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可 《浙江社会科学》2006,19(5):188-192
浙西新文学作家群是一个带有鲜明吴文化特色的作家群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个作家群体的形成,与其所处的这片文化土地有着不可割断的精神联系;其在精神取向、艺术思维、审美表现等方面所呈示的共趋性特征,显然受到深潜的吴文化精神的浸染。透过浙西新文学作家群体的研究,可更全面地认识到隐藏其背后的地域文化传统的滋养,可展示在独特的区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文学现象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新文学的总主题中,包含着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在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自我反省”这种理性批判精神的创作思想支配下,坚持执行揭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一民族文学的神圣使命。这个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主题,随着新的历史进程不断深化着。老舍《四世同堂》的独特审美价值,正在于它生动地体现了这种深化,其具体表现为作家通过独特的艺术视角——理性分析式的描写——对民族性格与民族文化的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文学的青春主题发端于世纪初国人对于"少年中国"的渴望,它自始至终强调青春个体与青春民族、青春国家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但不同的作家在个体与民族、国家之间却各有侧重,以此而形成两种不同的青春主题范型一重国家,一重个人;一重现实,一重理想;一类昂扬向上,一类感伤消沉.  相似文献   

4.
对在多元化时代的来临加速形成的流散文学大语境下处于边缘状态的作家及其创作主题越来越鲜明的持续关注,使近期的诺贝尔文学体现了当今多元化视野中的世界文学的基本特征:在对时代精神的全面地深层次表现中,有着对新的生存观和新文学观的大体一致的流散价值取向,以及由流散而必然产生的混杂与边缘特征.流散性是随着一波又一波全球性的移民潮而形成的特点;混杂性是多种文化相互交流、冲突、渗透、交融的产物;边缘性则是文化消费主义对文学原有价值的消解.  相似文献   

5.
回族文学创作中的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杨继国鲜明准确、生动深刻地表现回回民族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这是回族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要求。文学是情感的形象化表现,情感是文学特有的内容和本质特征。艺术美学告诉我们,艺术情感是一个双向流程的互构活动,作家、艺术...  相似文献   

6.
"十七年"的基本身份特征是新民族国家的成立和发展.这深刻地影响到时代的整体文化状况,也对文学提出了新的身份要求.这一要求的最直接体现者是作家.由于新文学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作家的转换非常艰难.那些完成了身份转换作家的创作构成了"十七年文学"的主流,体现了与时代身份的高度认同.由于"十七年文学"身份认同的基本方式是政治改造,其过程艰难,结果也是不彻底的.这决定了它既呈现出单一的顺从特征,又有复杂的多层面构成.这要求我们对这时期文学进行评价时,既要关注其外在和主流面貌,更要关注其复杂和深层世界.  相似文献   

7.
抗战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转折点,新文学作家在无家可归的"流亡"生涯中,深刻地理解了"个人"与"民族""、小家"与"国家"之间的辩证关系。"漂泊"使他们的民族意识彻底觉醒,并深刻反思了五四启蒙的历史局限性;"流亡"既激发起了他们奋起反抗的复仇意识,也强化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因此呼唤民族精神、渴望民族复兴,几乎就是抗战文学的时代主旋律:它以爱国主义为主导思想,以民族本位为核心价值观,以文学叙事为表达方式,为新文学的后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旭东 《江汉论坛》2005,6(1):126-129
梁实秋《雅舍小品》的写作是他从文学批评到文学创作的一种转折,但梁实秋又在这些小品散文中,将自己反对五四文学与左翼文学的古典主义文学倾向、对理性与人性的推崇以及反对文学太贴近时代等主张,融化到雅舍小品乃至其它散文的写作中,形成了不同于新文学主潮的独特的审美风格,但是这些小品在许多方面也背离了梁实秋的文学批评而形成了一种复杂的艺术张力。而中国大陆清理阶级斗争为纲而呼唤大写的人、跳开现实的直接性而“寻根”以及90年代的随笔热,正是雅舍小品展现艺术魅力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文学边缘化处境的形成,崇高作为文学创作的主题意蕴和美学形态,在新时期文学中逐渐消隐.消解崇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文学精神的失落,新时期文学崇高的消隐有其深刻的时代动因.在新时期文学向新世纪文学的转型过程中,孕育了文学新质,有作为的作家应该树立起文化的良知,重振崇高美学的精神风韵,使崇高成为新世纪文学精神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文学风格与作家人格关系问题,古代有 "文如其人"说.从风格与人格、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入手,比较详尽地分析了风格与人格之间存在的种种复杂的对应关系.在审美创造中,风格与人格既有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不相适应一面.因此,对于风格与人格的关系应当作具体的考察,不能简单地视所有的风格就是人格的表现.同时,还要从传统思想、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考察了这一现象在我国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一命题对我国古代作家的人格修养、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的深远影响. "文如其人"作为我们民族文学艺术创造和文学批评价值评判的一个优秀传统,它强调的是一个民族的某种优秀历史文化、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独特的主体人格精神对文学艺术创造的决定性影响.在当今大众文化泛滥和个人低俗无根写作的语境中,重提这一话题,对于重塑当代作家纯正的人格与文格,重建文学作品优秀的思想道德文化内涵,宏扬作家主体人格精神和确立文学批评的道德评判标准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是后人凭主观好恶评定的,而是由作家本人的全部文学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客观价值自然表现出来的。衡量一个作家对新文学的贡献,主要看他的理论与创作实践给新文学增添了哪些艺术特质,它的艺术独创性在哪里,它在当时和对后人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将循着这样的思路来探讨一下郁达夫小说创作对新文学的贡献。郁达夫的文学创作活动开始于“五·四”过后,新文学由主要是破坏走向建设的时期。1921年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开始文学活动。他先后写了3篇小说,并以《沉沦》为书名出版。这是中国现…  相似文献   

