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文学大众化是历史命题下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研究领域,从五四运动开始,新文学以普世价值作为引领历史进程的重要文学形态,文学大众化成为新文学联系大众的重要创作基石,五四时期的白话文创作尝试,到左翼作家的文艺大众化探讨,都是新文学联系大众的重要尝试。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大众化最为显著的标志是海派创作的具有市井故事的文学作品,他们的作品贴近市井生活,迎合大众的审美取向,是文学大众化的典型代表。左翼作家对文学大众化问题的探讨推动了文学创作与工农有机结合,也是向海派作家学习的结果,文学缺少大众的审美将会沦陷为空中楼阁,因此,海派是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大众化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2.
<白鹿原>、<家>等现代家族文学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视角观照现代家族文化,都塑造了大家族的维护者、叛逆者、牺牲者、败家子等形象,但主旨截然不同.现代作家对宗法社会进行了无情抨击,全盘否定家族文化,刻画了封建大家族崩溃过程中痛苦挣扎的灵魂.<白鹿原>是"五四"后家族小说一次高层次的复归与超越,它还原了20世纪国民的生存状态,第一次正面描写家族文化,塑造了儒家文化浸染的具有人格魅力的族长白嘉轩.作家在展示传统文化生命力的同时,也揭示了它对人性的压抑与迫害.  相似文献   

3.
吴松林 《学术交流》2005,(10):176-178
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华裔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美国文坛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如此,华裔文学仍然处于西方主流文化的束缚和抑制之下,而华裔作家内心既非美国人,又非中国人,而是处在夹缝中生存的变形的他者,他们所创作出来的形象丧失或部分丧失了华夏文明的传承标记,是该文化的变种或对立物。因此,美国华裔文化依旧是弱势文化和边缘文化。  相似文献   

4.
杨桦 《学术交流》2013,(2):195-198
美国"南方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福克纳被西方文学界视作"现代的经典作家",其文学接受堪称文坛神话和奇迹。从早期不为国内读者接受而在欧洲备受推崇,中间经受褒贬不一的批评,到后期尤其是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外出现的众多"福"学研究,福克纳的文学接受经历了极为奇特的发展历程。福克纳的文学接受历程再次证明:伟大的创作蕴涵着多重阐释的可能性,文学作品的不同诠释视角必定会产生迥然相异的读者接受和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当代作家文学观流变史研究的新课题。对作家文学观的生成、发展与变迁的把握,将使我们获得关于当代文学发展的深层动因的认识,从作家创作的内在机制上更好地梳理出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这就为我们敞开了一种必要与可能,追踪当代作家文学观的发展流程,展开现象扫描与理性建构,以求建立起当代文学史的一门分支:当代作家文学观发展史。  相似文献   

6.
柔石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一位英勇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但他的小说创作却处于五四文学向三十年代革命文学的转型阶段,从作品主题、题材、人物形象到创作视角,柔石的小说都与五四启蒙文学有着明显的精神联系.我们在解读左翼作家柔石时,不应该忽略他与五四启蒙文学特别是鲁迅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7.
新古典主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创作生态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经建  罗四林 《浙江学刊》2005,11(6):115-120
新古典主义(文学)是学界近年来已开始引起关注的话题.本文首先确认新古典主义是一种在"现代性"语境中生成的创作思维理念和艺术审美倾向;继而在与启蒙现代性和伦理实用(中心)主义的比较中,从审美现代性和道德理想主义的层面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进程中的新古典主义创作进行艺术审美阐释和文化价值判断,力求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作为一种贯穿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的新古典主义现象.  相似文献   

8.
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福克纳对中国作家莫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地理和艺术表现手段等方面。然而,由于社会和文学背景不同,两位文学大师的创作又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福克纳揭示的是社会变革中人在精神层面上的现实,莫言则主要以中国农村的百年变迁为主线,展示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在创作思潮方面,福克纳代表了现代主义的文学成就,莫言则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指明了发展方向。因而,莫言与福克纳之间是继承、扬弃与发展的关系。莫言的巨大成功在于他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尤其在作家对人的本质探讨方面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9.
缑广飞 《社科纵横》2006,(11):115-116
《熊》和《老人与海》都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形象地展示了福克纳与海明威相似的生命哲学,但是,《老人与海》单纯、简洁,《熊》繁复、凝重,更注重探讨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种族矛盾,在艺术上更具实验精神。比较研究两部作品的同异,对我们了解和认识福克纳和海明威以及20世纪美国文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0.
汪树东 《学术交流》2007,1(3):141-145
在20世纪中国文学里,由于父权制文化权威的崩溃,母神崇拜极为明显。鲁迅的小说《补天》和郭沫若的诗歌《女神之再生》等在五四启蒙文学中首先张扬了母神崇拜之旗帜。在革命文学叙事中,柔石和艾青等作家辛酸地塑造了苦难母神,而曹禺和冯德英等细致描摹着崇高母神。“文革”结束后,张承志、铁凝等知青作家在底层民众中重新发现了母神,但是自然母神的更为完整形象是在莫言、徐坤等作家笔下呈现出来的。由于自然母神的复杂性,恐怖母神形象还曾在曹禺、张爱玲等作家笔下闪露面影。母神崇拜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了鲜明的母神形象系列,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反思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结构主义文学观漫议李克结构主义作为认识和把握事物的一种方法,兴盛于20世纪50-60年代,它最先肇始于索绪尔的语言学,进而扩展到人类学以及文学艺术的研究上。今天,结构主义的方法几乎被运用于人类文化的所有领域,"结构"这个词已经用得很滥了,这种情形从一...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的文学转型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转型,它所依靠的主要推动力是政治.政治既是改变现实的一种力量,也是引发作家诗意的一种想象.这表明在文学史上存在着文学与政治相关联的一体时期,它出现在政治转型与文学转型的同步期,建构了雏形状态的中国现代的文学政治学.  相似文献   

