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美国对外援助 ,学者在论述时 ,往往侧重于得出结论性的评价 ,如把美国的对外援助与人权外交结合起来 ,认为美国对外援助尤其是经济援助是推行人权外交的工具 ,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 ,美国提出对外经济援助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的经济、政治利益 ,它与人权外交的关系不大。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提出 ,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突破 ,自此美国人的视野更加开阔 ,对外援助政策是实现美国世界霸权的工具 ,无论何时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都是为了维护美国国内经济的持续繁荣 ,国内政策的制定一直是美国政府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2.
从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这段时间里,美国基于其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对各反法西斯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援助。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由最初的有限援助到初步推行租借援助,再到租借援助规模的扩大直至定型。其间,美国军备的建设也呈一个加速度的模式进行,这为盟军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军备基础。  相似文献   

3.
霍淑红 《国际论坛》2013,(3):38-42,80
冷战结束后,美国私人基金会对中东欧国家的援助呈突发性增长,并逐渐形成了一条以培育公民价值和倡导公民参与为目标,以为非政府组织提供培训、项目和资金等支持方式的民主援助路径。美国私人基金会对中东欧国家实施民主援助既离不开美国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民主的现实支持,也离不开全球化全面快速推进所提供的机遇。它们行动的理论依据为公民社会的成长是民主的基石。它们的民主援助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美国推行民主输出战略和推动中东欧国家的民主发展,但却不是使该地区民主得以巩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外援助是二战以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形式。约翰逊政府时期的争取进步联盟是美国对拉丁美洲农业、工业、住房、教育和卫生等方面进行经济援助的计划,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拉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本质上说,对外援助是美国实现其政治、经济利益的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对外援助是二战以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形式。约翰逊政府时期的争取进步联盟是美国对拉丁美洲农业、工业、住房、教育和卫生等方面进行经济援助的计划,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拉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本质上说,对外援助是美国实现其政治、经济利益的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略论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陈永祥,周琦美援是战后美国推行其对外政策、实现对外战略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以色列的巨额外援来源中,美国一直是最大也是最慷慨的施主。据统计,1948—1987年,美国对以色列提供的援助总额为380多亿美元,占以色列全部外援总额50...  相似文献   

7.
丁韶彬 《国际论坛》2012,(2):67-72,81
作为世界第一援助大国,美国的对外援助很大程度上受到以1961年《对外援助法》为核心的援助法律体系的规范。这一法律体系主要由对外援助的基本法律、对外援助专项法律、其他法律中涉及对外援助的相关条款以及拨款法案四种类型构成。以1961年《对外援助法》的制定和冷战结束为界标,其对外援助立法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当前美国对外援助立法面临着提升对外援助的能力、效果和透明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随着冷战的进一步发展,关、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已经不仅局限在军事实力的较量,第三世界及发展中国家成为其争夺的焦点。对外援助成为美国外交的一个重要工具。肯尼迪上台后,把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放在发展中国家,制定新的《对外援助法案》,把外援重点由军事援助转向经济援助。以《1961年对外援助法案》为开端,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及美国外交政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美国对外援助作为实现其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为服务美国国家利益和维持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9—2019年,奥巴马政府和特朗普政府相继在"亚太再平衡"战略和"印太"战略的驱动下,在资金规模、地缘分布、援助领域、执行机构等方面加强对外援助的"工具化"效用。随着美国亚太政策的调整,太平洋岛国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战略地位和价值显著提升。美国对太平洋岛国援助不仅是维护其地区安全利益、推进外交政策的工具,更是在重要的地缘战略节点与中国进行"大国博弈"、制衡"一带一路"的抓手。深入研究美国对太平洋岛国援助的规模与内容、特征与趋势,不但为把握美国亚太政策的动向提供直观而丰富的视角,也为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规模急速扩大,中国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新兴”援助提供者,对外援助政策制定与管理实施的规范化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新议题。美国长期以来是对非洲实施援助规模最大的国家,其援助政策的演变伴随着严格的法案与协定的更替,确保了援助宏观层面政策与制度的延续性。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千年挑战公司”是美国对非援助的核心机构,保障了微观层面援助项目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估的科学性与透明性。中国在对非援助上具备自身的策略特点与条件优势,但在规范管理方面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在未来的对非援助中应逐步推动援助的制度化、科学化、透明化、多边合作化。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外经济援助始于马歇尔计划,在不同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按照其不同的原则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美国对韩国的经济援助也是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从结果上看美国对外经济援助对韩国经济的崛起曾经起到过十分积极的作用,尽管这与美国的外援主旨存在很大的背离。  相似文献   

