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文学作品反映现实,不是照相式地反映或机械地复制生活,而是能动地再现生活。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是经过作家分析、选择、加工、改造了的生活,它融合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渗透了作家的思想与感情,流露出作家的观点与主张。因此,文学作品是具有一定倾向的。作家在作品中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社会情绪、愿望、理想来展示和表达对一定生活现象的意向,是使作品成功的重  相似文献   

2.
<正> 历史唯物主义肯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又肯定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一重要特点。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理解社会意识的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不能真正理解历史。那么,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具体表现是什么呢?下面,根据国内几本较有影响的哲学原理教材关于这个问题的处理,谈几点粗浅看法。所谓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并非总是保持着平衡和一致。社会意识的这种相对独立性,来源于人类意识的本性及其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我们知道,社会意识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一经产生就要通过一定的  相似文献   

3.
意识是否等同于社会意识?众多的哲学教科书或者首先肯定而又前后矛盾,或者含含糊糊回避问题,这给我们的哲学教学带来许多困难和不便。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我们的看法。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现在我们就从这里谈起。 社会意识既然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那么它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意识到了的社会存在,即它反映的内容是社会存在。这样,意识是否等同于社会意识的问题,实  相似文献   

4.
文学欣赏的差异性,是一个人所共知的文学现象,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的就是这种差异性的表现。对于文学这个有机统一体来说,创作和欣赏是两个同等重要的环节。在创作阶段。作家基于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理性思考,用语言通过一定形式创造出反映一定生活和作家观念的作品,但是至此为止,作品的价值仅仅处于潜在状态,只有经过欣赏者的观照,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只有达到这一阶段,才可以说,作品最终完成了其文学使命。问题在于: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欣赏两个阶段,并不是完全呈现着线性承接,而是呈现着芭蕉叶状的复杂结…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之所以对一部文学作品爱不释手,甚至百读不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学具有美悦作用。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感受的物态化表现,文学作品一旦从作家手里脱胎出来,进入社会系统之后,必然会影响、作用于人类社会,甚至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改造。文学是人的精神创造的产品,总是带有某种目的和意义,具备着某种价值。人类之所以需要它,正是因为  相似文献   

6.
社会政治心理,是指阶级社会中的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对社会政治关系或政治生活的一种不系统的、不定型的、自发的反映形式.是对社会存在的比较直接的反映,是不够深刻的、处于浑沌状态、尚未上升为理论化的社会意识.表现为感情、风俗、习惯、成见、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等.人们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社会关系及其过程的认识.社会意识是一种多层次的复杂的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次序,可区分为具有明显差别的两个基本层次:包括政治心理在内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7.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自然是特定社会生活内容的反映。社会生活是复杂丰富的,人物性格自然也就不应该是单一的。然而,人,是社会的自然存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则是作家的艺术发现。所以,并不是随便哪一个作家都能够塑造出真实、深邃的作为特定社会生活反映的人物性格。只有那些有一定社会生活阅历、一定艺术修养等基本条件的作家才能创造出与他的水平相适应的艺术发现。这就是文学作品的真实、深  相似文献   

8.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问题,正确理解“社会存在”的概念,对准确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史学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是“社会存在”?它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目前一般解释认为:“社会存在就是不依人们的社会意识为转移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通常主要指的是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体的生产方式。”这种解释并没有恰当地表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这一概念的原意。一、“社会存在”不等于“生产方式”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  相似文献   

9.
过去,人们在文学理论研究中,只注重文学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一般本质的阐述,而对于它的特质则注意不够.本文试图在阐述文学艺术一般本质的基础上,着重谈谈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特质. 人们常说,文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它的唯一源泉.显然,这是就文学的来源说的,即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都可以从社会生活中找到根源.然而,实践证明,任何作家从事创作,总是要通过对生活的描写把他对生活的认识与感受反映出来,表达他的一定思想感情与意愿.只不过他的认识与感受、思想感情与意愿,是通过对生活的具体描写,或者说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例如鲁迅  相似文献   

