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丑闻和商业不道德行为的频发,使领导者的责任和道德行为受到广泛关注。责任型领导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打破了传统的领导-员工二元关系,在应对全球社会、经济和环境等重大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引起了学界和商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责任型领导被世界各级组织和学界广泛呼吁,是对传统领导理论的新发展和新超越。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国内外责任型领导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采用CiteSpace 5.8.R3c和VOSviewer1.6.18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6篇相关文献数据构建知识图谱,通过引文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和内容分析,对责任型领导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未来研究前景进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责任型领导的前因有个体、情景、组织、社会和超国家因素,但前因研究基本停留在理论层面,实证研究较少。随着责任型领导概念的不断发展,近期的研究更关注责任型领导的后果。在组织内部,主要关注责任型领导对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的作用结果。在个体层面,责任型领导可以促进员工的创新行为、绿色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等积极行为,降低缺勤和不道德行为等消极行为;在组织层面,责任型领导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组织绩效、道德氛围等呈正相关。在组织外部,责任型领导能够提升组织的社会绩效和社会资本。在作用机制方面,责任型领导通过心理和知识两种路径产生影响,心理路径包括较高水平的信任、对组织的心理所有权和对组织的承诺,知识路径包括选择、创新和知识共享。目前对不同情景下责任型领导的异同、责任型领导的多重作用结果和前因的实证研究较少,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责任型领导的研究进行梳理,厘清了责任型领导的发展现状、前因、后果和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关注情景因素、内在机制、多层互动、动态变化和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2.
王琦珑 《经营管理者》2013,(24):119-119
在现代社会,伦理道德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时代呼吁与此相适应的新的领导理念与领导方式。最近几年,国内外某些企业的领导者因道德缺失、见利忘义给企业发展乃至社会福祉造成了巨大损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学术界和企业界开始对以往的领导研究思路进行反思,伦理型领导和道德型领导在此背景下成了众学者的研究目标,但伦理领导和道德型领导在国内的常被互相混用,本文从两种理论的概念、理论基础来分析其区别。  相似文献   

3.
韩勇 《领导科学》2012,(14):23-25
研究统计表明,组织成败有45%—65%的变异量由领导者的领导能力所决定。在西方国家,一些曾经名噪一时的组织如安然、安达信、世通等公司因领导者的道德问题而倒闭或严重衰落,这引起了管理学界对领导者伦理问题的高度关注,应运而生的伦理型领导也因此被称为卓越领导的"黄金法则"。"追求卓越实质上就是追求伦理"已成为西方领导科学界的共识。我们国家在领导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始终坚持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同样说明了领导伦理的重要性。本文旨在回顾伦理型领导的概念、特征、形成因素及影响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伦理型领导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从员工自我概念的视角提出一个关于伦理领导的连续中介模型.在假设伦理领导能够通过提升员工所感知的互动公平从而增加其组织自尊,且互动公平与组织自尊在伦理领导和员工工作结果间发挥连续中介作用的基础上,对206名员工及其主管进行两阶段调研,发现在互动公平和组织自尊的连续中介作用下,伦理领导显著地提高了员工的任务绩效、工作满意度和责任行为.研究结果为伦理领导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进一步揭示了伦理领导对员工产生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本研究从道德效力的视角探究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SRHRM)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关注了道德效能和道德勇气的中介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伦理型领导的调节作用。本文以320名员工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SRHRM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显著负相关;道德效能和道德勇气在SRHRM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间起中介作用;伦理型领导能够增强SRHRM与道德效能和道德勇气间的正向关系;伦理型领导正向调节SRHRM通过道德效能和道德勇气影响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还为企业降低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6.
孙玲 《领导科学》2023,(3):64-67
伦理型领导更强调员工因出于对社会的超强责任感而甘愿承担创新风险,自发地做出建设性努力。伦理型领导通过言传身教和净化组织氛围对员工的社会认知、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进行引导,发挥“定心丸”效应,提升员工“应担责”意愿,强化职业召唤力,助力员工形成更正确、全面的价值观,在工作中表现出更积极的工作态度与更高的工作承诺。具体到管理过程中,即要求领导者持续提升自身道德品行,持续强化员工建设性责任知觉,持续提高职业召唤力,积极营造“吃亏”文化。  相似文献   

