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政治态度是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态度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政治态度的形成依赖于内部心理机制,心理机制在大学生政治态度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重视大学生政治态度形成中心理机制的引发,实施与“心理机制”相协调的政治态度教育。  相似文献   

2.
从众心理是大学生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消极的影响,同时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大学生的从众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利用从众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促进作用,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和契机。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是否接受、认同并践行教学内容。接受心理机制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促进教育教学内化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倡导的思想原则、政治导向与道德规范,只有被大学生认知、接受,进而才能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体系和行为选择。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理机制研究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提高的重要环节,通过正确把握接受心理机制诸要素及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的影响,提高接受的效果及其满意度,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良好的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化,包括社会成员在政治体系中持有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政治文化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支持:政治文化的研究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提供依据;政治文化的研究路径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启示。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又呈现着多样的面貌。研究知识分子的政治文化,即从这一新视角为思想政治教育揭示了这一群体的需要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此为依据,引导知识分子的政治心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政治心理学中的态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政治心理学引入“态度”研究,既是社会心理学态度研究扩展的结果,又深化了社会心理学对“态度”的认识。同社会心理学一样,政治心理学对“态度”概念的界定,不仅包括对“什么是态度”的认识,还包括对“态度怎么样”作具体的分析。本文从态度的结构和基础、态度的改变、态度的结果等三个领域展开对政治态度的研究,并将对态度的测量作为态度界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分析,为人们对政治态度的认识提供一个较为完整和全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学生于部是一所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该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耍做好学生干部的引导工作,必须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实际工作能力,要从态度人手。所谓态度,是人的高级心理活动,是指个体依据自己的观念体系对外界对象(人、事、物、观念等)所持有的较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所构成内在心理倾向。一般说,态度包括三种心理成分,即认识因素、情感因素、意向因素。态度所包含的三种成分,一般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以…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以前,有一段时间,思想政治工作无论就其社会声誉,还是实际效果,都可以说降到了低谷。笔者认为,出现那种情景的原因除资产阶级自由化等因素影响外,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心理因素。 1 态度,是指人们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它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向因素所构成的,它的形成以需要为基础,它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的心理及行为发生重要作用。首先,态度决定着主体对外界的判断和选择。一般情况下,态度形成以后便成为个人的习惯性  相似文献   

8.
ELM理论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说服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说服教育机制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客观现实,改变他们的态度,引导其态度和行为趋向于说服者预定方向改变的信息传播过程。ELM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态度改变模型,提出影响人的态度变化的中枢说服和边缘说服两条路径。在路径的运行过程中,揭示了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实现程度、教育客体的生成能力以及对教育环境的嵌入程度、教育信息的运行状况,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张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基于说服路径机制的运行而实施相应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9.
试论思想品德的内在结构与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品德实际上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的,由心理、思想和行为等三个子系统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现实生活中,只有针对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出现 ,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倾向、价值观念、心理发展、行为模式等方面。使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观念上创新、内容上创新、方法上创新 ,发挥互联网的积极因素 ,消除互联网的负面影响 ,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职业态度是馆员从事图书馆工作经验积累而习得的心理倾向。馆员态度在馆员的行为和品德中具有重要作用。态度管理是目标化、组织化的调控措施及其实施过程。从职业激励机制、图书馆文化氛围、职业态度培训、共感能力、消极态度转变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馆员态度管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个体说服传播需要根据说服对象个体,对说服目标的态度类型、情绪状态、自信心强度等进行说服前的时境与话题设置。态度改变理论中有关说服对象的态度类型、情绪状态、自信心的理论假设为时境与话题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评价理论对英文求职信进行态度资源评价意义的分析,发现求职者在信的各部分使用不同的态度资源传递积极的评价意义,影响读者/雇主的态度并努力与之构建和谐一致的人际关系,证明了评价理论是强有力的语篇分析理论,也有助于指导英文求职信的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4.
"教师职业态度"问卷由职业认知、职业声望、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倾向、职业吸引五个因素组成,共28个题。本研究被试为城市中小学教师,共472名。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职业态度总的情况较好,约有一半以上的被试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只有极少数被试持否定态度。职业吸引有一半教师不认可。不同性别、不同学校(小学、初中和高中)、不同教龄教师职业态度都有一定的差异。不同学历教师职业态度无差异。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教师职业态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不能不受自己态度的影响,态度是最为常见的也是极其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积极稳定的体育态度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调解着人对体育项目或参与的行为选择。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在查阅有关社会心理学、教育学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调查了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并从高校体育教学的角度探讨了培养大学生体育态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粤西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从而为开展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粤西高校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2.9%的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持肯定或理解态度,61.1%的大学生对自杀者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大一学生比大四学生.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上持更否定排斥的态度;自杀态度与社会支持存在弱相关。  相似文献   

17.
《评朱熹对史学的基本态度》一文认为朱熹鄙薄读史治史,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此观点不够客观公正,原因有三:一是脱离朱熹理学思想来观其史学,未得其要;二是孤立片面地看待朱熹的史学思想,忽视了其提倡、研究史学的一面;三是没有客观地正视朱熹的史学成就及对后世史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评价理论中的态度、介入、级差系统与文本的文体风格、审美价值密切相关。因此,评价理论与翻译实践、翻译批评也存在紧密关联。诗歌英译的关键是将原文的“美”移植到译文。然而,因主体差异,译者与原作者往往对同样客体持有不同的评价态度。以《钗头凤》三个英译本为例,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作者与译者审美及价值观的异同,探索衡量译文质量的有效标准,并以此探究评价意义承载的文化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文化要义》看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要义》是梁漱溟重要的著作之一,在《要义》中,他以"人生态度"作为文化的核心内涵,全面分析了造成中西不同人生态度的决定因素——社会结构,认为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西方社会则个人本位、阶级对立。由于中西不同的社会结构遂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表现为理性与理智、非宗教与宗教。肯定了中国文化的理性精神,指出中国文化未来应走之路向是接受西方社会的科学与民主之用,来滋养中国文化理性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