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施就业优先的政策是2019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稳就业"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标。"稳就业"的内涵丰富,主要包括:调查失业率维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力争劳动参与率稳中有升,以及工资水平的平稳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稳步提升。要继续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建立并完善失业预警体系,加强积极就业政策的协同,并进一步消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在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时,要准确识别失业性质,根据其特点来推进相应的政策实施,并要注重发挥失业保险制度这一社会安全网的兜底功能。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当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我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造成新增就业难度加大,劳动者失业风险增加。为此,我们必须站在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高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增长。鼓励创业是带动就业、扩大内需的最积极、有效和主动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莫荣 《中国劳动》2010,(1):6-11
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冲击之大,前所未有,导致企业现有就业岗位大约减少8%,城镇失业率上升,这是最近6年来未出现过的情况。在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冲击中,农民工首当其冲,城镇失业率上升,困难群体就业更加困难。城镇就业需求减少导致大学生就业矛盾更加突出。为此,中央政府确定了2009年中国经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基调,进行了4万亿投资,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上述政策的作用下,就业形势已经开始好转,实现新增就业110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010年,中国就业总体状况将有可能好于2009年,但结构调整的力度将增加结构性失业的风险,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将增加就业工作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2012年,巴中市把统筹城乡就业作为推动"两化"互动、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全市城乡劳动者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11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69万人,同比增长12%;失业人员再就业9600人,同比增长13.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8%。该市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激励就业,将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政策覆盖范围,创造了更加公平宽松的就业创业环境。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就业,城乡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不断提升。强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积极为城乡创业人员提供服务,有效提高了创业成功率和稳定经营率。深化劳务开发转移就业,劳务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蔓延,新增就业难度加大.劳动者失业风险增加。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稳定就业局势,对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就业工作通知如下:一、紧密结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一)切实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江安县立足县域实际,全力推进就业优先战略,从"三个结合",即:促进就业增长与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解决就业问题与实现充分就业相结合;扩大就业规模与提高就业质量相结合着手,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就业长效机制,有力地破解了"就业难"的突出问题,为江安百姓们架起一座就业金桥。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以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以"稳就业、促就业"为核心的政策文件,整体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就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需要看到,我国的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基本态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未来新的经济环境、新技术变革和新业态发展都会对我国就业带来深刻影响,必须高度重视,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才能有助于推进供给侧改革,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GDP就业弹性下降的一些积极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为什么经济高速增长,失业问题却愈加严重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一般是正相关的,经济增长会提高就业水平、减少失业率;从生产函数分析也可以得出同样结论,因为GDP增长是资本深化、就业增加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总会带来就业的相应增长。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经验表明,经济增长却与就业增长具有很大的非同一性,一方面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却是失业和下岗问题愈加严重。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具有很强的非同一性的主要原因是GDP就业弹性的下降,使经济增长没有带来就业的同步增长。GDP就业弹…  相似文献   

9.
发展非正规就业要创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1995年,联合国世界社会发展首脑会议<宣言>就提出,要"将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政策的一个基本优先目标",建议各国实行"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创造就业机会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非正规就业方式日益引起国际劳工组织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0.
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近日指出,一定要重视发挥城市在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张小建说,城市是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主要依托,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贯彻、工作的落实、效果的好坏,都主要体现在城市。发挥城市推进就业的作用,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的协调发展。要结合实际开发就业岗位,积极拓展就业空间,推动灵活就业用工形式,不断扩大就业领域。要全面落实政策,搞好服务,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要加强社区平台建设,积极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发挥城市推动就业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既是促进我国新时期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就业增长的主发动机,也是我国新时期推动就业促进工作的有力抓手。目前我国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政策环境、落实以及服务等方面仍有待改善。对此,要不断加强五大体系建设;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创业计划和措施;强化创业培训的有效性,提高创业服务效率;完善和落实重点扶持政策,建立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安锦  王涛 《中国劳动》2015,(4):17-20
应用相关财税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及提高就业水平,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引入企业解聘成本函数,建立一个基于厂商视角的雇佣模型,来分析企业最优的雇佣决策。在此理论基础上,在居民消费、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市场、就业促进法、资本税方面提出了促进就业的财税政策改进倾向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与从业人员的增加有较强的相关关系。从理论上看,经济增长能引起就业规模的扩大,经济衰退会导致就业规模的缩小。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就可以增加就业岗位,防止因经济衰退而导致失业激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业人数也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4.
部委传真     
经济政策要考虑降低失业率3月3日,劳动保障部专项课题研究小组发布《发展战略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研究报告》,对促进我国劳动者就业给出建议。专项小组表示,从我国社会经济政策整体把握,要将是否有利于促进就业作为制定、实施和调整社会经济综合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核心内容。在制定和调整综合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促进就业的需要,使政策实施的结果更多地促进就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关心的热点,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而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分析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经济有效增长、增加经济对就业的溢出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详实的数据,运用就业弹性系数指标,从总量上和三大产业结构发展上对南通市的经济增长和从业人员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关键点、动力源、新渠道、新手段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转型,而且已经波及民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应当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将开发新就业增长点和创新就业模式作为长期的就业政策,开发公益就业、灵活就业、绿色就业、远程就业、创意就业等新就业增长点,对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和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杭州市为例,探讨开发就业增长点的渠道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2010年,继续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和稳定就业的政策,我国就业市场呈现继续向好的态势。用人需求和求职人数同比仍有较大幅度增长,三季度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31万人,为全年目标的10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在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在我国全面实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中,就业任务极其繁重,要把就业作为宏观经济发展优先的目标,必须做到:一是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格局,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二是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与财政、金融、产业等政策相协调,形成促进就业的综合性经济政策体系;三是根据实现更加充分就业目标的要求,确定经济发展速度,进行宏观调控要防止失业风险;四是持续加大对就业的资金投入,形成公共财政保障、社会各方面多元化投入的机制;五是把就业效应作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最主要指标,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老龄化具有形成时间短、发展速度快、人口规模大,"未富先老",城乡与区域不均衡,老年人口教育水平偏低等基本特点。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就业的挑战,要加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供给的良性互动,既要有利于促进充分就业,也要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好包括老年人口在内的各类人力资源;要立足区域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支持中西部地区就近利用大龄劳动力和适度引导部分劳动力回流;要把握老龄人口增长机遇,推动"银发"产业发展;要加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协调性,既帮助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稳定就业,又促进更多大龄和老龄劳动力在农村就业创业,保障农村老年人口的就业需求和可持续生计;要加快制定促大龄和老年劳动力就业的制度供给和能力建设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劳动》2002,(4):10-12
三、对策建议 (一)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组织,鼓励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 在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下,还要扩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作用.要鼓励发展各类吸纳劳动力能力强的经济组织,特别是中小企业、微型企业、非正规劳动组织、劳务派遣组织.对自谋职业、创业、灵活就业的劳动者,实行积极的扶持政策,调整不适应的劳动保障制度,调动他们实现就业的主动性、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集中表现为"高供给下的招工难"与"高需求下的就业难"同时并存,并在产业、城乡、区域、群体、素质以及劳动力内部等多个维度和层面表现出来。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匹配、转型期经济社会阶段性特征、公共政策与服务不足以及社会观念滞后实践发展等是造成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对就业结构性矛盾,需要建立完善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联动机制,促进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调整教育结构,加快培养大量高质量技能人才;推进城镇化和区域均衡发展,加快市民化进程;实施援助和开发并重的就业政策和公共服务;建立多方参与的促进就业与职业培训合作机制;实施提高就业质量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