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公平工资—努力”为核心的效率工资理论,对企业内部“公平—效率工资”决定进行了模型分析,特别考察了跨国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生产率可由高于市场出清水平的效率工资予以保障,公平性可由遵循均等化投入产出比的总体工资—努力函数关系予以保障,企业公平—效率工资出现在努力与工资水平之比与员工总体工资—努力函数的唯一切点上,且此公平—效率工资为企业最佳工资水平。研究证实,企业工资决定中对效率与公平的兼顾可以通过公平—效率工资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失业问题逐渐由隐性转向公开,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失业,以及客观经济波动引致的失业压力日趋严重。一方面由于劳动市场失灵,虽然劳动仍然是人类谋生的手段,但有人想找工作找不到造成非自愿失业;另一方面由于总需求管理政策作用的局限性,免费的福利救济造成总需求下降,无法实现充分就业。这就促使我们从经济学角度再度探讨为当前的就业问题提供相应的政策处方。因此,在逐渐完善劳动市场的基础上,采取一些政府直接创造就业方法解决失业问题,会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及其工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刘易斯模型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学派的假设进行修正,提出了二元劳动力市场的新概念和假设,并根据"广东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的多段分层抽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存在二元劳动力市场,但其特征既不同于刘易斯对劳动力同质的假设,也不同于市场分割学派对于教育和培训仅仅是劳动力信号作用而无助于人力资本提高;教育和经验影响劳动的供给弹性和供求关系.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缺乏供给弹性-无限供给弹性"的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其中,"无限供给弹性"的劳动力市场符合"生存工资假说";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存在较大的差别,包括教育和有工作经验在内的人力资本对"缺乏供给弹性"的劳动力市场贡献较大,性别歧视在该市场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西方宏观经济学对非自愿失业的产生和解释,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建立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基础,一直是宏观经济学发展需解决的问题。探寻西方宏观经济学演进的路径,可知劳动市场的工资和商品市场的价格是否处于弹性和刚性,是各理论建立的基本条件。新宏观经济学分别以工资、价格弹性和工资、价格刚性的假设组合,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对这些基本假设的解释,使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期,针对全国经济凋敝、失业严重的经济国情,为缓解因失业而引起的尖锐社会问题,共产党领导人十分重视失业问题,认真研究并试图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共产党领导人认为,新中国失业问题主要是旧中国的“遗产”,失业问题与社会制度有关,旧社会、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产生而且无法解决失业问题,新社会、新民主主义制度以至社会主义制度一定能够解决失业问题,也不应该长期存在失业现象。共产党领导人主张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提出全面劳动就业观。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们根据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人口中相对过剩的论述,在理论上认为失业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社会主义不存在失业问题,即使出现部分人“待业”,也只是工作失误造成的暂时现象。随着劳动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各个企业必然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从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出发,自主地招收工人和辞退工人,将有相当数量的职工由企业内部的隐蔽性失业转化为  相似文献   

7.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的失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建定 《南都学坛》2004,24(1):20-2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由于周期性经济危机和产业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英国的失业问题严重起来,持续性高失业率和长期性失业的出现是这一时期英国失业问题的突出特点。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英国政府首先对失业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扩大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提高失业保险津贴的标准;其次,通过失业救济补贴、济贫法制度和劳动救济制度对失业者提供救济。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与失业救济制度相结合的双轨失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失业者提供了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8.
一、工资基金说及其错误工资基金说是研究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水平决定因素的一种庸俗理论。它认为,工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下列两个比例关系,即取决于人口与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和人口与工资基金之间的比例关系。它认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资本额包括作为支付工资的资本额(工资基金或称劳动基金)是固定不变的,工人所能得到的工资受工资基金的限制。只有工资基金对工人人口的比率(工资基金/工人人口)提高了,工资才能上涨,反之,工资就会下降。由于这种理论把工资基金看作是固定不变的量,因此工资基金对人口的比率的变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工资水平的变动,都将取决于工人人口的变动,其结论是:工人工资的低微是人口过多的结果,是自然界不能为日益增多的人口提供大量生活资料的结果。工人要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经济高速增长下的高失业率”和“一些失业者不愿从事低薪工作”两个现象为切入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失业背后的权力因素。在这两个现象的背后,是劳资之间权力的失衡:经营者能够利用不受约束的权力解雇工人,压低就业者的工资,压低到就业者不能接受的地步。因此,失业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存量失业的层面,需要政府干预经营者的行为,从源头上控制失业。  相似文献   

10.
运用随机动态规划的跨时均衡最优化的知识,建立了工人就业决策数学模型和职位配对的数学模型,得出了工人理性的最低工资以及在劳务市场的存在职位机会和工人找到合适的职位即配对问题等对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出非饱和式过剩的现象,就业和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这些问题也日渐突出,劳动供给和需求的失衡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劳动供给远远超过需求,造成失业的问题。同时存在劳动力的流动,劳动力在不同地理区域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迁移和流动。  相似文献   

12.
西方国家的失业理论对解决我国现存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有着现实的参考意义及利用价值。在对传统失业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些理论并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失业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为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造成目前我国大量工人失业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庞大的劳动力供应总量与相对较小的国民经济产业规模之间的矛盾性.市场经济对效率的追求和我国经济发展动力机制改革的滞后则把失业问题公开化和严重化了.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对于研究和思考我国现阶段的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和我国失业人口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表现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同、范围大小不同、作用不同、政府对解决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同、对劳动者的影响不同等。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问题突出,因此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机制作用,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鼓励创业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现实中劳动力市场一些复杂的就业现象为切入点,以中国改革的逻辑为主线,对转型期劳动力市场就业研究的相关重要文献进行梳理,涉及"转型初期失业原因和就业体制转换问题""劳动力流动问题""农村劳动力问题""女性劳动者和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就业政策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等五个层面的问题,这种从宏观层面到微观维度,再提升到宏观层面的研究反映出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演进。最后,文章指出改革和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机理,而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演进遵循改革的逻辑。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由于国企改革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过剩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摩擦性失业又大量存在。利用双价模型分析信息不完美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透析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类型以及影响劳动力市场效率的因素,分析当前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假文凭”、“假学历”现象,为了并可以据此为提高市场效率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当代世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率要比就业率增长快的多,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失业危机比六七十年代更为严重。国际劳工组织《1999年世界就业报告》中认为越来越多的劳工被排斥社会之外,导致社会出现一系列社会弊端。本文首先阐述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问题,然后总结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运用的特点及对策,最后讨论了价格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求解就业难题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充分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我国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形势严峻.为破解就业难题,我们要认真研究扩大就业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扩大就业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和多种就业形式的关系;研究扩大就业与保障劳动者权益、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研究政府、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和劳动者各自的责任;研究完善劳动力市场和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化解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较低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矛盾;化解传统就业观念落后与新兴劳动力市场现实的矛盾;化解宏观管理改革滞后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下岗失业普遍化的症结所在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对此一要减少劳动力的供给 :1、严格执行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2、政府有计划地组织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3、让一部分职工回家。二要增加就业岗位 :1、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拉动就业需求 ;2、加强社区服务 ,增加社区就业 ;3、政府应尽快出台青年就业保障条例或就业法 ;4、发展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20.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济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劳动经济学近年来在就业失业理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歧视、收入分配理论和工会与罢工理论等方面,在理论、实证和政策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国内学者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逐渐完成与国际的接轨,并在对转轨时期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析与研究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其研究成果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