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事实考察与价值规范中展开的。历史唯物主义领域彰显出"是"与"应是"的辩证统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逻辑路径。准确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在内容和方法上体现出事实与价值辩证统一关系,洞察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范畴所蕴含的政治哲学向度,是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并不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之前,马克思哲学有过理想主义阶段、黑格尔哲学阶段和"费尔巴哈派"阶段.从思想史的视野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从实践出发来理解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理解世界的一般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既包括认识论,也包括本体论.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唯物主义到历史解释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史唯物主义"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问题的"一部分",而是问题的全部,它是一种新世界观。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总体性质的理解,必须重新回到"历史唯物主义"。为此,我们把它理解为一种建立在感性活动构成的历史(非单纯的实践)基础上的、具有逻辑先在性的"历史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都曾经被单独地用来称呼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名称是怎样产生的?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有许多不同,哪一个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之间关系怎样?实践唯物主义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补充、完善,还是完全推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三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些不同?  相似文献   

5.
解释学本来是一门研究文本理解的具体学科而不是作为世界观的哲学.但是从狄尔泰开始,"文本"概念被扩大到了历史,"理解"概念被扩大到对历史的认识,解释学就发展为一种哲学,而同时哲学也就降为解释学.解释学发展为哲学既不是解释学的进步,也不是哲学的进步.解释学发展为哲学,是解释学在研究对象上的越界.哲学降低为解释学,是哲学在研究对象上的退缩和在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化.解释学只能作为研究文本理解的具体学科得到发展,而哲学应当作为世界观得到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坚决反对作为历史唯心主义哲学的解释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研究的焦点问题在于新唯物主义的"实践"与"历史"形式之争.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历程和内在逻辑进路.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经历了具有内在联结和深层递进的从实践的唯物主义革命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复杂性过程.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的对象是一切旧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革命的对象直接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是立足自身新哲学的内在性革命.从实践的唯物主义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深层逻辑递进的革命实现了哲学与经济学内在融合,新哲学成为"历史科学",打通了通往现实实践的出口,成为彻底改造世界的哲学.实践的唯物主义虽然已经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革命,但它只是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总过程的一个阶段、一个组成部分和基础性环节,因而不能把实践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同视之,从实践的唯物主义到历史的唯物主义的新哲学自身的内在革命才标志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正完成.这一复杂的思想历程表明了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深刻性、彻底性和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体现了马克思哲学的彻底批判精神.我们应该在更宽广的视野中理解马克思所实现的经济学科学转向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特征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元理论问题.早在第二国际时期,梅林和普列汉诺夫等人就制订了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科学阐释方向.20世纪初,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这种"正统"阐释提出了质疑,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头彻尾的哲学".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确立之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特征问题获得了一个"权威性"定论.这一时期,一些苏联哲学家针对"教科书"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反思.在中国,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学科特征问题的讨论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哲学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再度兴起.无论以何种方式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特征,都要以经典文本为依据.这涉及到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时期文本中所呈现出的思想的阶段性、异质性和批判继承性,以及如何在整体意义上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科学二重性".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的主要缺点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仅仅限定在社会历史领域。马克思的能动性思想应理解为主体的能动性 ,实践的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把物质实践理解为解释问题出发点的实践唯物主义 ,也就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的哲学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哲学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中心点。近几年来,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和理论体系的不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与对历史唯物主义形成标志的不同理解有关。探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标志,不仅有助于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所实现的革命变革的实质,划清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界限,而且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改革,更好地发展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1.
斯大林对马克思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是一次"全面修正",而时下国内"马哲"界许多著名学者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又是一次"根本性误读"."卡尔哲学"绝对不是任何形态的"唯物主义",而只能是"实践人道主义"和"实践唯心主义",是不同形态的"人道主义"哲学理想的交换和发展.其"人道主义"的心路历程是:"自我意识的自由人道主义"、"社会批判的自由人道主义"、"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出发的人类解放的人道主义"、"积极的彻底的完成了的实践人道主义"、"社会化了的人类的人道主义"、"个性的个人的人道主义"、"每一个人自由发展的人道主义"、"在每个人自由发展基础上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人道主义"、"自由个性的人道主义"、"自由王国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逻辑必然,是唯物史观的伟大理论创新。这一创新主要体现在4个层面上:(1)科学揭示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要求,突破和深化了唯物史观的生产力理论;(2)精辟阐明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3)深刻阐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拓展和升华了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理论;(4)把唯物史观创造性地运用于立党治国的伟大实践,赋予唯物史观鲜明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 ,它不仅坚持和丰富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并且把这些相关的原理统一起来 ,形成了一个精辟的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又从理论上丰富、发展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时代背景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新实践,以党的价值实践的表述形式,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现和价值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是价值表述与科学方法的有机统一,是党的价值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国内长期以来形成的把“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历史观”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或说成是马克思学说的哲学灵魂,这其实是对马克思学说的误解。所谓“历史唯物主义”根本不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也不是社会历史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即“历史哲学”。它仅仅是揭示“史前社会”人被“物化”方面的事实之科学方法,主要是研究资本剥削所形成的总的科学观点,根本就不是哲学。马克思的哲学理想只能是“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和“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6.
“自我中心困境”是唯心主义用来反驳唯物主义的重要武器,传统唯物论之所以陷入困境源于它的二元论预设。现代物理学革命进一步加深了传统唯物论的这种困境。实践唯物主义根本克服了传统唯物论的局限性,为走出“自我中心困境”找到了出路。  相似文献   

17.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文化"和"自然"的线索是缺失的,从而用文化、社会劳动和自然三大主题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解读。生态社会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中含有诸多的矛盾和不足。但我们应当正视生态社会主义者的洞见,在争鸣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以在历史观上的重大突破为前提的,对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从唯物史观的全息背景和多维视角解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发展.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论的再深化;社会经济结构理论的重大突破;社会文明理论的重大创新;对历史发展精神动力的再升华;社会价值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理解已经进入到第四个阶段,即历史唯物主义的阶段。但是只有意识到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本质以及它作为世界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本性,才能真正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内涵,也才能将我们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区别开来,避免重回以往理论的窠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