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指导英国学校履行《性别平等责任法》,英国机会平等委员会于2007年颁布了《英国学校〈性别平等责任法〉操作指南》.该《指南》主体立场认为,性别平等有益于每个儿童的全面发展,性别平等工作应处于学校工作的优先位置,学校性别平等是保障社会公平的重要环节.其操作特点是:要求学校将《性别平等责任法》融入日常工作计划,结合《指南》细化措施,制定实施方案对《指南》要求进行过程检验,制定专门措施对《性别平等责任法》实施效果进行监测.《指南》为我国学校性别平等行动的拓展和提升提供了启示:从政府层面看,应提高政府管理者对性别平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建立专门组织监测评估学校性别平等工作;从学校层面看,应以性别平等理念进行学校管理,将性别平等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开展性别平等教育;从社会层面看,媒体应加大对性别平等议题的宣传力度,民间组织可依托服务项目主动投入到性别平等行动中来,民间组织和各级妇联以及性别研究中心应推动政府持续关注性别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原作《石头记》仅存前八十回,以手抄本流传下来.高鹗续写后四十回,并对前八十回做了不少改动,合为百二十回,于一七九一、一七九二年由程伟元先后两次以活版印行,定名为《红楼梦》.一七九二年印本(即程乙本)就成为此后通行的《红楼梦》的底本.因此,如何评价高续四十回,就成为《红楼梦》研究中无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孙犁与《红楼梦》的关系.第一,《红楼梦》对孙犁创作思想的深刻影响;第二,孙犁在"《红楼梦》批判"运动中的独特表现;第三,孙犁对《红楼梦》思想艺术特色的独到见解;第四,孙犁作品对《红楼梦》的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红楼梦》悲剧精神的感悟与阐释是理解与感受《红楼梦》题旨与命意的关键。舒芜、王蒙、刘再复三位学者作家研究红学的著作足以"照阐文心"、"启人心智"、"裨益读者"。他们关于《红楼梦》悲剧精神的感悟与阐释具有独特的视角,并共同受鲁迅与王国维的影响。他们的红学研究拓宽了《红楼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红学观点和思想集中体现在《红楼梦魇》之中,这部著作集中考辨了《红楼梦》的成书问题,旨在申明其《红楼梦》"是创作不是自传"的红学主张。这一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值得肯定的,即"洗出《红楼梦》的本来面目",彰显《红楼梦》真实的艺术魅力。《红楼梦魇》是对俞平伯文学考证路向的承继,因其更加地贴近《红楼梦》,所以显得多姿多彩。当然,这种"贴近"究竟多大程度上印证了曹雪芹创作时的真实想法,却难以证实。因为"看不懂"的缘故,学者对《红楼梦魇》的批评并不多,其中周汝昌的批评最具个性。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在法国的译介,先是比较零碎的片段翻译,远远落后于西方其他国家,也晚于中国其他几部名著。法国华裔翻译家李治华及其法籍夫人与法国著名汉学家安德烈?铎尔孟合译的《红楼梦》法文全译本是《红楼梦》在法国的第一个全译本,这部译著大大推动了这部名著在法国的接受与研究。《红楼梦》在法国的研究,促进了法国读者对《红楼梦》的接受,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中国的"红学"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我国小说文学难以超越的高峰,曹雪芹的身世体验和学识才华,为其创作《红楼梦》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红楼梦》原型的探讨,是研究《红楼梦》的重要问题之一,"红学"的研究成为近代中国学术界的一大学术活动和专门学问,各种不同学派相互交错,形成独特的研究领域。《红楼梦》提高了后学者对封建社会的认知,否定了"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纲常,塑造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以及晴雯等叛逆者的典型。在创作的方法上,该书融诗、文、词、曲于一体,其文学造诣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位。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后四十回的功过问题,希望能够有更多新的遗稿出现,更希望能踏着前人的脚步前进,写出有更高水平和见解的论著,使红学研究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8.
周汝昌从文本研究角度立论的代表性著作诸如《红楼小讲》、《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艺术的魅力》(《红楼艺术》增订版)、《红楼夺目红》、《红楼十二层》、《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等,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周汝昌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是建立在"写实自传说"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红楼梦》思想与艺术具有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尤其他的"还‘红学’以学"的倡言,曾引起广泛的学术争鸣,这一学术争鸣的深入展开无疑有助于推动《红楼梦》研究的深化和红学的发展。时至今日,"周汝昌专人研究"已然成为红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引起红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性别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期间,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实际工作者就性别不平等态势、社会后果与挑战、公共政策与治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会议认为:在亚洲部分国家,性别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女性在生存和发展方面难以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男孩偏好、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缺乏性别视角的公共政策均会加剧性别失衡,加重婚姻挤压程度,增加被迫失婚男性的数量,进而挑战现有的婚姻家庭形式,对社会稳定形成隐患;性别平等中"性"的多元化讨论正在成为新的关注点,从性别视角关注性与公共健康成为一种趋势。会议促进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拓展了性别研究的领域与手段,为进一步开展性别失衡治理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有许多吴方言,已为大家承认,这是《红楼梦》语言研究的一个新成就,对于《红楼梦》本身的研究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红楼梦》作者的研究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但《红楼梦》中的吴方言研究还不够,这里我就《红楼梦》中的吴方言词语作一些补充,以助大家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1.
邱华东 《南都学坛》2003,23(5):35-41
《红楼梦》中的“大荒山”并非陈景河先生所误引的《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大荒山”,也与长白山无关,乃“荒唐言”耳。不能认为《红楼梦》主旨是写满族的兴衰史,表现的是中原腐朽文化和关外满族原始素朴文化的冲突等等。红学研究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柔性文化对《红楼梦》的濡染深及曹雪芹思维方式,柔性文化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意识,它积淀在作者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巨大的张力制约着作者的审美和准审美乃至非审美的价值取向。文章试从《红楼梦》柔性文化的表征、根源、审美意蕴等方面,把握《红楼梦》文化中柔性特质及其审美显现。  相似文献   

