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5年春,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撰写了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提纲》中马克思在批判唯心主义以及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时建立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这标志着马克思开始与旧唯物主义彻底决裂,形成了自己新的世界观,创立了以实践观为基础的实践唯物主义。本文从马克思实践观点的理论入手,来浅析《提纲》所阐释的实践观点,并指出马克思实践观点的确立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强墙 《经营管理者》2013,(26):121-121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以生产实践为逻辑起点构建了与旧唯物主义相区别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在提纲中马克思围绕实践这一基础批判了费尔巴哈及旧唯物主义并且提纲中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重要概念之间关系的基本框架:即以人的物质资料生产实践为中心,在生产的过程中人类的本质自我实现并且在自然存在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存在以及相关的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3.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性,在对唯心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进行精辟分析的基础上,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多个角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为世界无产阶级运动提供强大的理论指导。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一系列新的形势和问题,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形势和问题,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建设指明了实践方向。本文试图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科学发展观进行再品读,以期为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做一定的理论支撑分析。  相似文献   

4.
所谓出发点,就是起点、开始之点。马克思在不同地方几次提到出发点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他们的哲学方法与德国古典哲学从天上降到地上完全相反,是从地上升到天上的时候,明确宣称,“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马克思的这一出发点的突出特征就是,它既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同时又既有物质,也有精神。“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既不能单从精神天国意义上理解人,也不能单从生物学意义上理解人,只能从灵与肉亦即精神与物质两者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意义上理解人。由此亦可见,马克思的哲学出发点与…  相似文献   

5.
关于主体能动性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中有各种不同的探索:唯心主义抽象地发扬了主体能动性;唯物主义则贬低了主体能动性。 从唯物主义方面看,旧唯物主义的机械决定论者,主要以牛顿的力学作为自然科学的背景进行哲学思考。对于一切都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包括人和人的生活。在他们看来,人是机器。按照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人就如同其他动物和自然界的物体一样,只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不是抽象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也就是说,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是现实的人、人本身或人的现实需要。因此,“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以人为本的真谛:从现实的人出发,从现实的人的现实需要出发,最终又回到人,回到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回到人的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体系有这样的缺点:讲历史观不讲实践范畴;见规律不见实际活动的人;重解释世界轻改变世界。此外,历史观里只有唯物论,没有辩证法,正如辩证法里也没有历史观一样,好像辩证法是一回事,历史观是另一回事。 历史本质上是人的实践的连续,马克思的历史观是建立在马克思实践观基础之上的,不讲实践,历史观从何讲起,又怎么能贯穿一致呢?规律固然客观,但它是具有主观性的人发现并认可的;更重要的是,社会规律就是在人的实际活动中形成的,恩格斯的“合力论”正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没有人的活动,历史规律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时,其世界观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化的历史嬗变过程。具体表现为:在大学时期,马克思形成了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开始向唯物主义世界观转型;而在克罗茨纳赫时期,马克思则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进行战斗;到了《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转变就基本完成了。而马克思正确世界观的确立,为其构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实践观是人们把握生活世界的尺度,是识别各种思维、思想、理论的根本标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马克思“实践”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只有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才能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整个体系.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实践观的概括,揭示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0.
王玉 《决策探索》2014,(4):30-31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写下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论述,即“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透露出马克思创建的哲学不仅仅只是要去解释世界,而最重要的是要用人的实践活动去改变世界。笔者认为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哲学与传统哲学是有本质的区别的,马克思的哲学是以实践为思考与理论基础,从根本上把哲学与实践全面地联系起来,切实地做到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面的人的哲学。  相似文献   

11.
何彬 《科学咨询》2009,(23):31-32
中国上古神话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常常以人的本质去诠释自然的本质。这一特点使得上古神话往往成为先民对世界与自身认知的载体。尽管这些认知还停留在直观、感性的水平上,但它们却生成出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最早萌芽。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上古神话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常常以人的本质去诠释自然的本质.这一特点使得上古神话往往成为先民对世界与自身认知的载体.尽管这些认知还停留在直观、感性的水平上,但它们却生成出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最早萌芽.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国哲学界在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对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获得了新的认识,把实践范畴看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但有些论者由此反对物质本体论,主张以实践本体论取代物质本体论。对此,我们是不赞成的。那么世界的本质究竟是物质还是实践?物质和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里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物质既有在于实践之内,又有在于实践之外,并作为前提而制约着实践哲学世界观所指的世界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但是,自从有了人以后,由于人的实践活动,使统一的世界二重…  相似文献   

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的一部重要著作。尽管该书的某些论点可能还不成熟,在表述上还存在着费尔巴哈、黑格尔哲学术语的影响,但勿容置疑,该书在批判地考察以往哲学的基础上阐述的基本理论观点,特别是关于自然界的理论,奠定了新世界观——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认真学习和阐发马克思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和本质,澄清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和误解,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在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在分析认识中国国情、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新的飞跃和重大成果,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一些党员、一些干部在信仰上出现了问题。他们在思想上离开唯物主义,滑向了唯心主义。在他们之中,有的卜卦算命,有的求主问天,有的信鬼神看风水,有的在伪科学面前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16.
成佛     
彭友茂 《领导文萃》2014,(10):99-99
正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讲过这样一句话:"每块木头都是座佛,只要有人去掉多余的部分;每个人都是完美的,只要除掉缺点和瑕疵。"我看见过工艺人员雕刻物品的场景,对蔡先生的这句话有了直观、形象的理解。一个人要成才,要完美,要成"佛",第一,他不能满足于自己是一  相似文献   

17.
对生产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多年来人们进行了反复的探讨和研究。在探讨中产生了一些分歧意见,其中有些分歧是由于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理论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鉴于此,本文试图追根溯流,对马克思著作中的生产力范畴做一全面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周瑞 《经营管理者》2013,(32):130-130
不同的理论家对于"人"的解释是不尽相同的,马克思又对这一命题有着怎么的看法呢,通过本文,我们试图去解读马克思"人论"的设计,通过三个阶段的转变,最终把握马克思所理解的"人"应该是现实的,全面的,从新理解马克思的人论对我们建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尹传高 《经理人》2005,(11):18-18
战略到底是什么?并不是每个CEO部清楚从战略角度去发现和理解中国成长型企业的问题是一个很务实的做法——战略与每个组织直接相关,而且是在每个组织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对战略的认识常有这么几个误区:一是战略是虚的,与组织具体的经营活动没太大关系,因此没有人去深思战略的结构问题。二是认为战略谁都有,没什么神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提出了两个著名的论断,一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工人异化劳动的现实出发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一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者之间不是相互否定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关系,而是在不同层面上对人的本质进行的判断,内在地存在一种理论上的递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