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公共选择理论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中国政府历次机构改革 ,仍不能完全摆脱“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本文试从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定”出发 ,指出 :政府机构及其人员的“经济人”行为倾向 ,才是机构改革“怪圈”产生的真正原因。在此基础上 ,本文以公共选择的理论视角对我国机构改革“怪圈”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克服这一问题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政府机构改革的前车之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已进行过多次政府机构的改革,但这些改革都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可见,政府改革不仅在于精简,而且更在于从根本上消除导致机构膨胀的诸多因素。事实上,政府机构膨胀的诱因和精简的难点在本质上是同根同源的。目前正在进行的这次政府机构的改革与以往历次改革不同,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发展背景下进行的,这就为此次改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因此,吸取以往的教训,在精简的同时,建立起一个防止机构和人员再度膨胀的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3.
政府机构改革要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就应改变机构改革主要依靠政策和行政手段的传统作法,把政府职能定位、机构设置与人员定编、人员分流等改革环节纳入法制轨道;同时,建立和健全行政组织、行政编制、人员分流的立法,并严格执法  相似文献   

4.
行政改革中的价值重塑与制度重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进行了多次行政改革,然而都始终跳不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不合理的行政价值取向和无效的制度安排从根本上制约着政府行政改革的进程,这亦是行政改革的难点所在.因此,只有进行行政价值重塑和制度重塑,政府行政改革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发展历程看,政府机构及人员"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怪圈"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当前的大部制改革在具有合理性的同时,也存在局限性。因此,政府治理与改革不能以简单的机构增减论成败,而要以能否准确及时回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准则,不断调整、完善和优化政府职能,以控制人均行政成本为中心,完善监督机制,实现"市场—政府"的动态平衡和"小政府、大社会"的善治模式,从而延长"怪圈"循环周期,直至走出怪圈。  相似文献   

6.
从治理变革的角度来看,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之所以难逃历史怪圈,症结在于以往机构改革是一种未能与市场的完善和社会的培育形成有机联动的单向度改革.因此,破解机构改革怪圈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共治彻底转变政府职能,使机构改革走出精简-膨胀的循环怪圈.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年代起 ,世界各国相继进入了政府改革的时代。 1978年以来 ,我国政府进行了四次机构改革 ,但因每次改革都没有触及到政府职能与政府组织结构的关联点 ,致使机构改革一直没有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怪圈。文章通过对国家职能及其转变论述 ,分析比较了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和公共经济模式的内涵、功能和特征 ,指出转型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基本取向是发展公共经济 ,优化公共服务。只有找准了职能定位才可能建立起高效、廉洁和公正的政府  相似文献   

8.
推行政府机构改革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行政组织(政府机构体系)不断变革的客观必然性,回顾了建国以来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并着力剖析了历次政府机构改革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循环往复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推行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政府机构改革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政府机构改革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证了行政组织(政府机构体系)不断变革的客观必然性,回顾了建国以来政府机构改革的历程,并着力剖析了历次政府机构改革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循环往复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推行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务员的规模经历了一个精简-膨胀-再精简的改革路程,把公务员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始终是我国政府机构编制改革追求的目标.本文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公务员规模的变动规律,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适度的公务员规模标准进行初步探讨,分析适度规模下历次政府机构编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政府机构编制改革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一再陷入困境,采用完全信息博弈分析方法,对这一问题从纵、横两个维度分别进行建模、分析与破解。针对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改”与“不改”策略上的纵向博弈、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在“先改”与“后改”策略上的横向博弈,分别提出改变各自博弈均衡的条件和改进策略收益的具体措施,从博弈论视角得出减少改革阻力、增加改革动力、形成新的博弈均衡、走出机构改革困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既是为了摆脱自身面临的危机和困境,也是为了更好地回应社会的要求,重塑政府形象。以市场化的价值取向为基础,当代西方各国开展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在改革取得成效的同时,一些学者围绕改革的价值诉求和道义基础等问题,对改革提出了批评和质疑。通过对这场论争的梳理,就改革中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伴随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对政府变革权力作用方式,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回溯建国以来政府权力作用方式的演变与适应社会治理需要之间的互动过程可以发现,随着社会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理念的变化,政府权力作用方式需要相应变革以适应现代社会治理的需要。因此着重探讨新形势下的社会治理所要求的政府权力作用方式变革,进而通过变革提升其社会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政府在环境风险治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府际关系则是直接关系到政府效能发挥的主要因素。我国现有的环境风险管理体制在政府间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上都具有一定的缺陷,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政府失灵"。对此,应在横向关系上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实现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在纵向关系上实现中央与地方的合理分权,建构良好的环境风险治理府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先后开展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其中政府人事制度改革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在分析政府人事制度改革原因的基础上,对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美国、日本和中国三个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改革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阐述了政府人事制度改革的十大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国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改革开放后,我国从历史经验和教训出发,在遵循"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指导原则的基础上,逐渐从纵向上下放中央权力于地方。我国的纵向地方分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由分权所导致的地方政府间竞争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纵向地方分权基本情况的介绍,强调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试图为完善我国中央与地方间的纵向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从“分税制”、“农村税费改革”到现在的“一免三补”,我国财政分配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央财政提高了实力,地方财政的困难普遍突出。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出发,通过对县乡财政现状的分析,以“服务型政府”为导向,对改革地方财政体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有限政府”建构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有限政府"内涵的界定,认为建构有限政府和打造有效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原则和目标取向,两者必须要有机的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改革城镇政府管理体制进而推进城镇政府和城镇治理的转型。本文以杭州市为例,从整体性政府的视角研究新型城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发现杭州市根据新型小城市的标准,自上而下整合县镇社区的职能、机构和资源,改革城镇政府管理体制。然而,权责不匹配、能力不足、机构与工作的严重脱节、过繁过乱的考核等传统城镇政府管理体制的顽疾仍然继续困扰着城镇政府,为此,在未来的改革中,应该按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从总体上设计新型城镇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政府部门的合作水平和合作能力,规范决策和政策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形势严峻,表现为经济贫穷、社会事业滞后,权益得不到保障等,这不仅损害了社会公平,也导致了效率损失.在中国,"三农"问题的产生中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角色错位、政府管制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管制过度与管制失效并存、管制成本过高等因素是引发"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寻求"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对政府角色重新定位,使政府管制与市场机制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