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积极推进城市化 ,是浙江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次代表大会顺时应势 ,作出了不失时机地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大决策。为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省十届党代会精神 ,积极有序地推进全省城市化进程 ,特制定《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  一、城市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指导原则(一 )不失时机地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我省以小城镇迅猛崛起为特征的城市化获得了较快发展 ,全省城市化水平从 1 978年的 1 4%提高到 1 998年的 35% ,城镇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但…  相似文献   

2.
3.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资本跨国或跨地区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使一部分地区实现跨越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成为可能,作为依靠外来投资实现跨越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发达地区,怎样处理好与外来投资的关系是它们能否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而这种关系的安排就是制度的安排或创新,制度是外生型城市化的核心要素和主要动力机制,这就是东莞和昆山城市化实践给人们的启示,以及对城市化理论的丰富。  相似文献   

4.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了2005—2009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城市化效率。通过对Malmquist效率指数及其分解,发现武汉城市圈各市的城市化效率处于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阶段,技术进步的无效变动是导致武汉城市圈整体城市化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运用DEA模型,进行城市化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除少数几个城市的城市化过程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外,其他的城市都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状态。基于此,提出了改进武汉城市圈城市化效率的建议: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优化产业结构,走科技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就业结构与城市化偏差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就业结构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旨在探求二者相互影响的演变规律、寻求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径。运用相关统计资料,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西安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偏差系数理论分析了城市化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偏差程度。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西安城市化进程有所超前,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不符;第一产业就业结构偏差偏大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第二产业就业结构偏差随该产业产值变化上下波动;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偏差逐渐降低,并向钱纳里模式靠拢。同时表明,城市化与就业结构偏差的形成主要源于国情限制、政策偏向、意愿习惯等原因。  相似文献   

6.
农村城市化是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本文通过对城市化理论的分析,结合浙江省农村城市化的实际,试图揭示出农村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找出一条符合浙江省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道路。文章用较大篇幅讨论了浙江省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浙江省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分别提出了浙东北和浙西南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本文在研究方法上注意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着重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制定农村城市化发展战略中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31省区2002-2006年间的数据,运用DEA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从动态角度考察我国各省IX的城市化效率,并测算了各省区城市化过程中投入要素的集约效率.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省区的城市化效率不断降低,这主要是由技术变动的无效导致的;其次,各省区的投入要素非集约化度很高,其城市化过程仍旧主要依靠投入要素的粗放型扩张.随着资源约束的增强,各省区应该坚持走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化、节约型的城市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第三产业比重及城市化水平偏低,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明显,滞后的城市化水平限制了第三产业的成长空间.基于协整理论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三产业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城市化水平是第三产业水平的单向Granger原因.依据研究结论,对未来山东省第三产业及城市化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5-2010年期间浙江主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际数据,对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考察了各因素对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各因素中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最大,其他依次为创新因素、政府因素、制造业发展水平因素。最后从监管机制、综合竞争力、外部发展环境以及产业效率等方面对促进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产品扩散是企业开拓市场和占领市场的途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固定电话产品为例,运用Bass模型和多元线性模型,研究耐用消费品在我国不同省市的扩散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新产品扩散中创新扩散比模仿扩散的作用更大.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越高,其创新扩散和模仿扩散的速度越快;人口流动性越强,模仿扩散的速度越快;教育水平越高,创新扩散的速度越快.在各影响因素中,城市化水平对新产品扩散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之间是否具有响应关系,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推动城市化发展的理论前提。采用协整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吉林省1972—2013年人均GDP和城市化的响应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强于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但是,吉林省经济增长在近两年呈下行之势,城市化速度较为缓慢,这种互动作用将趋缓甚至消失。吉林省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新形成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互动之势。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第三产业与人口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系统分析了河北省第三产业与人口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状况,揭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口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存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双重偏差;第三产业的结构层次较低,吸纳就业的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城市建设落后,现有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较差;人口流动的政策限制阻碍了人口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吉林省与浙江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乘数原理和投入-产出法,分析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程度,进而分析两省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的乘数效应不同是造成吉林省与浙江省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吉林省由于城镇人口规模小、大部分产业进口漏出大,导致其城市化的乘数效应较小;而且,吉林省以本地城市化为主,而浙江以异地城市化为主,这也导致两省城市化效应的不同.同时还应该看到,城市化是吉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所以吉林省应重视城市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合理分析和准确判断广东城市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将对有效推进广东地区城市化水平产生重大影响,对广东社会经济的后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对广东城市化现状的比较分析表明,广东城市化速度发展较为缓慢,对广东城市化现状数据的计量分析显示,广东城市化发展趋势仍然保持缓慢推进态势。文章提出了加快广东城市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一种地理空间的视角,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考察了中国内地31个省域城市化发展与经济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各个省城的城市化存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第二产业水平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为正,但影响程度趋于减小;第三产业水平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亦为正,且影响程度不断上升.另外,在研究中还发现,与空间计量模型相比,普通回归模型由于忽略了空间因素,低估了第二产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高估了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西部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滞后。西部地区严重的城乡分割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与落后的脆弱的非国有经济和原始农业并存的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制约西部城市化的发展。根据西部特点选择合适的城市发展战略 ,通过促进西部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市场化来促进西部城市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城市化"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划分,对西南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认为西南地区城市化发展应该针对"城市化中心区域"和"城市化边缘区域"进行有区别的战略设计,前者以发展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为战略目标,后者则需要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指导小城镇建设,以城镇为中心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梅州市城市化发展的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制约因素的分析,从人口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规划意识、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梅州市城市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组织认定是组织的管理者与成员对于组织的核心、独特的和持久的特征的集体看法,由于其具有内部整合与外部适应的作用,而成为理解组织行为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浙江省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80户社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定情况。实证研究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认定上具有混合性;“功刺主义”和“标准规范”双重认定的共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赖以生存的独具特色的方面,也是区别于其他组织形态的重要来源;管理者和普通社员具有不同的认定偏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需要合理兼顾和有效管理双重认定。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基础水平是一个地区创新发展的基础。以中央“十二五”规划精神为指导思想,按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科技创新基础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浙江省11个地市的科技创新基础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科技创新基础水平还不均衡,应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创新基础投入,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