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赪 《决策探索》2014,(16):80-83
“非法占有目的”作为金融诈骗罪主观要件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划分金融诈骗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重罪与轻罪的界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点基本已经获得大多数学者的赞同,“非法占有目的”毕竟形成和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世界,主观心态不可能像“外在客观事实”一样容易被辨识,这一认定难题也被学者和司法实务工作者所承认。“非法占有目的”在区分民事欺诈与金融诈骗、此罪与彼罪,语词虽然一致,但在具体判断时,认定标准不同。综观学界关于金融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著述,均是对“非法占有目的”整体性的分析探讨,而未对“非法占有目的”在区分民事欺诈与刑事诈骗、此罪与彼罪中的不同涵义和作用做细化研究。笔者试图对“非法占有目的”要素进行不同框架下的阐释,以期从刑法理论上为刑事司法实践找寻认定金融诈骗罪的“黄金模板”。  相似文献   

2.
沈伟民 《经理人》2009,(5):42-43
对于企业来说,金融危机下出现的种种措施近乎一场“拯救运动”。而那些亏损或者倒下的企业难道就不自我“拯救”吗?有,但是事实上,大量的企业却会越“救”越“死”,那么,这些“误救”有什么样的招数?  相似文献   

3.
“酒驾”行为严重地危害到公共安全,成为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是一种严重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将“醉驾”行为入罪,既有利于较好地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缓解道路交通安全的严峻现状,又能构建一个“严而不厉”的刑事法网,以防患于未然。本文介绍了“酒驾”行为的含义,分析了“酒驾”行为屡禁不止的诱因和产生的危害,重点分析了“醉驾”行为入罪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总结了“酒驾”行为的法律处罚和产生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两面派行为,贯穿了袁世凯的一生。他靠耍两面派取得信任爬上高位,也因耍两面派而垮台。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要利用天津阅兵的机会发动政变,废掉光绪,搞掉维新派。维新派为挽救危局,派谭嗣同去见袁世凯,想争取他对维新派的支持,扭转乾坤。谭问袁:“您认为皇上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袁答:“皇上是自古以来少有的英明君主。”谭又问:“这次天津阅兵的阴谋,您可知道?”袁答:“是的,早就听说了。”谈到这种程度,谭便直截了当地说:“现在能救皇帝的,就只有您了。您要愿意救皇帝就请您设法去救他。如果您不愿意,就请您到颐和园去告发我,把我杀掉,您就…  相似文献   

5.
张彬 《决策与信息》2013,(10):43-44
近期网络热炒的“校长开舻等案件,将“嫖宿幼女罪”这一罪名拉进了公众的视野,随之引发了对此罪名存在必要性的争论,无论是法学界人士,法律实践人士,还是普通群众对此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刑法规定了“嫖宿幼女罪”,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否还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笔者从“嫖宿幼女罪”这一罪名的争议出发,就重构提出建议,权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张朝丽 《领导文萃》2009,(23):15-20
从“贵州瓮安事件”到“云南孟连事件”再到“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等群体性事件以及“邓玉娇案”的爆发,无论是暴力形式的,还是非暴力形式的,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官民矛盾、官民冲突加剧,以及官民关系一定程度的紧张状态。在网络信息时代,信息的公开化使得官员的神秘性降低,也使得官员的执政能力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考虑设立“妨碍审判罪”、“拒绝审判罪”之类的罪名,这种建议根本不可行。  相似文献   

8.
《刑法修正案(八)》新规定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从罪状表述来看,似乎在表明本罪的设置目的在于处罚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这种“赖账不还”的行为,本罪被俗称为“恶意欠薪罪”就反应了这种普遍性认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入刑,体现了刑法保护劳动者的财产权、尊严权的立法精神。目前对于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及适用认定问题仍有争议,本文立足于立法理论及实践,对犯罪构成、认定等问题进行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9.
初衷重温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共产党宣言》早期的中文译本曾把“幽灵”译成“怪物”。英文本把这个词译为Spectre,它的德文原文是Gespenst,正是“怪物”、“妖怪”之意。马克思这个词可真是用得好。世界上富人与强者从来就是正统,是“正道”,是“正人君子”,代表着正常,所以共产主义安得不成为“怪物”,成为“邪教”。因为共产主义正是穷人与弱者的教义,是穷人与弱者造反的教义。穷弱者如果不造反、如果安分守己是不“怪”也不“邪”的;岂止不“怪”不“邪”,逆来顺受的还被称为“良民”,舍身救主的更被彰为“…  相似文献   

10.
蔡子强 《领导文萃》2011,(14):108-111
“危机”由“危”和“机”二字组成,说明“危难”与“机遇”往往是一体两面。处理得不好是“危”,处理得好却往往伴随着“机”。这是从造词中凸显的中国人的重要智慧。  相似文献   

