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团扇,是一种在我国流传较为久远的应用型器物,在时间的斗转星移之间,团扇的应用功能逐渐淡化,更多的被赋予了装饰的功能。团扇,这种承载者数千年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物品,与古典舞柔美、韵动的特点在审美认知中有着高度的和谐,因此,团扇也尝尝被用来作为古典舞表演的辅助道具。本文主要从团扇的审美角度出发,探究如何灵活运用团扇进行古典舞表演。  相似文献   

2.
洱源乳扇香     
“邓川弓鱼美,洱源乳扇香”.这是流传在云南民间的一句俗话.人们将洱源的乳扇同名闻遐迩的洱海弓鱼相媲美,足见乳扇是多么美好的食品了. 奶制品乳扇,是白族人民的风味佳馔,素以洱源所产,最为地道.洱源,顾名思义——洱海之源的意思.它青山环绕,清泉汨流,气候温和,水草丰盛.境内富有三江(弥苴河、永安江、罗莳江)、三湖(茈碧湖、西湖、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回教教胞们:在这“长期抗战”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处在后方的教胞,应作一种精神之战——就是给国家和前线将士们作一种胜利的祈祷。这种祈祷就是总裁说的:“我们的抗战精神重于物质,要以我们的精神来战胜敌人的物质之战。”也就是“买克图巴”经上所说的“无形之战胜于有形之战,精神之战胜于物质之战。”昔日,穆圣为教战争时,曾以一般贫弱的迁士们(由麦加迁到麦地那的教胞)作这种祈祷胜利的活动,而得到了最后胜利。真主在《古兰经》启示我们“被压迫继而被侵害者,施以同样报复,走得真主之禁助”(二二:60)。这就是…  相似文献   

4.
趁工作之便,到了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听说这个县的高洞公社野季寨子的苗族社员割罢新谷,“吃大新”,要放牛打角。这可是难逢的机会,于是我立刻赶去观奇助兴。那蜿蜒的山路上,走亲戚、看斗牛的苗族社员可真多。他们一般都身着一色蓝布衣裤,而妇女们却穿着右怀开襟短袄,戴周围镶彩色花边的绣花围腰,头上的蓝布帕子搭成尖形,缠着两条绣花飘带,走起路来一扇一扇,象飞一样,煞是好看。那些走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围绕着戏剧《桃花扇》中的重要道具"桃花扇"是折扇还是团扇的问题,出现了一些争论。本文通过《桃花扇》剧本内容推测现存版本中此扇设定为白纱面、斑竹骨的折扇,并根据原著及相关作品推测《桃花扇》早期版本与今本不同,不排除早期版本有其他设定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七月的洱源坝子,田里的齐刷刷的水稻,宛如大幅绿色的地毯,从西山之麓直铺到东山脚下。在一条条长着茸茸绿草的田埂上,在路旁沟边长着青草的地方,一个个面带喜色的白族社员,牵着一头头膘肥毛亮的奶牛在放牧。白族聚居的云南省洱源坝区,向有“奶牛之乡”之称。这里的白族农民有着饲养奶牛和挤奶、制乳扇的悠久历史与丰富经验。据当地县志记载:“凡家养四牛,日产乳扇二百张,八口之家足以扶养矣”。这一带虽然没有宽阔的牧场,但是多年来小春作物有七成左右种的是蚕豆,为奶牛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饲料;从阳春三月到金秋十  相似文献   

7.
清代新疆马厂制度研究王东平新疆自古盛产良马,清朝统一新疆后,由于军事、屯田、交通、邮驿的需要,对新疆马政尤为重视,一方面同准噶尔、哈萨克等游牧请部进行绢马贸易;另一方面也在北疆等地建立官营马厂,“马政之得失,首视乎牧场”①,马厂作为清代经营西域的一项...  相似文献   

8.
KHROM词义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Khrom)一词,至少在十几份敦煌藏文写本中出现过。按现代藏文理解,其词意大约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曰“市场”、“集市”、“众人集中之处”、“城市”;二曰“军队”、“军旅”。因此,国内外藏学家们通常译成“市场”,也有译为“军团”的。在著名的吐蕃编年史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出现在鼠年(公元676年,唐高宗仪凤元年)条,其中讲到:这年夏天,吐蕃大相赞悉若引兵至突厥,国内外藏学家对这句话的翻译主要有以下几种:1、“东布前往赤雪湖参观市场”;2、“(赞悉若)向赤雪城供菜”或曰“董卜躬自收克热木”;  相似文献   

9.
我国苗族,有着悠欠的古文化历史,这是学者们所一致公认的。但对历史上一些具体问题,看法并不一致。笔者近年来学习苗族历史的材料,进行广西民族文物的搜集研究工作,有几点肤浅的学心习得,冒昧的写出来,以便向专家学者们请教。一、苗族族源问题、关于苗族的族源,迄今大致有三种意见:1、源于“三苗”,清人的著作大都持此看法,《续文献通考》集中这些意见说:“苗、古三苗之裔也,自长沙沅辰尽夜郎之境多有之。”就是这派意见的代表。2、源于髳[注]人。此创于章炳麟氏,他在《检论》  相似文献   

10.
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以女性特有的笔触,在其诗中浸入中国文化的玉乳琼浆.对她诗歌英译的探讨,足见薛涛诗中中国文化的涓涓细流已经或将会怎样渗入译语国家.她诗中的"同心结"、"合欢扇"等文化内涵以及她的"松花笺"、薛涛井等所富含的文化魅力无不让译诗读者倾倒.薛涛诗英译能促进中国文化快速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哈达”,藏语“礼巾”之意。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礼仪用品,现在已成为藏族人民生活中最普遍而崇高的礼品。“哈达”是用丝绸或绢纱做  相似文献   