12.
作家的人格心态与文学创作有内在的关系;一代作家所特有的人格心态对于一个时代的文学会产生深刻影响。无论作家们的创作具有怎样的差异,各自特有的心理建树必然会影响到其创作潜势和创作力度。这主要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见出:精神支点的确立;对现实和人生的态度;超越自我得失的人格情操;耐得孤独和寂寞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在漫长的历史积淀和现代承传过程中,侠文化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积淀于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文化心理深层,逐渐形成民族性中的侠性心态.新文学作家的侠性心态呈现为两大鲜明特色:一是以侠性和人性交融为特征的人格楚构思路;二是以大小传统沟通为潜在意旨的文化建构理念.  相似文献   

14.
黄健 《兰州学刊》2012,(11):207-209
文章以文化人类学理论作为普适价值观体系,整体性探究鲁迅文化人格的内涵。文化人类学认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因此,价值观是形成作家文化人格的根基,形成了独特文化人格的作家,都具有自己个性鲜明的精神信仰。文章便是由鲁迅精神信仰的四个层面:家族性人伦情结、社会道德情感、宗教意识、哲性精神,论析其文化人格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时代呼唤环境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克明 《人文杂志》2002,(3):110-113
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关注的时代主题 ,环境文学已成为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 ,生态环境问题异常突出 ,时代呼唤环境文学 ,但是由于受民族文化心理的规约与斗争哲学的影响 ,环境文学发展迟缓。发展环境文学 ,作家要有高度的艺术自觉 ,提高作品的艺术品位 ,批评家要为环境文学营造良好的艺术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文学的基本立场是俯视式的启蒙,这使它对文学接受持比较轻视的态度.虽然它也做出多种努力,也取得过一定成绩,但未能真正融入社会大众中.文学接受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其本质是作家与读者的心灵互动.其中包括三个层面:人性和民族文化、情感认同以及趣味的需求.所以,文学接受并非如许多人想像的那样关联着低俗,并且,它还是文学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是检验文学与社会文化关系的试金石.因此,新文学需要在坚持自己独立精神的前提下,重视文学接受.一是强化自己的民族个性,二是加强对现实大众的热爱和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地域书写一直是中国新文学的优秀传统.自中国新文学诞生以来,这一领域逐渐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聚集了众多作家耕耘,并产生了许多经典之作.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沈从文、张爱玲等作家的文学实践为地域书写提供了典范;新时期以来,寻根文学作家则以现代眼光重新审视地域文化,在拓展地域书写方面功不可没.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各地以展示地域特色为主题的作品纷纷涌现.  相似文献   

18.
阿来文学创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文学观念的与众不同或特立独行。秉持文学的神圣使命与作家的知识分子价值立场,强调行走对文学创作的极端重要意义,主张超越文学的民族性,追求文学的世界性、人类性或普世价值,坚持寻求文学独特的言说方式、表达方式与艺术形式,体现出阿来重建新时期文学精神坐标的具体努力与文学观念的自觉,也是阿来对中国文学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理论建构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激烈的中西文化碰撞中架构起来的20世纪中国新文学传统,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许多因素多元互补,很难用一两句话作完整的概括,它贯穿着敢于冲破一切旧的传统束缚与外来文化融合的现代意识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属于这个时代又属于自己民族的特征。从文学思潮的影响来说,现实主义是新文学传统的一个重要形态;就文学的功能来说,着重教育和认识作用是它另一个重要的形态;以文学的表现形式来说,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并存又是它一个重要的形态。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源远流长。但“五四”时期出现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现代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在现代主义小说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20世纪的俄罗斯现代主义小说表现出一种"多元文化立体融合"的文学特质,即它以现代主义思想和现代主义艺术特征为主要内涵,同时又包容着现实主义主题和现实主义艺术特色,不管是在文学内容方面还是在创作艺术上,它都追随着西方现代文学的大胆创新,同时又继承着俄国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传统性与现代性、俄国性与西方性的完美融合,构成了20世纪俄罗斯现代主义小说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