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不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范围内研究,而只是在产业资本范围内进行研究的。马克思在分析两大部类比例及其相互补偿问题时,是以全社会只有产业资本作为前提,而把非产业部门的需要舍象了。说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前提是产业资本,根据是什么呢? 第一,从马克思《资本论》体系来看。再生产理论主要是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述的。我们知道,《资本论》第一卷是以产业资本的个别资本作为研究对象,它主要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实质。第二卷的第一、二篇研究了资本的循环周转,其对象仍是产业资本的个别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考察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中心是说明社会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如何补偿和实物上如何替换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社会生产的按比例发展问题。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揭示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等撰写的《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一书。本书收集了刘国光的《关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及刘国光、张曙光合写的《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应用》两篇专论。前一篇主要是解释《资本论》第二卷有关再生产的篇章;后一篇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阐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回顾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很多重大问题,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都同我们对马克思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围绕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考察了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相联结的流通过程,创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原理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得出来的,那么,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是否适用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及到这个问题。列宁、斯大林对此也作过明确的论述。列宁指出,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分析,“甚至在纯粹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不也有Ⅰ(V十m)和ⅡC的关系吗?还有积累呢?”(《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的评论》,人民出版社1976年12月版第3页)斯大林说:“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这一切基本原理,不仅对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立这一理论,马克思花费了数十年的辛勤劳动。在《资本论》各卷,阐述再生产理论的第二卷手稿是最后写成的,直到逝世前两年马克思还在修订。恩格斯非常中肯地说:“只要列举一下马克恩为第二卷留下的亲笔材料,就可以证明,马克思在公布他的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发现以前,是以多么无比认真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的光辉巨著《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全面考察了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问题,深刻地阐述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许多重要原理,其中包括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特别是正确理解和运用关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科学地计划、组织、管理国民经济,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在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争取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  相似文献   

7.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剩余价值理论》部分,按照马克思的原来 计划,是要作为《资本论》第四卷出版的。马克思把《资本论》的前三卷称为理论部分,而把《资本论》第四卷称为历史部分、历史批判部分或历史文献部分。1866年10月13日,马克思在致库格曼的信中说:“全部著作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册资本的生产过  相似文献   

8.
现行版《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是以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册第Ⅱ稿和第Ⅷ稿为基础编辑而成的。对照现行版第二卷第三篇,第Ⅱ稿不仅在内容篇幅上被删掉了三分之二,而且连标题也作了明显的更动,就是说,现行版不只考察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是十分重要的篇章。马克思在该篇中,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考察,全面地论述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科学地分析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之间、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含的扩大再生产之间的关系;深刻地阐明了社会再生产中积累和消费等问题,从而创立了根本区别于资产阶级的、崭新的、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具有资本主义商品价值关系的形式;但它同时揭示了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它的许多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再生产也是适用的。因而认真学习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特别是正确掌握和运用两大部类平衡发展规律,对于我们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阐述资本的流通过程的理论,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通过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剖析了社会总资本实现的条件,即价值增殖过程是怎样实现的,生产是怎样扩大的,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物质资料又是怎样实现的。马克思的科学剖析,尽管是从资本主义生产入手的,但对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可以说是与世长存的。斯大林说:“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决不只限于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它同时还包含有对于  相似文献   