13.
肖鹰 《浙江学刊》2001,2(1):17-23
2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是它追求并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历史.在这个时期,由于文学的变革与社会变革交织,更由于整个中国社会本身的复杂性,各种思潮、观念,相竞而出,错综冲突.但是,在文学的基本观念,即美学理论的层面上,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转型集中表现在三个新的要素的产生和相互作用美学观念、强力战斗精神和现实主义典型原则.围绕着这三个方面的错综曲折的变化,构成了近百年中国文学在其美学层面的演变历程.本文是对这个演变历程的一个梳理和阐发.  相似文献   

14.
管宁 《求是学刊》2003,30(6):104-108
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新生代和私人化两次小说叙事转型,不仅是作家文学观念的变化使然,同时也与这个时期大众文化兴起所形成的社会文化氛围密切相关。进入新世纪之后的文化转向,使文学更趋边缘化。但如果人们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文学,就不会对文学的处境抱悲观态度。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9,(1):119-123
区域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女作家玛丽·奥斯汀的核心思想,是她生态观、文学观和文化观的集中体现,其主要内涵包括:人与自然之间应遵循"相互顺应的模式",个人理应顺应自然环境而生,同时能动地改变着所生活的地方;文学是区域性的,真正的区域写作在于挖掘和呈现地方的意义,区域文学的集合便构成了民族文学;正如区域文学是构建民族文学的基础,区域文化也是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石,不存在均质的民族文化,只有丰富多样的区域文化,区域性即民族性。深入理解奥斯汀的区域主义,把握其在奥斯汀作品中的实现手法,对我们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探索区域写作手法、构建民族文学与文化,以及应对现代主义的弊端和问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6,(10):144-147
安德烈·马尔罗是20世纪法国介入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文化部长。马尔罗的小说创作、艺术思想及致力于文化民主化的行动中都跃动着儒道思想的影子,是跨越东西方文化一种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7.
"五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是绕不开和说不尽的一个传统和话题。文章选择从20世纪30年代文学界对五四文学传统的反思入手,通过对五四文学与30年代文学的阐释和评价,探究其背后所隐含的不同言说目的、方式和观照视角,由此来透视言说者和评价者基于不同历史阶段所持的不同的文学思路。五四文学秉持的是一种人文学科的思路,而30年代文学信守的则是一种社会科学的思路,而对于两个时代的不同阐释和评价以及其间的种种复杂纠葛,在此都可找到准确、合理的解释。另外,通过30年代与"五四"所持文学思路的差异,还可以反观五四文学传统以及把握30年代文学的转型,总结五四文学传统和30年代文学传统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8.
<正>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承担的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地域文学研究”课题近期完成了一批由8部研究专著组成的系列科研成果,它们从不同侧面对富有北京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做了填补科研空白的工作,是地域文学研究方面的可喜收获。这批研究成果大部分是对北京地区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做综合性研究的。其中《新时期北京文学与北京文化》一书对文化内涵丰富’的新时期北京文学的地域文化特征做了较全面、系统的探讨,是迄今为止从地域文化角度审视新时期北京文学  相似文献   

19.
打倒“四人帮”之后,我国的文学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巴金等老一代作家一再称赞,新时期文学超过了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人民象是过着盛大的节日,迎来了这个时期的文学。特别当我们目睹过长期动乱给文学带来的荒芜,一旦看到它出现的繁荣景象,不禁从心底里喊出来:“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人们想认识这种现象,是很自然的。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到生活艺术观社会主义文学这面旗帜一出现,它上面就写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由此而联想到高尔基谈论十九世纪俄国和西欧众多现实主义作家的时候,也曾高度概括他们的一致性。他说,这些作家都是有产阶级的“叛逆者”和“浪子”,他们的作品的基  相似文献   

20.
专家们预言,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的伟大转折将在下一世纪完成。作者认为这必将对文学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多媒体的出现和全球信息网络的形成,文学作品只读光盘、电子期刊和个人电子日报的产生,为文学提供了比读物、广播、电影、电视更迅疾更大众化的传播形式。文学越趋多元,消费越趋加快,需要量越趋增加。通俗文学如此,纯文学也不会例外。作家和文学研究工作者面临新的挑战。电子媒介与文学之间不应该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作家们已经而且将越来越受到电子媒介的恩惠。不久的将来,不用计算机联网的科研,决不会是一流的科研,自然科学研究是如此,社会科学包括文学研究同样也是如此。实际上,现代意义的文学本身。是工业化的产物,信息时代必将产生属于它的文学。应该对两种文学──纯文学和俗文学都给以必要的关注和认真的研究;应该建立一支使用计算机的文学研究队伍,才能适应全球化的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