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有制结构问题是长期以来在理论上比较困惑,在实践上又无法回避的难点问题。党的十五大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特别是关于公有制的论述,突破了过去思想观念上的束缚,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和基本国信再认识的必然结果。这一新概括的客观基础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诈为…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随着国家所有制结构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党的政策鼓励、引导和国家法律的保护,日渐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四川大竹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大县,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增长方面作了大胆的实践和有益的尝试,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 实践篇: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县域经济新的支撑点 党的十五大以来,大竹县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突破性发展个体、  相似文献   

3.
李睿  刘佩 《经营管理者》2013,(31):193-19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坚持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下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确立不是通过人为因素强制的方式,而是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前提下自然形成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获得迅猛发展,但是,"我国国有资产总量非常庞大,对国有资产的认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是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重要内容。尽管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它的责难还是不断地冒出来。责难的理由之一是它存在剥削,与社会主义本质不相容。为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就不能不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客观存在的一定程度的剥削现象给以全面的、客观的分析。我们观察一种社会现象,不能从好恶出发,也不能从某种道德观念出发,而要考察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探讨这种社会现象存在的社会条件。对于剥削问题,也只能如此。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刘英团 《决策探索》2004,(11):14-15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目前,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近2700万户,注册资金逾3.2万亿元.每年销售收入3万多亿元,从业人员有7000多万人,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践行“三个代表”和坚持“立党为主、执政为民”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促进集体所有制经济大发展。坚持不移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形态,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摆脱了长期以来在所有制认识上的种种思想束缚,冲破了重重障碍,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所有制改革认识上的一系列重大突破。第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确定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把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等同的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改革开放之初,我党就针对单一公有制经济活力不足的弊端,提出要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同时、鼓励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198…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河南沁阳市坚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突破口.紧紧抓住项目建设、体制创新、科技进步、优化环境和党建工作等关键环节,着力创建“一流的投资安全区、一流的投资回报区、一流的优质服务区”,积极探索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新路子,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3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总数达2273家,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战略思维”,顾名思义是对“战略”问题的“思维”,即对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和总体性问题的谋划、构想。本栏目的“战略”问题主要是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现实问题,譬如: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包括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国有企业改革、金融和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以及文化、社会发展等问题。欢迎有识之士对上述“战略”问题结合本省、本部门和本单位实际,进行前瞻性、启发性、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邓小平认为,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要求我们对发展问题首先应当从政治角度去看,不能把经济问题只看成是纯粹的经济问题。他说:“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这为我们深刻领会科学发展的政治价值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政治意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出于政治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