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北朝屯田的类型及其管理系统要弄清北朝屯田的类型,必须首先明确军屯和民屯的概念。军屯必须具有下列几方面的特征:1.屯田直接属于军事系统领导,以及采用军事化的组织与管理形式;2.屯田劳动者必须是现役军人及其眷属,以军耕田,其中又分为单纯观役军人且耕且守的个兵屯田,和现役军人及其家口在一起的屯田两种类型;3.屯田产品直接为军事需要服务,即直接解决军队的给养问题;4.单纯现役军人的个兵屯田,生产所获全部上缴;带家口以户为计算单位的军事屯田,则采取租课形式。民屯则有其自身的特征,具体表现为:1.民屯不直接璃于军队系统管辖,但不排斥采用军事组织形式编制与管理;2.屯田生产劳动者不是现役军人,只有以户为单位计算的屯田,没有以个人为单位计算的屯田形式;3.屯田收获物不是直接属于军事系统所有,而是属于  相似文献   

2.
<正> 从建安初(196年)到太康元年(280年)三国归晋,在这八十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社会经济、军事和政治斗争形势的变化,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军屯的形式并不一样,从管理系统的角度看,可分为军将领属和度支领属两大类型,而军将领属的军屯又有非稳定型和相对稳定型之区别,度支领属的军屯则有部队屯田和兵户屯田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西汉的屯田     
屯田其名始见于武帝征和四年桑弘羊请置屯田输台以东的奏疏中,若追溯其源,则始于文帝时晁错建议的移民实边政策.它之所以出现在两汉时代,是有其社会条件和现实根源的.因此,我们对西汉屯田设置的原因、条件、性质及其作用作一考察和评述,对西汉以后屡次显现的历代屯田的研究可能有所帮助.一、屯田是弥补中央封建集权兵农分工所引起的弊症的产物历史上无论是军屯、民屯、商屯、盐屯,其名目虽各不同,但实质上都是军事性的屯田,都是为了解决当时边区军事给养而设置的.在封建领主制时期,兵农是密切结合的,《汉书·刑法志》记载当时的军队是"春振  相似文献   

4.
屯田制推行于北朝的始终,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它在北朝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为隋唐广行屯田开先河之作用方面,都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然而,由于史料的缺乏与零散,故未见前人专门的论著,甚至有的通史在提及北魏由鲜卑人(包括鲜卑化的汉人)所组成的镇兵时,称他们是根本不知生产为何事的破坏者。今辑录散见的有关资料,就北朝不同  相似文献   

5.
蜀汉屯田考     
魏、蜀、吴三国均行屯田,因蜀汉特殊的地理与军事形势,故其屯田推行最晚,规模最小,衰败最快,直接目的是打破运粮瓶颈。蜀汉屯田以军屯为绝对主流,在汉中及其他地方似存在民屯踪迹。屯田前期由诸葛亮主管,后期则主要由姜维负责,但由于内忧外患,屯田没能充分发挥作用,蜀汉也终至覆亡。本文对蜀汉屯田这一史实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其结论可丰富三国历史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官田地租的屯田分租制到课田定租制的发展及其法典化(1)曹魏地租的屯田分租制黄巾起义之后,继之以董卓之乱,已而军阀混战,少数民族统治者入掠,天下残破,北方尤甚;造成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象!人民逃窜,军需无所取给,“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民人相食,州里萧条!”曹魏面对现实,便在所谓“定国之术,在于强兵食民”的名义之下,开始屯田(《三国志·魏志》卷5,《武帝纪》).曹魏实行军民屯田,沿自秦汉,人言民屯曹魏所创,晁错屯田塞下,就是民屯,说是曹魏所创,非.曹魏只不过是因战乱频仍,荒地多,人口减少,有所扩大和发展而已.军屯分布在边防重地,“且耕且战”,民屯则置诸内地,招引流民复业.军屯以军事部勒之;  相似文献   

7.
试论曹魏西晋时期军屯的两种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曹魏西晋民屯和军屯租率时,往往有引用晋傅玄奏疏作为依据的。其实,傅玄上疏在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而民屯早已在魏咸熙元年(264)和晋泰始二年(266)由当时政府下诏废止;而且,奏疏中明确指出,屯田的对象是“兵”、“士”、“佃兵”或“兵作”。因此,傅玄疏中讨论的田租率,显然不是指民屯。傅玄谈的是否是一般军屯的租率?看来也值得怀疑。由于问题比较复杂,首先需要弄清一般所认为的“军屯”的含义。《晋书》卷26《食货志》载应詹表疏有云:  相似文献   

8.
屯田制推行于北朝的始终,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它在北朝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为隋唐广行屯田开先河之作用方面,都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然而,由于史料的缺乏与零散,故未见前人专门的论著,甚至有的通史在提及北魏由鲜卑人(包括鲜卑化的汉人)所组成的镇兵时,称他们是根本不知生产为何事的破坏者。今辑录散见的有关资料,就北朝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推行屯田制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其规模与效果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为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所以不揣谫陋,将下面不成熟的看法提出来,希望获得史学界同志们的指正。  相似文献   

9.
唐代前期军事屯田是屯防军事系统经费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史事了。至于军屯制下生产条件的规制、直接劳动者的经济待遇、粮食收获后的处理办法等问题,虽亦偶有同志论及,但因参考未周,语焉不详,细节难明.诚属憾事。本文拟就这些问题略予补充论述,以求教于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存在过屯田制度。屯田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关于西汉屯田,海内外大多数学者主张有军屯、民屯两种;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西汉屯田乃指军屯,没有什么民屯,存在着分歧意见。主张西汉有“民屯”的学者很多,其主要依据就是“徒民实边”。例如,“文帝时,晁错首先建议屯田。他主张移民实边,一面当兵,一面屯田”:到汉武帝时,“与军屯并行,民屯也大规模进行。……竟有一次达七十万人之多者,可谓‘盛矣’。”近年  相似文献   