12.
对外经济援助是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马歇尔计划的推行,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经济援助,当然在不同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具有不同的特点。意识形态因素、文化因素、思维方式的变化以及国家利益因素是影响美国的对外经济援助的价值取向因素。  相似文献   

13.
美国外交政策信心指数是美国无党派色彩的非盈利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公共议程"联合美国《外交》杂志展开的一项调查。自2005年以来,该调查已发布了7份调查报告并在美国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对其历次调查的基本结构、相关结论及其焦虑指数与构成等诸多方面的分析,探讨美国外交政策信心指数研究的特点与不足及其对中国外交尤其是公共外交研究与评价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日本军部和外务省对“满蒙”的问题在处理方针上意见处于矛盾与统一中。日俄战争后日本推行“满蒙政策”的主要力量有两个:一是代表军方的关东军;二是代表政府的外务省,他们对“满蒙”的侵略方式与行动各有主张。“九·一八”事变后,在对待“满蒙”问题上,代表日本政府的外务省终于被日本的军方所征服。  相似文献   

15.
对于韩国经济崛起以及韩国的工业化进程,学者多侧重研究韩国的政治机制、经济体制、文化背景等内容,从而解释“汉江奇迹”出现的原因及实质。这些解释从不同的侧面对韩国的发展进行了纵向或横向的剖析,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实际上,韩国在开展工业化之初,美国的军事及经济援助曾经起到过非常积极的作用,美国因素曾一度推动了韩国的工业化进程,并促使韩国经济走向腾飞。纵观韩国工业化进程,外援因素的影响是暂时的,韩国工业化的成功更多是依靠韩国人自身的努力,这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外交政策分析(foreign policy analysis,FPA)是从国家层次上来理解世界,不同于从体系层次来理解世界。很多国际关系研究者指出该研究领域对理解国际关系现实的重要意义。本文先综述外交政策分析与国际政治理论的联系及外交政策分析主要理论流派的观点。随后讨论近年来外交政策分析的理论进展给研究者们更全面地理解国际关系和外交决策提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2008年7月梅德韦杰夫总统批准的新版《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系统地阐述了俄外交政策的目标、原则和优先方向,明确地传达了俄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制定国际议程、构建世界新秩序的抱负和恢复自身大国地位的信心。新版《构想》继承了2000年版《构想》的大部分内容,其中包括普京的外交路线和多项政策原则,同时调整了对一系列国际问题和地区的政策立场。未来梅普组合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抵制美国的单极霸权图谋和遏俄战略,致力于同欧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进而共建没有分界线的"大欧洲",进一步深化俄中战略协作和俄中印三边合作,加强联合国的协调中心作用和国际关系中的法律原则、集体原则及多边原则,促进公正民主的国际关系新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1994—2009年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M2、外汇占款及基础货币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双顺差引致外汇储备的大量增长是导致M2增长的原因,外汇占款已经成为央行供应基础货币的重要渠道之一,而国际收支双顺差最终会造成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首次介绍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情况,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正处于重大变革期,需要详细考察主要援助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设置的一般规则,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相应的改革设想.当前,主要援助国在设置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时,通常要考虑内部机构设置方式、技术和资金援助的管理模式、特定领域专门机构和驻外管理机构的设置、对外援助的外包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中国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改革可从完善对外援助管理体系机构设置、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设置驻受援国现场管理机构以及培育援外承包市场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岳麓书院的外语教育开始于戊戌变法时期 ,是湖南新政事业的一部分。由于有专家执掌 ,其组织实施皆有较高的水平 ,符合语言教学尤其是非母语教学的规律。它是千年学府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