12.
一杯高浓度的“理论之汁”当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毛公宁拿到这份由福建民族工作者提供的“新话语”时,他除了渐渐掂出这张“理论清单”的份量,同时还感受到了来自东南沿海的独特的敏锐之风。而后者,似乎让他感触更深。“一些重大的命题被福建民族工作者提出来了!”他说。“十六大以后,各地的民族工作者都在思考着与民族工作相关的课题,但看来福建的反应是最快的,动手是最早的,而且他们的思考也是非常深刻的。”事实上,福建民族工作者提供的这些“新话语”尚不仅仅是一杯高浓度的“理论之汁”——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些…  相似文献   

13.
“捣衣”、“砧声”者何──从民俗一辩李雄飞民俗即民之俗,根子就在老百姓的生活里扎看。唐诗中“捣衣”、“砧声”两词,名家们解来释去,总因时序上隔着一千三百余年的晨霭暮烟,令人看不见“证物”而只能模糊不清了。小时候笔者在陕北,无数次见过妇女们浆洗衣裳。浆...  相似文献   

14.
<正> 兄弟姐妹联名通道侗族自治县黄土乡侗族有兄弟、姐妹联名之俗。如长子名“水权”,次子取末尾一字,名“权学”,三子联名“学兵”;姐妹亦联名。如长女名“培凡”,次女联名“凡花”。有的家庭兄弟、姐妹联名,如长女名“培颜”,次子联名“颜权”,三女名“权水”。这些是原始氏族制的遗俗。陪嫁田侗族姑娘出嫁可得到一份“陪嫁田”,其数量视娘家田产之多寡而定,约  相似文献   

15.
雨蔚 《民族论坛》2005,(5):26-27
三月的江南,飞花流翠,风不仅仅是柔了,而且是粘了,粘住过客的思念;雨不仅仅是细了,而且是韧了,缠成线儿将我们前世今生的情缘连接。许多时候,我都这样认为,对于我来说行走其实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思维、感触才是我整个旅途中必由之途径或历程,如同前世之情缘,今世之香梦。断桥上千年等一回山外青山楼外楼,一座断桥连接的是一份等了千年的爱情,两条长堤延续的是一份风花雪月的浪漫,三潭映月映照出的是一份心心相印的诗情画意“。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孤山明月前。“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相宜是唐诗…  相似文献   

16.
魅力四射     
易子  曾继祖 《民族论坛》2003,(10):33-33
“我家住在水风井,是吃怡丰斋的月饼长大的,1945年旅居美国以来,一直惦念着怡丰斋,特别是中秋节。这次回美国,我特地买着回去给亲朋好友尝尝,以解思乡之情。”(《游子情系老字号》曾继祖《当代商报》2002、9、21)一个老店,因其老而让故人多了一份情愫,也让今人多了一份信赖;它能老而不衰,用的是功道、诚义与毅然决然的坚持。终于,在当今“欧风美雨”席卷而来的现代都市,它给了中华民族一份沉潜,一份知心知胃的熨贴,真希望老店能永远——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养鸡史中,不少优良品种是少数民族培育出来的。晋郭义恭《广志》载:“鸡有胡髯、五指、金骹、反翅之种。大者蜀、小者荆。白鸡金骸者、鸣美。吴中送长鸣鸡,鸡鸣长,倍于常鸡。”这是我国最早的一份鸡品种名录。  相似文献   

18.
徐来 《民族论坛》2006,(7):59-59
中国人向来喜欢以数目字论英雄。这种习惯与评书这一艺术形式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密切。因为缺乏个人英雄主义的土壤,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孤胆英雄”并不多见。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崇拜的一些特殊作用,我们更常见到英雄豪杰们,被用数目字组织起来。颛顼帝喾之子“八元八恺”、文王征召的“四臣”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数字英雄”了。其后,“淮南八公”、“竹林七贤”续写了数字英雄的文化意义。评书艺术诞生以后,这种以数目字论英雄的方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一部故事中出场人物过多时,听众很容易因为无法辨识角色而混淆情节。而通过数字…  相似文献   

19.
《大公报》是一份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报纸,迄今已有103年的历史,曾被学界泰斗方汉奇先生称为“中国新闻界的老寿星”。目前香港版的《大公报》仍在出版,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提起《大公报》,人们更多想到的是张季鸾、王芸生、范长江、彭子冈等人的名字,而作为《大公报》的开山鼻祖,英敛之这个名字已鲜为人知。英敛之其人:“逼”出来的文武全才青少年时代的英敛之可称得上是“文武全才”,不过这个“才”是被“逼”出来的。英敛之,姓英名华,字敛之,又号安蹇,满洲正红旗人,1866年生于北京(一说为1867年)。幼年家贫、出身寒微的英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仪式文本、敦煌文献及藏文历史典籍等资料,阐述玛卿伯热(rma-chen-spom-ra)即阿尼玛卿(a-myes-rma-chen)山神在前佛教时期作为“央拉”(g·yang-lha)的神灵身份,认为正是“央”(g·yang)的世俗概念和“恰”(phywa)神的神话体系建构了阿尼玛卿等作为丰产之神的身份,这一身份的产生与神圣王权(Divine kingship)有着深刻渊源,不同于后期其作为“菩萨”而具有求赎身份,由此揭示阿尼玛卿山神的古老性并就“央”的具体仪式和神话叙述,探究了“央”仪式与藏族牧业社会物资的密切关系,并引发了“央”与“玛纳”(Mana)、“索南”(bsod-nams)(福气)等概念的延伸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