11.
说到“马虎病”,可谓源远流长,由来久矣。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 如果不与西洋民族接触,咱们依然是自成一个世界,也就无从得知自己的短长。自鸦片战争 以后,门户洞开,不断受到重重外力的压迫,于是才觉悟到咱们的民族是有这种“病”的, 也都在寻找治病的“药方”。直到 20世纪 30年代,鲁迅先生找到了一剂“诊治”这种“病 ”的良药。先生说:“中国四亿个人生着一种毛病,那名称就是马马虎虎,若不治疗就无法 救中国。”他同时指出:“日本人所具有的认真精神是要中国人学习的。”先生辞世 60多 年了,而我们仅向日本…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是一个危机多发的世界。从美国“9.11”事件到“卡特里那”飓风,从巴黎郊区骚乱到西班牙连环大爆炸等一系列危机事件表明,现代社会虽越来越发达,但却十分脆弱,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是绝对安全的,各种公共危机随时都可能发生。公共危机管理是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猥亵妇女罪以及猥亵儿童罪是新刑法分则中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关于猥亵类犯罪的一款规定,是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重大突破。而关于该类罪中对于“猥亵行为”的认定,却在理论界和实践中均存在争议.本文力求结合国内外相关规定,对“猥亵行为”的认定做深层次探究。  相似文献   

14.
前段时间。苏丹红事件“红”遍全国.老百姓见“红”心惊。一切与“红”相关的食品严重滞销.红辣椒油、红辣椒酱、红辣椒腐乳、红油萝卜、红油香辣猪蹄、红油香辣鸡爪等老百姓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东西没有多少人敢买敢吃了。笔者认为。苏丹红事件不是偶然事件。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方面立法滞后,执法混乱是主要原因。因此。从法律角度检讨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或许是食品安全问题标本兼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一、“爸爸教我学游泳”还是“我落水了,工作人员在救我”?
  教学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四幅图,以激起他们对暑假生活的回忆,激发口语交际的欲望。当观察到第三幅图的时候,有学生说:“这幅图讲了在暑假里,爸爸在游泳池教我学游泳。”有孩子说:“在暑假里,叔叔带我去游泳。”我正准备指导学生观察下一幅图时,一个孩子把手举得高高的,好像有非常急的问题要问。我叫了他的名字,他说:“这幅图还可以想象成‘我在游泳时不小心落水了,工作人员在救我。’”我心里很不以为然,心想:这幅图不是明摆着“爸爸在教我学游泳”吗?可是为了不打击这个学生的求异思维,又能够让他正确理解图画,我马上问全班同学:“可以这样想像吗?”立马有人举手持反对意见。  相似文献   

16.
危机处理     
刘鹏凯 《领导文萃》2009,(20):136-136
一个餐馆老板询问他的员工:如果上餐时手上的托盘不稳,又救之不及应怎么办?大部分人答不出,救之不及时,唯有让托盘掉下来,还能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易丽 《决策与信息》2010,(11):44-45
“准五服以治罪”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重要的法律制度,它是在礼与法相结合的封建统治秩序下产生和发展的,并对封建法律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并影响深远。本文阐述了“准五服以治罪”与现代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有着的本质区别,从而进一步认识封建社会的“准五服以治罪”制度。  相似文献   

18.
聚众犯罪是我国刑法中较大的类罪,刑法总则和分则都对其做了规定,在司法实践中该类犯罪也很常见,多发,但是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在认识上很不统一,存在诸多分歧,笔者认为分歧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聚众犯罪基本问题的把握不清。“聚众”的认定在聚众犯罪基本问题中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从“众”的范围及“聚众”的法律性质等方面来展开论述,以期对达成共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综合去年发生的“艳照门”事件、抵制家乐福风波、万科“捐款门”事件、“华南虎照”事件、康师傅水源门风波、三鹿三聚氰胺事件、“蛆虫柑橘”风波及今年刚刚发生的一系列危机事件,我们不难发现所有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的“幕后策划”——网络(互联网)。  相似文献   

20.
交通肇事罪的定罪与量刑问题一直以来成为司法实践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交通肇事罪看似普通与平常的罪名,实则问题重重。特别是自“胡斌案”,“孙伟铭案”,“李启铭案”,“陈家案”之后,民众呼声强烈,单纯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已不能顺应民众呼声,交通肇事当场致人死亡定交通肇事罪,仅仅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似乎无法平息被害人家属心中的不平衡,建议认定被告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但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心理状态截然相反,这种一味为了顺应民意而将被告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更改对被告人也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