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崔致远,晚唐时新罗人,以“仰慕西学”,12岁只身如唐。在唐遍求名师,中进士第,任宣州溧水尉,又为淮南节度高骈巡官。后归国。致远留唐凡17年,著述颇丰,对中国传统儒学和文学具有深刻研习和理解,是唐与新罗学术文化交流中第一人。崔氏著作,除《桂苑笔耕集》外,多已佚,故不为世人留意。本文据韩国近年影印之《崔文昌侯全集》,对崔致远生平经历作了备细考述,并对崔氏《桂苑笔耕集》版本源流、佚文、佚诗情况,作了大致考察和介绍。  相似文献   

2.
崔致远在韩国文坛被誉为“东国儒宗”、“百世之师”。本文对崔致远西行入唐和东归祖国的生平经历作了简要介绍 ,并分析了崔致远的汉文诗代表作。崔致远的汉文诗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风格清丽 ,内容朴实。文章还着重分析了崔致远在任溧水县尉时创作长篇抒情诗歌《双女坟》的经过。《双女坟》是韩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歌行体诗歌 ,在韩国文坛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崔致远是晚唐时来自友邦新罗的一位诗人,在中国唐朝生活、仕宦长达十六年之久.他以宾贡(异域贡士)身份荣登唐朝科第,并在淮南节度使高骈幕府刀笔为吏四年.首先阐释了宾贡的涵义,然后用翔实的论据证实崔致远不是"宾贡科进士".籍此对历来说法不一的崔致远的进士及第方式作一考证式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李渭是王阳明黔籍再传弟子,为黔中王门三大师之一,黔东王门传灯赖以存焉。然而,长期以来,学界鲜有专文详论李渭的家世和生平,致使至今无法破解李渭心学的诸多谜题。李渭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其先祖早在元初即落籍贵州思南,为当地名门望族,其曾祖李盘和表叔公申祐有大功于明廷。李渭之父李富乐善好施,深谙儒家修齐治平之道,李渭之学即始于其父之庭训。从先祖李僧,到高祖李斌,到曾祖李盘,到父亲李富,历世六代,李渭生长在这样一个忠孝仁义的家族背景和家庭环境中,对李渭个人人格的形成、心志的锻造和好学深思的品行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激家世生平考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代初年著名词人吴激处于导宋学入金源的承前启后的地位,曾对金代文学有过令人注目的贡献;其书画作品今虽未见,但作为米芾传人之一,在宋金艺术传递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亦不可低估。考述吴激的家世生平,可以使我们了解吴激其人,并深入理解其作品。  相似文献   

6.
刘子壮为清代湖北的第一位状元,顺、康年间制艺"四大家"之一。因其家世无人梳理,故以刘子壮所写的《家谱传略》以及《文昌阁死难序文并辞》等原始文献为主要依据,进行排比勾勒,考述其家世。这也有助于对刘子壮思想和创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赵良栋是清初宁夏籍名将,他曾先后参与平定宁夏兵变及"三藩"叛乱等事件,还先后亲率兵丁进取汉中、平定四川、恢复云南,为清初政局稳定和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赵良栋家族是名副其实的军功家族,其影响不仅仅是在宁夏,在西北以及整个清代都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陆九渊兄弟系宰相之后,而其出生时,家道早已全面衰落。为重振家声,陆九渊兄弟坚持重农兴商,以改变家境;维护聚食合爨,以彰显礼义;注重培育贤能,以光于闾里。其努力结果,使陆氏家族得到宋孝宗亲口赞誉,后来又获宋理宗颁诏旌表。陆氏家庭背景对于陆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唐末文人吴融的生平二事作出考述,确定他在昭宗大顺二年(891)曾跟随宰相韦昭度任职扬州,在天复元年(901)为后蜀先主王建作过《生祠堂碑》文。这些事迹前辈研究者未曾涉及,可以被当作一份材料,补唐末文学史及政治史之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不同的视角对李白与汉族儒家文化的关系,别有隐衷含混不清的家世,至少通晓一门“外语”的原因以及具有西域人种特征等四个方面进行考证,并对“龙功之讹”的逻辑联系作了辨析。肯定了“非蜀中说”完全可信,得出了李白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本非汉人,亦非边疆民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张三丰出生地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明之际的道教大师张三丰是一位著名的传奇人物,关于他的出生地、历来就有多种说法。作者赞同《明史》所说“辽东懿州人。”大量文献和考古文物证明,这是正确的。辽、金、元懿州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乡,而不是在彰武西南。道教羽士那种孤云野鹤、栖无定所到处为家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张三丰出生地有多种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唐末崔谔、崔詹是排行相邻的兄弟状元。崔詹夺魁后 ,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户部郎中知制诰等职 ,兼赐银章、加金紫。崔詹办事敏速 ,出入慎秘 ,有长厚之誉。崔谔夺魁之后 ,刚入仕途即卒。  相似文献   