7.
《领导广角》2001,(10):34-34
进步快的领导者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勇于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与之相反,成功的领导者认识到为组织做出更多贡献的唯一途径就是乐于接受更多的领导及工作职责。当然,他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责任型领导能够有效协调领导者、员工、第三方之间的利益关系。研究表明,责任型领导能够正向影响员工,增加员工的道德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责任心和互惠观念起调节作用;责任型领导也能负向影响员工,增加员工工作压力,分散其工作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效能感和权力距离起调节作用。为增强责任型领导的正向影响,降低其负向影响,领导者应在增强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强化对员工的引导,注重员工个体之间的差异,提升员工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9.
"技巧型"下属会出于自我服务动机,通过恭维领导者、遵循领导者观点、施惠领导者、展现自我、贬低自我等行为设计增进与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柠檬效应,"技巧型"下属的逢迎等会造成对责任、忠诚、公平的驱逐,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技巧型"下属的形成与其个人特质、领导管理与组织情境等都具有密切关系,是内在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治理"技巧型"下属,领导者应转变领导风格模式,削弱"技巧型"下属的产生契机;坚持能力与品德导向,营造公平公正的组织情境;优化组织管理机制,缩小"技巧型"下属的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10.
李秀峰  白洁 《领导科学》2013,(11):28-31
近年来,领导力研究比较关注"领导者和追随者的相互影响"以及"什么是好的领导"等问题,因此,领导伦理就成为领导力研究和教育的核心。领导学界对伦理问题的重视体现在目前最盛行的领导力模型中。本文在对变革型领导、仆人式领导和真诚领导理论进行分析时找到很强的伦理或道德成分。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诚信、关爱、尊重、公平、宽容和谦逊是有效领导者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而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个人需求和特质、组织情境是这些道德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全球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并引发人们对于商业经营理念的再度思考。通过分析我国领导者伦理缺失现状及原因,得出领导者伦理对于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基于领导者伦理的企业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2.
责任型领导迎合了企业适应社会新趋势的发展需求,注重利益共享和责任承担,能够有效增强员工的伦理行为,减少员工的非伦理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责任感知和长期导向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正向影响责任型领导对员工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为此,企业应加强责任型领导构建,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责任型领导管理机制,通过强化责任传导机制和差异管理机制引导员工强化伦理行为,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关系的角度研究领导活动,是领导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领导伦理是维持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关系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和规范系统,它赋予领导活动特定的伦理属性和价值标准。领导伦理观以及由此形成的伦理困境主要有:功利主义伦理观与权力困境、利己主义伦理观与责任困境。塑造伦理型领导者,应坚持价值定位上的以人为本、个人品质上的信誉至上、心理动机上的利他倾向和行为策略上的鼓舞激励。  相似文献   

14.
伦理领导力是领导者强化自身伦理行为以及下属伦理行为的能力。伦理领导力在组织层级之间存在着垂滴传导的态势。根据社会交换理论、调节焦点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领导者伦理个人和伦理管理者的二重属性通过不同机制沿着"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员工"自上而下扩散。基于此,为实现伦理领导力良性循环,需要促进伦理领导力的整合。高层领导要开好头,成为组织首席伦理官;中层领导要接好棒,发挥承上启下的中介作用;员工要再开局,为组织伦理水平提升贡献力量。如此,方可形成三元传导与三元共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行政管理中存在着较多决策主体的责任伦理失范现象,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受权力型决策机制支配,行政决策者虚化责任、淡化责任、逃避责任、转嫁责任,甚至抛弃责任。行政决策中必须要负起责任,责任型决策机制必不可少,即是转换权力型决策机制,建立并健全决策责任伦理的责任型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它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体中,既要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内部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和谐环境的有利因素;既要培养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整体社会的有序运作;既要经济、政治、文化等各要素内部的和谐,又要形成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协调发展。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无论是个体或集体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活动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从根本上说,领导者的责任就是提高组织的活动效率,实现组织的目标。就领导者责任的具体内容来说,它主要涉及职位责任和非职位责任两个方面。从职位责任来说它主要包括:确定组织目标.制定远景规划;处理各种关系;配置相关人员;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化解各种突发性危机;推动组织变革。从非职位责任来讲主要包括:为自己的追随者提供一种希望;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凝聚一种组织的价值和精神;处理好各种非工作关系.满足下属和成员的非工作需求。可以看出,从领导学角度讲领导者的责任中有很大一部分蕴涵着缔造和谐的使命,应该讲一个好的领导者就是一个好的和谐因素。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宏观的组织目标下,对于行政领导者的责任诉求应具有更丰富的“和谐”内涵。  相似文献   

17.
待人宽厚是领导者与组织成员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蕴藏为民之情,能够激发感恩之心。处事谨严是领导者组织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的关键,是思维创新的灵魂,是领导权威的体现。宽严融合是领导者实施管理和提升组织效能的艺术,具体而言,要契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树立待人宽厚的包容型领导思维,实现组织成员心理资本增值,推行严谨细致、注重细节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8.
李一 《领导科学》2012,(36):22-24
关于领导责任,有组织行为学的狭义界定,也有领导学、政治学和党建理论的广义界定.前者着眼于领导者对本职工作负责,讲究在组织内部对上对下的纵向负责,显然是领导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方面,领导者是自觉的;后者讲究横向的社会责任,领导者不仅有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责任,还要对公共利益和公共关系负责,在这方面,我们的领导者尚未完全自觉.最近,许多媒体报道了各种各样的"见死不救"事件,然后对各种各样的社会冷漠心态进行了抨击,给人的综合印象是:我们的社会私心有余,而社会责任心缺失.  相似文献   

19.
由于评价领导内嵌人格特征涉及学科的多样性与交叉度,从单一角度预先识别一个人走上更高管理岗位后可能出现的反伦理行为难度很大。本文从多维度提出伦理型领导的决定因素、行为特征及非伦理型领导对健康组织和社会的危害性,并从非伦理型领导人格特征比较研究角度甄别领导伦理型模式,探析以建设良性组织文化角度定义伦理型领导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领导者在战略决策和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领导理论的研究自兴起便经久不衰。2003年安然事件等管理渎职和公司丑闻发生后,真实型领导得到学者和企业家们的关注。我国反腐倡廉的大背景对企业提出了针对管理人员的高标准和高要求,选拔和培育领导能力强、道德品质高尚的领导者,成为企业面临的新挑战。本文通过对真实型领导理论的梳理和归纳,从领导者、下属、领导关系、团队/组织四个层面,全面细致地阐释了真实型领导的构念,提出真实型领导构念模型,既强调了真实型领导的核心内涵,又厘清了领导者与下属的相互影响机制,且考虑领导者与组织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对真实型领导进行深刻理解,为真实型领导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理论参考。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组织、领导者、下属三个视角提出了有利于提高真实型领导有效性的企业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