13.
学科体系之重建,是“红学”与现代学术接轨并与国际学界对话的前提条件。如果说“红学”是独立于文、史、哲等人文基础学科之外的“一级学科”,现代学术视野中的这门中华固有专学,至少应包括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作者及其家世研究、版本文献研究、文本研究、红学史、红楼文化、翻译与比较研究、海外红学研究八个“二级学科”。  相似文献   

14.
冯其庸新时期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论红楼梦思想》、《重校〈八家评批红楼梦〉》、《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解梦集》等著作之中。冯其庸认为红学需要深化研究,即对《红楼梦》的思想、艺术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他的曹雪芹《红楼梦》思想与艺术研究以及《红楼梦》重议评点派等方面体现了他文本深化研究的倡导。冯其庸由文献考证向文本研究拓展的学术实践不仅有益于优化《红楼梦》研究的基本格局,而且也符合红学未来发展方向。"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这是冯其庸执著的为人和为学的信念,也足可为同道和后来者取法:红学发展之道路漫长,取经惟诚,人能弘道。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与现代文学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与(红楼梦》有着深刻的渊源,它的成长、成熟除了受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外,还不能忽视《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本文认为《红楼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女性形象的塑造、追求自由的个性解放精神等方面有着原型和范式的作用,是中国现代文学能走向辉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红学研究近百年来的概况表明,在对《红楼梦》主旨探讨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就的两篇文章均借用了西方的哲学理论,而这些理论均可在中国的佛教文化中找到契合点,因此对《红楼梦》主旨的探究是可以回归于本土文化的。《红楼梦》所描绘的“贾宝玉”的生命历程正是佛教所认为的从“执”到“悟”也即从“觉心起念、相续不断、住持苦乐”再到“除灭无明、见本法身”生命历程的再现。从这一角度切入,可使红学研究中的几桩公案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唐诗宋词中有不少的"红楼"诗词,这些诗词中的"红楼"意象内涵丰富,尤其"红楼"意象中鲜明而浓郁的悲情美与<红楼梦>凄迷的悲情意境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曹雪芹是以个人的生命体验"介入"到了唐诗宋词的解读,自觉地将唐诗宋词中"红楼"意象所涵括的各种意态情志融入他的艺术创作之中,这更有助于形成<红楼梦>诗化的意境与风格.  相似文献   

18.
李希凡新时期的《红楼梦》研究,不仅体现在他时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那些基本观点的进一步阐发,更体现在他对《红楼梦》艺术世界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较为深入而系统的评论,其代表性著作主要有《红楼梦艺术论》与《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李希凡力图于坚守以往成说的基础上有新的拓展,并在艺境探微和人物论方面取得新的创获。  相似文献   

19.
红学史研究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学史研究目前是在三个层面上进行的 :红学史料的搜集、整理与汇编 ;对各种研究史料的分类综述 ;撰述学术史。如何在红学史研究中增强学术史意识 ,是我们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