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外戚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戚政治与宦官政治是中国宗法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两个毒瘤.外戚政治是由于后妃参政而引起的封建政治体制中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形式.外戚,按照正史后妃纪,传及《外戚传》的记载,其成份是指皇室的外姓亲属,以及后妃系统的亲族,还包括皇家公主的夫族.实际上,她(他)们是一个直接依附于太后、皇后或皇帝宠妃的裙带政治集团,史称为戚党,又称为后党.这种裙带集团还包括着依附外戚的私门宾客、官吏僚属.由于皇帝女宠或临朝干预政事,外戚集团得以入参大政,这是封建王朝宫廷政治的必然产物,一般都称之为外戚政治.后妃通过外戚专权用事,外戚攀龙附风仰仗后妃权势而入参政治;外戚政治是后妃参政的延伸,两者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宋代士大夫政治规制下的后妃参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后妃参与政治,取得了维护赵宋统治,安定政治局面的积极意义.出现这一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宋代所推行的"士大夫政治".在宋代后妃参政活动中,士大夫始终参与,密切监控,主导进退;全面规制与掌控了这一过程的诸多方面.宋代后妃参政整体意义上的积极意义是宋代士大夫政治成功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后妃参与政治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由此导致外戚干政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然而有宋一代不闻外戚把权,更未因此而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相反,宋代后妃持政多有善举,政绩突出。宋代后妃参与政治基本成功,这种情形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解析宋代后妃与政的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宋代所奉行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一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4.
宪政制度与现代政治合法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宝成 《文史哲》2002,26(3):50-55
宪政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以宪法及相关法律规约政治权力的获得和具体运作,赋予政治权力程序合法性和运作合法性。契约论的本质在子表达民众的同意,这是宪政制度生成的内在逻辑。民主选举从根本上赋予政治权力程序合法性。有限政府强调宪政制度对政治权力界限的界定以及政治权力对这些界定的遵从,这将赋予政治权力具体运作上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全球化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关系,分析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历史背景、运作程序及路径选择,指出只有从基层民主做起才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6.
《毛诗序》"后妃说"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诗序>将<周南><召南>诸诗视为一个以歌咏"后妃之德"为主题的系统组诗.其"后妃"之义承继了"二南"诸诗原有颂美女性的主题和采诗入乐后的伦理教化之义,并加以创造性改造,构建了一套极具系统化、理想化的诗教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与汉代后妃干政的现实政治和"主文谲谏"的学术转向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民主社会的政治共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民主社会的政治共识主要包括基本价值的共识和程序的共识。基本价值共识体现价值理性,其作用在于确立民主政治的崇高地位;程序共识体现工具理性,其作用在于实现民主制度的有效运作,并赋予按照民主程序建立起来的公共权力以合法性。现代民主社会政治共识的达成途径主要包括妥协让步、认同转型等。  相似文献   

8.
朱元璋是元朝末年一支反元武装力量的首领,最后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对朱元璋如何评价,历来争论纷纭。近年来,有人认为,“朱元璋原是一位佃农出身的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来蜕变成封建皇帝”;也有人认为,“朱元璋一生而三任,先是贫苦农民,再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最后是封建皇帝”;又有人认为,“朱元璋的一生有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农民革命阶段和向封建转化后封建帝王阶段’”;而吴晗同志早就认定朱元璋“最后背叛了农民革命”。上述种种议论,虽有些微分歧,但总的都认为朱元璋是一个由农民起义的领袖转化为封建皇帝的典型人物。尽管也有人提出朱元璋领导的是封建统一战争,“朱元璋实际上充当了农民战争的‘遗嘱执行人’的角色”,结论为:“他对农民的起义斗争并没有作出什么象样的贡献”,但是,仍然把朱元璋与元末农民大起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朱元璋是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论断。我们认为,朱元璋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根据历史事实,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根本不存在什么“转化”、“蜕变”或“背叛”的问题;如果说他“背叛”,也只能说他背叛了农民出身的本阶级,而不是背叛了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9.
傅绍磊 《兰州学刊》2011,(12):81-85
在唐代后期宦官势力不断膨胀进而形成专权的政治背景下,出身低微、没有强大外戚势力的后妃的皇子更能够得到宦官的广泛认同、支持,从而在皇位继承的过程中取得优势。生母出身高贵的穆宗能够即位则与当时宦官内争激烈的政治背景有关。后妃与唐代后期皇位继承的关系折射的是宦官在唐代后期皇位继承过程中的影响。以"泾师之变"为界,拥立拥立生母出身低微、缺乏外戚势力的皇子即位有着不同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邹祖尧 《学术界》2012,(5):162-169,288
朱元璋的诗歌创作可以登基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诗作,粗豪霸气,威风凛凛,直有干云之势;后期诗作,雍容雅致,功利实用,几无风格可言。在朱元璋看来,大明诗歌应该成为与大明开国气象相契合的粉饰太平的工具。为达到这一目的,朱元璋身体力行、垂范作则,大量雍雅、实用之作在朱元璋的后期诗作中接踵涌现。这些诗作,不仅直接左右和控制了明初及明朝前期诗坛,也影响乃至笼罩了整个明朝诗坛。  相似文献   

