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河南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科技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同发展。人口发展对环境系统需求的无限性,与环境系统满足这一需求的生产力和资源供给、资源更新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人口环境系统的基本矛盾。根据河南人口生产的现状,应充分考虑人口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充分利用人口资源给我们带来的比较优势,实现更好、更快、更协调地发展。分析河南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澄清认识,调整政策,实现观念认识及发展战略的更新与优化,促进河南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概念渊源已久,远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世纪)就有保护正在怀孕或产卵期的鸟兽鱼鳖的“永续利用”思想和定期封山育林的法令。西方经济学说在19世纪对森林的研究和20世纪对渔业的研究,分析了“可持续产量”,本世纪80年代初期明确提出,直到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公开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后,持续发展才越来越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1992年联合国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并通过了全球《世纪议程》,提出了人类通向未来的共同追求目标——全…  相似文献   

3.
张华  堵晓东 《兰州学刊》2003,(3):67-69,8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我国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 ,如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 ,我国的人口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本文以分析我国人口现状及特点为出发点 ,阐明当前人口问题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影响 ,进而提出制定新世纪人口战略的初步原则及构想。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分析之方便和统计口径上的一致 ,本文所指的青藏高原包括青海、西藏全境及四川阿坝与甘孜州、甘肃之甘南州、云南之迪庆州等相互毗连的地区。这与严格地理意义上的概念不尽相同。(一 )人口特征人口是决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困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为人口的数量规模、增长速度、结构特点、素质状况等都直接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效果 ,影响着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1、人口数量。青藏高原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 ,人口规模较小、增长速度快 ,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导致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压力较大。该地区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 2…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最高层次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都能持续发展。然而,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存在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其途径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校正经济发展目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开采和有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减少和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从环境、资源的角度看,就是要实行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途径的持续发展方针。鉴于此,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人口、环境、资源的严峻形势及其原因,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略。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社会即将迈入21世纪之际,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所谓可持续发展,简言之,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其基本要点是要求人与自然(主要是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认识到并强调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这里所言及的发展是指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生产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一是人口的生产。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自身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亦即没有人类就没有人类社会,历史也就不存…  相似文献   

8.
人口、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人口、经济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文章从总体人口与生活资料、生产年龄人口与生产资料、人口质量与经济技术进步、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事业、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人口地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诸方面,对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进而从人口数量增长、生产和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增长以及工业化等因素对世界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对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了若干分析,指出了中国未来在协调人口、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人口学界,流行已久的一种看法是:人口压力引致生态危机。本文篇幅有限的讨论,试图阐明人口增长过快确实是破坏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但是将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全归咎于人口增长的压力是片面的;因此不能将“控制人口”视为阻遏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与人口、生产、环境的和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人口不断增长与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的矛盾、生产的发展与资源承载力的矛盾、资源开发与环境容量的矛盾,是影响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程度的根本因素,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求人口、资源、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12.
武青艳 《理论界》2005,(2):13-14
指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并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即构建绿色经济制度、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严格执法;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等。  相似文献   

13.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应当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成熟的理论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更多的是从人口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以及相关学科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这三者展开研究。目前,这门新兴学科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及其内涵都还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需要学术界展开广泛的讨论,以使这门新的学科尽快形成科学的研究框架和严谨的学科体系。文中从区域经济研究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在积极开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大力提倡开展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这一新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国人口发展战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论述了该战略的若干特点:(1)中国人口发展战略是一个可持续的战略;(2)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重点是控制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3)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战略措施主体是计划生育。同时,指出了中国人口战略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5.
人口素质问题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人口素质的提高 ,不但能加快社会经济进程 ,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合理和高效率地开发、节约、配置自然资源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所以 ,人口素质特别是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发劳动力资源 ,提高劳动力素质 ,是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我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入开展,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一定控制;另一方面,全省综合经济实力较快增长,社会事业稳步发展,资源开发利用加强,环境保护治理有较大进步,使得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间的协调大大提高。但是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人口与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7.
人口环境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不良的人口环境势必从经济、环境、社会进步诸方面阻碍可持续发展。要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必须端正认识 ,坚定不移地走综合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8.
<正>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把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放在了现代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位置上。他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对于这个论断,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一、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自70年代在全国范围开展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获得了巨大成功。人口的数量得到有  相似文献   

19.
到了世纪之交的时候,由于世象万端、问题丛生,人口研究也越来越开始摆脱传统的羁绊,呈现出边缘化和综合化的倾向.人口问题、资源环境问题的并发使得我们的视野不能不因此而拓宽.譬如,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里,人口问题和资源环境问题就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来认真对待了.在笔者看来,所谓的人口问题实际上就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错位问题、比例失衡问题和矛盾冲突问题,如果我们从广义来理解"资源环境"的话.  相似文献   

20.
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从整体上看,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鼎盛期已经过去.为加速我国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产业转型的进程,有必要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症下药,大力筹措资金, 研发先进适用技术,实现老工业城市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