11.
罗莎·卢森堡、列宁和希法亭在围绕资本主义是否崩溃以及扩大再生产是否实现问题进行争论时分别侧重商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货币资本循环,都没有从三者统一的角度把握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马克思在破解“斯密教条”的基础上,以价值的纯粹流动性为中介,揭示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差异,描述了社会总产品实现过程中作为资本的价值在两大部类之间的运动,指出这一运动以资本价值的流通为基础。“资本再生产图式”之所以能够透视现代社会的结构,是因为这一“科学抽象”将经验上升为知识论本身,范畴的运动蕴含了资本运动的现实。在《资本论》第二卷第VIII稿结尾,马克思坚持了对“货币资本循环”的重视,这一判断是基于MEGA2《资本论》第二卷第VIII稿结尾部分和对《资本论》第二卷理论体系的理解得出的。建立在“资本循环”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相统一的结论基础上,马克思的资本再生产理论能在更广阔的解释视域中观照资本再生产与当代国际资本循环的现实。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高度抽象的理论,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但与社会主义经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社会主义经济实践要求有比较具体的理论来指导,因此如何循着马克思的思路,引入现代科学的分析方法,把社会再生产理论具体化,就成为我们经济理论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任务。本文仅仅是一个粗浅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利润范畴在《资本论》中据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整个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重要的中间环节。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利润范畴在《资本论》中的地位。 利润范畴是马克思分析社会资本总体的始点 在《资本论》第一、二卷中,马克思是以产业资本为典型展开分析的,一些经济范畴都是围绕着产业资本的运动规律而一个个展现在读者眼前的,这时,马克思抽象掉现实存在的各种具体资本形式是理论分析上所必须的。但是,作为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仅仅停留在抽象阶段是不够的,还必须由抽象走向现实的具体,所以,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说:“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第29页)马克思在进行社会资本运动的整体考察时,为什么首先从利润范畴的分析着手? 我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即社会资本总运动过程,既是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统一,又是各种不同形式的资本(除产业资本以外,还有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农业资本等)在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各种具体运动过程的统一。马克思在分析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总体资本运动系统时,始终抓住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一实质。马克思指出,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第二卷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阐述了再生产的理论。它既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这部伟大著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节录本基本上保持了这种特点,为广大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读本。现就这本书的基本结构、主要原理和现实意义,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资本论》第二卷的结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对资本的流通过程进行详尽地科学分析而建立起来的。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着重考察了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而对资本的流通过程,除购买劳动力这一流通行为之外,都是作为假定的前提而没有展开分析。但是,资本的运动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决定生产。剩余  相似文献   

15.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分析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揭示了资本的本质,论证了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论》第二卷是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考察资本运动的规律性,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二卷的第一部分是关于资本循环的理论,在这里,马克思抽象地考察了单个产业资本在运动中的形态变化。我们学习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认清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金运动的规律性,对于我们管好和用好资金,提高经济效果,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资本运动的理论,在马克思《资本论》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资本论》第二卷完全是研究资本运动的。在第二卷中的第一篇和第二篇,马克思考察了单个资本也就是社会资本中的一个独立部分的运动,而第三篇则考察了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因此,要研究社会主义的资金运动和资本主义的资本运动底具体区别,是要化功夫的。特别是,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卡尔·考茨基没有遵照恩格斯的指示,把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编辑成《资本论》第四卷,而另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书名单独予以出版。他还为《剩余价值学说史》写了一篇“编者序”,并说: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不能算是《资本论》的第四卷,不能算是前三卷的续篇”;而是“与前三卷并行的著作,象第一辑《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相并行一样”。有人十分赞赏考茨基的上述作法和看法,并据此断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手稿不是《资本论》第四卷,不是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卷第三篇中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时,运用抽象法和动态分析法,集中地考察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的过程,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在运动中平衡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阐明了社会再生产运动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在这里揭示的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在运动中必须平衡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伟大科学巨著《资本论》共有四卷,第一、二,三卷是《资本论》的理论部分,它的任务是要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运动规律;至于第四卷,又名《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的历史部分,其任务是批判性地考察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本文要探讨的,是此书历史部份的起点问题。能否象有些同志的看法那样,比照《资本论》前三卷的起点问题,简单地认为,《剩余价值理论》的起点,就是马克思开篇的那个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士,并进而肯定政治经济学史的起点就是重商主义。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如果不了解这部手稿写作、出版的历史情况,仅从形式上去看问题,是很难确切定论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股份制的论述,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股份制实践的理论概括。但是,它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股份制企业的实践,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马克思对于股份资本,没有集中地专门地论述。有关论述只散见于《资本论》各卷,尤其是第三卷第五篇各章中。综其所述,马克思对股份资本的实践已作出了科学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