11.
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于应天即帝位,面对元末以来的乱局,朱元璋采取“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政策维系统治。朱元璋之所以没有像三武一宗那样排斥佛教,而是采取既提倡保护又整顿利用的二重性佛教政策,一方面是基于佛教的衍生性政治价值,其中又掺杂了他个人特殊的佛教情感,从而利用佛教维护其统治;另一方面佛教本身二重性的负面趋向不利于其维护统治,从而他对佛教施以整顿。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中国农村政治文化对村民自治影响的三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转型期农村政治文化为切入点看,村民自治运作环境、村民自治运作过程、村民自治主体行为3个维度对村民自治运作带来了影响.当下农村政治文化一方面客观上为村民自治运作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宽容的政治环境,影响着村庄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和管理活动的民主化趋势,规范和制约着村组干部和村民政治行为的正确选择;另一方面,传统的人情礼俗文化影响着运作环境的法理化,依附性政治心理影响着村民自治主体行为的自主化,家族文化影响着村民自治运作的公正化.  相似文献   

13.
明代是道教经历唐宋元的兴盛之后逐渐走向衰弱的时期.虽然有其内部自身的原因,比如道教内部没有高道为其理论作出新的建树和新的诠释,特别是在教义、教理方面没有更新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有外部的原因,即受到明初朱元璋的相关道教政策的影响.朱元璋一方面尊宠道教,一方面又对其进行管理和限制,引导道教为大明王朝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朱元璋的一系列道教政策,不仅对大明朝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影响,也对道教在明以后的发展影响巨大,特别是对道教逐渐世俗化、民间化的过程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济南同业公会以发展时段而论,组织机构经历了会董制、委员制、会长制和理事制等几种形态。根据国民政府的法令,逐渐形成了入会、经费管理、选举、任期、议事和调控等比较完备的组织管理制度。但由于受经济发展及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济南同业公会在实际运作中还暴露出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15.
关于朱元璋集权的若干思考吴祥安在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制度,通过考试选拨人才的科举制度,是中华民族在国家制度方面的重大发明,标志着官僚政治的成熟。中国的管理制度与儒家学说相结合,对中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巩固与发展,无疑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中国古...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在立国之初,即对政制进行重大变革,监控体制属其中重要一环,它对清明吏治、维持明朝长达二百多年的统治起着重大作用。朱元璋的监察思想,实与其自身的特殊经历及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明代监控体制的特色与创新性,充分体现在监察机构的高定位、科道并举的双轨制、监察运作的规范化及赋予民众一定的监督权力等方面。这一体制蕴含着丰富的“权力制衡”理念,其经验教训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元璋最大的失误是他推行分封亲王制度,导致了一连串的祸乱.他敦化教民的努力取得了相当成效,值得重视.朱元璋罢设丞相并非造成明朝无善政的原因,相反,它促使中央执政体系发生重大转变,导致了明朝延续的自秦以来的政治中枢的变化,其后形成的内阁制度影响了中国近六百年.认为朱元璋罢相之举措把专制主义推向了极端,有欠公允.  相似文献   

18.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政权前后,十分重视宗教问题,通过协调儒释道三者的关系,稳定了局面,争取了人心,为巩固明朝政权奠定了思想和群众基础。他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把宗教的发展始终控制在适合自己的政治需要范围内,并利用宗教教化番夷,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为明政权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研究朱元璋的宗教政策,对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处理好当代宗教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后妃与政治     
后妃,是中国传统社会女性中的特殊阶层。她们是封建社会中唯一有可能参与政治的女性群体,又是最直接受政治愚弄的女性。她们既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又没有摆脱被统治者的命运。一方面她们被期待为循规蹈矩的政治表率,另一方面她们又往往成为最高统治集团践踏礼制的工具。身兼双重身份,处身于最高权利中枢,她们对政治的影响,是中国政治史上不可缺少的篇章。后妃既是君王的家眷家臣,同时也是君主政治机构中的一部分。所谓“后”者,本义就是王。最初王与后并无性别区分,尧、舜、禹既可称王也可称后。周代以后,虽夫妻齐体相匹,但毕竟…  相似文献   

20.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政权前后,十分重视宗教问题,通过协调儒释道三者的关系,稳定了局面,争取了人心,为巩固明朝政权奠定了思想和群众基础.他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把宗教的发展始终控制在适合自己的政治需要范围内,并利用宗教教化番夷,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为明政权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研究朱元璋的宗教政策,对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处理好当代宗教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