13.
崔莺莺和杜丽娘是我国古代戏曲文苑里的两朵奇葩。她们生于官宦人家,年轻貌美,才华横溢;她们又是同封建礼教相抗争的叛逆女性形象:由于她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她们追求爱情幸福的方式各异。崔莺莺对封建礼教的抗争表现的犹豫摇摆,杜丽娘则更坚决彻底:所以杜丽娘的形象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是崔莺莺形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日僧源信与宋僧知礼关于天台教义的二十七条问答中可以看出,源信对天台教典有细致钻研,但由于汉语非其母语,有过于拘泥文字的缺陷。知礼主张在解读典籍时取融会贯通之道,反映出中国佛教学者的一贯诠释立场。源信尤其重视成佛的修行问题,对天台教义的把握侧重解脱论层面,对佛、净土、《起信论》问题也有所关注,体现出日僧对净土的信仰与对《起信论》的重视,亦可见知礼在根本教义层面对天台教义与《起信论》的融通诠释,反映出北宋初期中日天台宗发展轨迹的异同及其互动。  相似文献   

15.
三十年来学界关于民国婚姻家庭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研究的内容涉及面也较广。但是,也有需要提高的地方,对三十年来民国婚姻家庭史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有助于该学术领域的不断深入和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崔与之与范仲淹是宋代不同时期的政治家、词人,但二人留存词作甚少。文章从不同的历史背景、情感表现及词作风格等三方面,对二人的两首边塞词代表作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了解宋代较少的边塞词的风韵。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中国文学在对农民和乡土的叙事中,显现出从个体历史叙事到家族史叙事演变的趋势,产生了类似于村史或准村史类的文本。这一演变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个体历史叙事到寻根文学的虚化个体历史叙事,然后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后寻根小说热衷于乡村的“前”家族历史,再到九十年代初《白鹿原》等小说的家族史叙事,最后演变到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的村史叙事。  相似文献   

18.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其自身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有关之外,还与认知的视角和理论的转换密不可分。本文从概念述析和阶段演变的角度出发,渐次过渡到“历史”和“叙事”的问题。鉴于域外存在的理论背景,当代中国的“新历史小说”问题研究必须强调叙事的维度和历史的关联等侧面,而上述内容,正是认识这一现象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9.
袁中道尝誉李贽为"今之子瞻",李贽与苏轼二人并论之基础及其意义何在实有值得探讨之处。苏轼备受晚明文人推崇,而李贽正是当中彰扬苏轼之第一人,研究之初首先引证李贽对苏轼之推重,其次讨论李贽在晚明苏学盛行之风潮中的代表性地位。晚明文人与道学家对立之意识,可上溯至北宋之洛蜀党争,故李贽被视为"反道学"之文人,实亦承继了苏轼蜀学与洛学对立之精神。然李贽学术乃阳明嫡传,而阳明心学尽管与程朱理学相颉颃,却无疑仍属道学一脉,以性命之学为依归。由此进一步考察李贽之"反道学",仅在反程朱之一尊;而其表彰苏轼,亦正代表了阳明心学涵融洛、蜀之精神,今日重新正视李贽与苏轼之学术,对儒学之过去与未来亦将有更开阔之思考。  相似文献   

20.
崔融为唐代文章四友之一,在初唐文坛上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两唐书均为崔融列传,但失之简略,多有讹误,如关于崔融的家世、仕宦经历等等。文章结合崔融诗文、《唐会要》及石刻文献等多种资料,以作补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