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回族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少数民族.关于都市回族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但多数都是零散的个案描述和具体问题分析,缺乏理论范式的建构和探索.本文将以北京回族社区的结构变迁为个案,探讨具有更为普遍性的中国都市回族社会结构的范式问题,即传统都市回族社区是以怎样的社会结构得以存在和延续的?这种社会结构已经和正在发生怎样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中国回族穆斯林的社会网络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群属性是人类重要的社会属性之一,而族群最擅长编织网络.本文从社会网络的集聚黏合方式、网络的延伸与发展、网络结构的新变化、族群网络的发展方向四个方面,分析了回族穆斯林的社会网络结构,有利于在新形势下深入认识回族社会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3.
族群认同与民族的界定——以回族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它的产生发展与民族认同密不可分。又因时代不同。族称、宗教、国家确认等相关因素介入,使其具备民族最本质的特征,即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4.
巫达 《民族学刊》2012,3(1):9-14,91
从社会人类学的视角对都市族群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回顾,并对我国都市族群研究的可能性方向和研究方法进行探索,指出我国都市族群研究至少包括三个领域:(一)海(境)外华人在中国都市的族群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表述研究;(二)少数民族融入大都市之后的族群、文化与社会认同表述研究;(三)新移民进入都市之后的族群性地域认同研究。都市族群研究内容包括认同建构研究、文化表述研究、大都市人意识与身份的形成过程研究。在研究中应注意族群内心情感问题、族群形成过程问题、认同的理性选择问题和历史记忆在认同建构中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都市回族社区的文化变迁 --以昆明市顺城街回族社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过程造成都市回族社区的文化变迁.本文以昆明市五华区顺城街回族社区为个案,进行都市人类学的考察,展示其文化变迁.在此基础上,拟就当前中国西部地区实施都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都市回族社区的发展前景,如何处理好回族社区的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务工.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流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重构其社会网络的过程.在阐述国内外社会网络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广西桂林市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网络建构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指出,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社会网络的建构过程具有独特性,其影响因素也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7.
抗战结束后,依据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大会案>等决议案,1946年11月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尽管此次制宪国大召开在国内政局纷争扰攘的背景下,但对于民主政治企盼已久的中国社会各界仍然对其抱以极大热情,寄予很高的期望.人们纷纷从各自角度出发,对国民大会及相关内容提出种种看法和要求,表现出人们对民主宪政的渴盼和极高的政治参与热情.回民的国大代表名额问题即是在此过程中由回族社会提出,并经回族社会各界的多方呼吁力争,获得一定解决.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回族社会的近代政治意识与高度的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微观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隆务镇回族群体的社会生活变迁为主题,探析了隆务镇回族日常生活、宗教生活、婚姻家庭、族际交流等层面在社会变迁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着重指出社会互动,强化了藏区回族生活文化的调适性与整合性;社会结构转型与变迁动力促成了藏回民族地域关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地域利益矛盾、文化差异及政策倾向等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影响了区域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都处于急剧变迁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南省三亚市凤凰镇回族社区的民族认同和民族关系也呈现出一些新的情况,例如民族意识趋于强烈并带有市场经济的一些特点.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政府的积极引导更是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凤凰镇回族对异族通婚的普遍接受就是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群体互动的视角研究了流动穆斯林与大城市回族社区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流动穆斯林大量进入大城市给回族社区带来了重要影响:(1)增加宗教氛围;(2)为清真寺职能发挥提供物质支持;(3)协助实现有效的社会管理;(4)解决"清真饮食难"问题;(5)改善文化结构,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城市回族社区也在几个方面影响了流动穆斯林:(1)职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经济收入明显增加;(2)为流动穆斯林提供生存空间;(3)提供宗教功课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和平台;(4)促使流动穆斯林自身实现文化转型;(5)相对在家乡而言部分流动穆斯林宗教生活淡化。总之,流动穆斯林促进了大城市回族社区和整个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同时也适应了城市生活方式,促进了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近代回族报刊与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近代回族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对近代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萌芽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是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引进者、培养者、刺激者和宣传者;另一方面,近代回族社会现代化意识的发展也给近代回族报刊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生存环境,使近代回族报刊显示出与时代相适应的功能、地位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春波 《回族研究》2012,(4):107-109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围绕文本《回族民间故事选》,梳理回族民间故事传播形式由口口相传到文本传播的转变,探讨文本作为有效的媒介之于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的作用。重点从民族归属感、民族态度、民族社会参与以及民族的文化实践活动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民族认同的最高形态是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3.
回族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融汇了伊斯兰文化后,形成的鲜明特点的回族民俗文化.回族妇女是民俗文化传承的主角.她们从家庭到社会,用自己的智慧、辛劳和意志、孜孜不倦的追求,一丝不苟地坚守自己民族先民所开辟的一片绿地.传承和发展了回族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4.
马伟华 《回族研究》2015,(1):103-109
以牛街为代表的都市回族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东部地区都市回族的现实生存状况。开斋节习俗作为回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地展现了回族的多种文化特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牛街为代表的都市回族社区开斋节文化发生了较大变迁。无论是节前的准备工作,还是节日当天的具体事项都在发生变化,体现了都市回族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调适。  相似文献   

15.
“禁忌”是回族风俗习惯的一种。长期以来回族对禁忌习俗的保留 ,充分体现了回族强烈的民族意识与共同的民族情感。本文从回族的饮食和社会行为两方面的禁忌探讨了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吴秀菊 《民族论坛》2012,(14):93-95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需要重新解读阿訇的社会作用,以便发挥其在穆斯林群众中的影响力。本文主要对回族阿訇的社会作用结合具体地点和人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宁夏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社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力推进社会工作本土化,对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诚实友爱的社会氛围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宁夏的区情、族情和社会工作实际,应在本土化理论建构、创新工作形式以及加快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质量层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广西十万山华侨林场瑶族归侨的社会记忆与认同建构。本文认为,社会记忆以史实为依据。这些史实包含了一系列曾经为社会所认可的价值观。此外,社会记忆的更新过程同时也是群体试图使传统的价值观适应社会变化的过程。对过去的社会记忆可以使个人或社会群体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满足其在现实中的认同和相互之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中亚回族(东干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了其在中亚居住逾百年的历史过程中地域观念与民族认同的变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中亚回族(东干人)民族观的内核是地域观念,在中亚生活的一百三十多年中,其地域观念历经官方民族主义、语言民族主义等语境的塑造,被逐步提升为民族观念。但这并非意味着他们已经成为寻求领土主权的民族共同体,因族群内部迁徙记忆的差异,其地域观念不仅延续下来,且苏联解体后在中亚建构民族国家的语境中反过来被民族观再塑造,衍生出新的地域观。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亚民族的民族观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回族传统的居住方式受到冲击,清真寺成了维系回族社区文化的物质栽体,清真寺的公益性以及社会与个人中介地位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发挥自我管理、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使清真寺在回族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