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将近七十年的光辉历史上,有过三次重大的历史性转折:第一次是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这次转折的标志可以说是八七会议;第二次是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这次转折的标志是遵义会议;第三次是从结束"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到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路线和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这次转折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三次转折虽然情况各不相同,特别是建国以后发生的第三次转折同民主革命时期的那两次相比,历史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既然同为转折,那就仍有许多共同的东西.探讨这三次转折的共同特点和利弊得失,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搞好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党六十多年的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历史性的转折。第一次是以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第二次是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第三次是以“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认真学习和研究三次历史性转折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不愧为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共同理想的核心力量,提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自觉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至今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前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曾指出:在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期间发生过两次历史性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遵义会议就是实现“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没有遵义会议,就不可能有红军长征的胜利和抗日战争的兴起,也不可能方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胜利。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由危转安的标志,是革命重新发展和走向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第一次是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第二次是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这两次转变都把革命从危急中挽救出来,使革命事业获得新生,开创了胜利发展的新局面。其中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尤其成功,使我党进入了空前成熟和健康发展的历史新时期,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扭转危机的历史转变:一次是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从多次危机中挽救了中国革命,并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正如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  相似文献   

6.
胡耀帮同志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生过三次历史性的伟大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第三次则是“自从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艰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成立以来六十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次大的、历史性的转变。第一次转变就是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第二次转变就是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第三次转变就是社会主义时期、一九七八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们学习与探讨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8.
论红军长征对抗日战争的准备潘洵关键词长征,抗日战争,准备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K263.4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转变到抗日战争兴起的关键。"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奋斗历程中经历了三次历史性伟大转变,即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从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挫折和损失到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次历史性转变孕育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两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对三次历史性转变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0.
今年8月1日是八一南昌起义70周年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值此之际,对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有再认识的必要。作者认为,八一南昌起义不仅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而且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的开始,即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极为重要,这两次会议都是中共党史上的伟大转折。是中共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及其核心确定的标志。这两次会议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也有相同点,有着深刻的历史启示:通过反“左”、纠“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实现转折的首要前提;稳固和维护中央领导集体及其核心的权威是实现转折的关键;在组织上对人的处理采取慎重的态度是实现转折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既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之上,又完全适合有着自身特点的中国国情,最富有独创性。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哪一篇或几篇文章,而应当抓住其实质,揭示其发展过程和历史条件,业从中注意总结经验。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期间曾发生过两次历史性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这两次历史性转变的过程,正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文选》的出版,掀开了我们党文选史新的一页,是我们党理论建设的历史纪录,是我们党掌握人类认识工具——实践的唯物主义中国化的丰碑。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历史纪录从1975年到现在,通过粉碎“四人帮”和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第三次从危难和困境中走出,转向胜利和发展的伟大转折。《邓小平文选》则是这一伟大转折时期的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14.
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自从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报告》同时指出:我们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期间也发生过两次历史性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相似文献   

15.
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党的二十大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强国建设的最新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科技强国的百年历程经历了从“救”到“立”,从“立”到“兴”,从“兴”到“强”三次重要的历史演进。通过对三次历史演进内在逻辑的系统研究,发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三次历史转折发生的根本原因,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是转折的根本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转折的根本方向,党对现代化认识的更新是转折的重要诱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面临新条件和新要求,必须突出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清醒认识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的内在联系、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客观规律,以及加快科技强国建设对工业强国建设的支撑作用,才能更好地在党的领导下,通过科技强国建设去促进我国尽快地成为工业强国。  相似文献   

16.
思想解放有四次高潮,第一次以1978年真理标准讨论为标志,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解决了对领袖人物的个人崇拜。第二次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为标志,它冲破了姓“社”姓“资”的束缚,解决了对计划经济的崇拜。第三次以1997年江泽民“5.29讲话”为标志,冲破了姓公姓私的束缚,解决了对单一公有制的崇拜。第四次以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标志,冲破了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的束缚,解决了对GDP的崇拜,现在正兴起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曾先后经历了三次关键的转折。每个转折点都是以一次“标准”的提出为标志的。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再到三个有利于标准实际构成了从科学认识标准到价值评价标准 ,从现实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到系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五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文艺思潮放置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系统中进行了考察,认为五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经历了三次大的演变和更迭。第一次是流贯于四十至六十年代的工农兵文艺思潮;第二次是泛滥于“文革”时期的文艺逆流;第三次是勃起于历史转折时期为现实的文艺思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召开的。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动员大会.是我们党历史上的又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本文拟就“党的十五大重要的历史地位”.“十五大报告鲜明的基本特征”和“十五大报告重大的理论突破”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学习体会。一、党的十五大重要的历史地位党的十五大作为我们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座里程碑.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意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中…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六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三次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对于这次中央扩大执委会如何评价,长期以来存在着分歧,至今没有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受到“左”倾思想的影响,史学界往往把这次会议看作“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思想发展到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标志”,认为会议通过的决议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