能的传递,还要承载着译者赋予译诗本身的表情功能,文章将以胡适留美期间仿骚体译本《哀希腊》为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国内掀起了一股竞相介绍英国作家戴·赫·劳伦斯作品的热潮。不仅他的几部重要作品都已翻成中文出版,有的作品还有几种不同的译本出现。似乎有必要对这些译本进行些比较研究,以期提高译文质量,更准确、流畅地译介劳伦斯的作品。 笔者最近有机会浏览了劳伦斯的主要代表作Women in Love的两种译本。一本是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的由李建等三人译的《恋爱中的女人》(以下简称长江),一本是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出的由郑达华等四人译的《恋女》(以下简称浙江)。笔者总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第一个将拜伦的诗歌<哀希腊>引入中国,他的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在当时都有特殊的历史原因.利用操纵论,对梁译<哀希腊>进行分析,指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为了宣扬爱国精神和反抗意识,梁启超有意识有目的地超越当时主流封建意识形态,充分利用中华民族的文化潜能,对<哀希腊>进行改写、操纵,说明了文学翻译是对原文有目的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20.
屈原的《离骚》中运用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借以表达诗人的政治理想和内心情感。1879年,英国汉学家庄延龄在《中国评论》发表了署名为V. W. X.的《离骚》英文译文,此为《离骚》的首个英文译本。对比分析该译本中68个神话术语的翻译发现,庄延龄多用抽象化、改译、套译、增译,辅以音译、省译等翻译方法,其套译、改译、音译、省译等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导致原文文化内涵的扭曲或缺失,而增译及抽象化方法较为准确地传达了原文中神话术语的文化内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