11.
对清代新疆兵屯的叙述和研究,前人作过不少工作。但是,大部分人只是从兵屯在政治、军事方面的作用上着眼用力,而对其内部落后的生产方式、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在经济方面往往是得不偿失,却不大触及,对兵屯向民屯的发展和演变,更很少作深入研究,而这恰恰是兵屯发展的方向和演变的必然归宿,也是清朝在新疆统治能够坚持到底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利用军队在新疆屯田(史称“兵屯”,亦称“军屯”),以保证驻军和其它方面对粮食的需要,是我国历代中央政府统治新疆所采取的重大措施之一。早在西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  相似文献   

12.
在讨论曹魏西晋民屯和军屯租率时,往往有引用晋傅玄奏疏作为依据的。其实,傅玄上疏在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而民屯早已在魏咸熙元年(264)和晋泰始二年(266)由当时政府下诏废止;而且,奏疏中明确指出,屯田的对象是“兵”、“士”、“佃兵”或“兵作”。因此,傅玄疏中讨论的田租率,显然不是指民屯。  相似文献   

13.
河西是历代中原王朝经略西北的重要地区,清政府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在河西地区兴建屯田。在兵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河西地区出现了兵屯、民屯、回屯、犯屯四种类型的屯田,形成了较为集中的几大屯区。随着屯田的进行,土地被大量开垦,水利设施不断被修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但过度的开垦却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生券军、熟券军都是活跃于宋末及元代的军事组织。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形成于南宋,是以会子支付军饷、从外地抽调兵士镇戍边境的军事组织,属于镇戍部队,后者则定居于当地;前者多承担战斗任务而后者主要负责屯田。元代,生券军有征伐、镇戍、屯田和侍卫职能,熟券军的职能同生券军接近;二者都属于新附军,政府对其秉持着非兵即农、不为兵则屯田的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15.
李文涛 《南都学坛》2012,32(2):27-33
北魏时期,因为军事需要,各地建立了乡兵组织。但到了北齐、北周时期,乡兵组织逐渐分化,北周在乡兵基础上建立了府兵制,北齐乡兵没有转化为政府军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北方种植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自汉武帝时期开始在黄河流域扩大的冬小麦种植到了北朝时在一些地区逐渐萎缩,粟豆又成为该地区的主粮之一。种植结构的变化,使农民的闲暇时间也有一定的改变,也使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一些制度发生了变化,府兵制在关中地区兴起就是其中的反映。在北朝时期,由于气候发生变化、战乱及关中地区降水量减少,冬小麦种植面积减少,农民闲暇时间增多,亦兵亦农的府兵制逐渐形成。而在关东地区,由于还普遍存在小麦的种植,这一地区的兵制没有发生变化。府兵制的出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歌谣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谣是民众生活与思想实践的直接反映,是民众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看法和呼声,是民众参与社会政治的一种特殊公众舆论。歌谣的社会舆论功能,必须通过传播才能够实现。魏晋南北朝歌谣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个体传播和群体传播来实现的,其具体的形式则有口耳相传、题壁、歌诵传唱和呼告传播等多种。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盛行的歌舞之风等社会文化和心理氛围也促进了歌谣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耿达 《东方论坛》2016,(1):71-74
部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许多变化,作为一个阶层群体,部曲有其鲜明的特征,即以宗法关系为纽带、重义.部曲主要依附于庄园地主,在庄园里从事农业、手工业等生产劳动.部曲的活跃时期反映了兵户制的瓦解和私兵制的兴起,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提供条件并影响了国家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18.
对于南北朝诗歌,历来论者大多重南轻北.通过北朝社会历史、北方自然环境以及北朝士人的生活习惯三方面来分析北朝诗歌的勇武豪放、朴野真率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而北朝诗歌这种独特的气质也为后来唐诗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合肥工业大学南校区内有一 口塘,在塘的西北角,合肥市人民政府立了一块石碑,说明塘的名称及其成因.碑文认为此塘名称为"斛兵塘",又称"量兵塘""站塘",是曹操大军南下时为"清点人马"所挖的"土坑".然而碑文存在失实之处,"斛兵塘"是曹魏当年屯田的水利设施,"量兵塘"应为"粮兵塘"之讹,"站塘"实为"占塘"之误.斛兵塘及其名称的变化反映了魏晋时期屯田的兴衰和国有土地演变为私有土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始于秦汉的三公九卿中央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了许多弊端,汉晋时存在着立、改、废的争辩。北朝时期,诸卿的职司机构在经历种种选择和扬弃后,被赋予新的制度内涵,为隋唐尚书寺监运行体制的确立打下了基础。北朝诸卿制度的变化已呈现出尚书和诸卿分工配合、相互对口、相互承接的体制特征,具体又有四个特点:国家政务机构与宫廷事务机构逐步分离;军事色彩从普通行政机构中剥落;生产领域的农、牧、手工业管理职司更加分明;诸卿之间一般庶务职司不断细化。影响北朝卿制与尚书等其他制度得以理顺和卿制逐步细化定型的,有社会经济发展对新型制度的需求、制度变迁和理顺成本、新型制度的效能等具体因素。经过改造后的北朝卿寺制度,比起南朝,更体现了制度的进步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