10.
改革必然引起人们精神状态的变化,而人们精神状态的变化,是从人们的社会心理状态的变化开始的。正确认识社会心理的更新,克服落后的社会心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理,这对于促进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起步。根据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映的程度和水平的差异,社会意识具有高低级的两个基本层次。社会心理是低层次的社会意识,它是对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的直接的经验反映,是一种不系统的、不定型的、肤浅的社会意识,包括感情、情绪、愿望、动机、意志、风俗、习惯、成见、信念、自发倾向等。社会意识形式则是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包括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哲学、科学等形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为基本方法,从宗教这种反映形式与引发此种反映的外部世界的关系上来规定宗教的本质。宗教是对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反映,宗教是人类社会生活存在的幻想的反映,只要宗教引起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内部的不合理性继续存在,宗教反映本身就存在,宗教的本质就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2.
特殊的生活经历造就特殊品位的文学雷猛发在考察作家经历与作品的关系时,可以发现一个文学的奇异景观,即作家生活中某些与众不同的经历,常常孕育出特殊品位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别开生面的一席之地。一、一般的工作经历作家是人,他有一般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里的反映的产物,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生活,已经不是自然形态的社会生活,而是经过作家提炼、加工过的社会生活。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经过作家的分析、选择、集中、概括,塑造成艺术形象,往往具有更鲜明、更广泛、更深远的意义。因此,文学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作家要把丰富复杂的生活内容,组织到作品中来,就必须独运  相似文献   

14.
关于道德的特殊矛盾问题,目前众说纷纭,见解不一。其中一种较为流行的看法认为道德的特殊矛盾是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笔者认为,这种看法违背了决定论原则和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要求,在理论上有讲不通的地方。首先,研究道德的特殊矛盾,必须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先确定道德及其特殊矛盾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归属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风格在文学翻译中的意义得到有关学者的注意。但是,关于风格问题也有一些含混不清的认识,如将语言风格、结构特点、文学体裁、主题思想等同于文学风格。鉴于文学翻译本身的特点,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文艺学的角度考察风格的概念。一风格与文学翻译的性质文学翻译中的风格概念同文学创作中的风格概念是一致的,即作家、翻译家的文学风格。文学翻译是艺术。关于这一点,翻译界已取得一致。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结果,是用语言来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文学的性质决定了文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应,是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社会生活的交融。作家胸怀壮志而又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满和愤慨之情就会借助文学作品来抒发,曹植就是其中一位亲历者、实践者。在曹植现存的诗歌中,无论是陈唱壮志雄心之“咏志诗”,还是抒发之愤慨之情之“悲愤诗”,抑或  相似文献   

17.
国家机构、军队等上层建筑设施,究竟是属于社会存在,还是属于社会意识?这个问题,是我国理论界近几年来热烈讨论的问题之一。众说纷纭。有的认为,上层建筑设施属于社会存在,不是属于社会意识;也有的认为,上层建筑设施属于社会意识,不是属于社会存在。我认为,上层建筑设施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精神性,乃是一种介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亦此亦彼的东西,既不能把它完全地归之为社会存在,也不能完全地归之为社会意识。现申述如下,以就教于理论界同仁。  相似文献   

18.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包括“描述”和“表达”两种类型,这就是社会意识的两重性。社会意识还具有两层性:初级层次和高级层次。初级层次包括常识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高级层次是社会意识形式,包括科学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社会意识的结构是两重性和两层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过去关于《木兰辞》的研究文章中,常因文学与史学研究方法之不同,或欠于历史的分析,或失去对文学作品重大社会意义的探求。从而产生分歧不免失之于偏。作为文学作品,《木兰辞》是反映历史生活的形象的图画。但它又不是简单的摄影,而是加入了人的思想感情和要求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的生活风貌、民族气质、妇女在当时历史中的作用,以及民族大融合等许多重要的时代特  相似文献   

20.
文学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早在一八五七年就曾经指出:“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接着,马克思又以古代艺术为例说明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由于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尤其是政治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