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村政策执行偏离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基层组织体制、机制和行为存在缺陷,政策执行资源不 足,政策对象抵制以及政策本身的适当性存在问题,为此,应从基层政府体制入手,改进政 策执行方式,完善政策监督机制,优化政策执行环境和资源环境,促进农村政策的有效执行 。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我国农村政策在贫困村实施情况调查的总结,本研究发现农村政策在贫困村的覆盖率普遍不高,政策设计过程中的考虑不周排挤了贫困村的受益,贫困村农民对政策的知晓程度和满意程度也普遍偏低,农村政策对农村反贫困的作用受到了其政策设计和政策实施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农民、基层干部、基层组织、地方政府是农村政策过程的四大主体,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村的重要政策环境,他们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农村公共政策落实.此外,政策自身的缺陷也是农村政策难落实的重要原因.只有不断提高农村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提高政府政策执行力、提高农民政策水平、提高政策强制力、建立考核协调监督检查机制,才能发挥农村政策优势,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会政策的发展与完善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实现。现阶段,各类农村政策在实施和执行过程中都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农村精准扶贫政策执行偏离目标,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管理缺位,农村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行为主体意识滞后,农村计生政策推进缺乏监督等。改进和完善农村社会政策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建立政策执行与监管的法律法规,全方位梳理和健全现有政策,完善相关社会政策的评估与监督机制,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并建立问责、责任追究机制;在管好用好现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整合扶贫帮扶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各类资源,构建以政府为主体、专项开发试点项目为载体、各负其责为原则的资源平台;规范农村相关机构和部门的工作程序,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进行核准和审查有关信息;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同时加大各种政策的宣传力度,强化参与主体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量文献综述,结合多年的农村调研实践,文章回顾了几十年来我国农村政策的演变历程,梳理了有关中央文件的出台过程,提出我国农村政策决策的形成存在8种模式,借助案例比较法,就8种决策模式的形成机制及政策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分析其发展趋势提出公众参与模式和多元化智囊型模式将成为未来我国农村政策决策的主要模式,农村政策决策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6.
政策从出台到普及有一个逐步扩散的过程,其中区域内纵向扩散受不同层级政策主体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影响。在农村地区,文本性的政策内容传达至基层政府及基层干部后“悬浮”难以下沉,使底层受众对政策了解不充分、对基层政策传播工作不满意、行动上的政策响应度较弱。分析表明,干群关系疏离、意见领袖“位移”、农民缺乏主动获取政策信息的动力和能力、基层政策传播者缺位是导致农村政策“悬浮”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从发挥传统组织传播机制的作用、引导大众传媒发挥在农村政策传播中的积极功能、完善农村政策信息反馈机制、提升受众获取政策信息的能力和动力等方面加以改进,以促进多方政策主体的信息流通与互动。  相似文献   

7.
指出社会建构论为政策执行过程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认为社会建构论强调现实的社会建构性与行动者的主观能动性,主张行动与规则之间的构造关系;在政策执行过程研究中引入社会建构论,通过展现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行动者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及其他们之间的多元互动关系,不仅有利于揭示现实的政策执行过程,而且有助于重新认识政策文本与政策行动、政策执行与制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因政策差异而呈现出动态性和复杂性特征。分析典型政策的执行过程,总结政策执行过程的影响因素,对于深刻认识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复杂性,改进政策执行过程、增强政策执行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农村厕所改造政策是当前中国各地正在推行的典型政策,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借鉴政策执行系统模型分析发现:政策执行资源、机构特性、系统环境以及政策执行者的价值偏好等因素,是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农村厕所改造政策执行成效的影响更为显著。自主性政策执行、曲解性政策执行以及象征性政策执行现象,导致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问题突出。据此,提出了矫正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增强政策执行效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课程政策执行是课程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课程政策目标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课程政策执行。当前我国对课程政策执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执行力的研究、课程政策执行范型研究、影响课程政策执行的因素、课程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课程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提高课程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建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从中央与地方政府博弈的视角看环境政策执行的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出台的环境治理政策,在实际执行中并未取得其应有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环境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被"异化"。中央与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政策制定的不完全性等均是导致环境政策执行"异化"的潜在因素。通过分析环境政策执行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机理,可为我们纠正执行"异化"现象提供一个基本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党和政府一直高度关注乡村教师发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新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师政策彰显出如下价值取向:致力于制定公平、普惠的乡村教师政策;追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目标;凸显促进乡村教师发展的政策理念。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如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城乡教师流动以单向为主、教师职前培养呈现同质化倾向等。未来,在政策设计上,应更加重视培植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在政策制定上,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机制;在政策实施上,不断推进城乡教师发展一体化进程;在政策保障上,进一步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增强其对乡村教师政策实施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各项农业政策在农村落地开花。然而政策文本制度与现实执行层面存在巨大反差,出现了冷热两重天的政策执行悖论:一方面是基层政府各项农业政策执行得热火朝天,另一方面是农民等基层政策参与者对农业政策执行的冷静观望甚至漠不关心。以理查德·马特兰德的模糊-冲突模型为分析框架,分析W县Q镇农业政策执行过程,探讨科层制结构下的行政性执行、政治锦标赛下的政治性执行、积极惯性下的实验性执行、亚瘫痪状态下的象征性执行,发现:在模糊性较低的自上而下执行路径中,基层政府面对层级压力和政绩考核,一般通过树立样板的典型性执行和扶植精英的替代性执行来完成政策目标;而在模糊性较高的自下而上执行路径中,基层政策目标群体因为参与感和主动权的缺失,最终通过各种形式主义来消极应付性执行和机械象征性执行。此研究进一步解释了农业政策执行悖论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资源整合、利益均衡、农民参与、多元联动等提升基层政府农业政策执行效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下的农村环境政策创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与乡村、环境与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农村环境政策何去何从?文章首先 分析当前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面临的压力,接着从环境政策体系及个别具体的环境政策两个方面对环境政策在农村 的不适应性进行分析,最后从移植成功的城市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环境立法、向引导性环境政策转移及建立“谁受 益、谁补偿”的环保新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农村环境政策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围绕连片特困区L县的产业扶贫政策执行过程,旨在探讨县域内产业政策执行行为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县域产业扶贫既是回应县域产业转型的客观行动,也是顺应地方考核的政绩冲动,由此造成“脱节”现象。(2)政策执行中,县委县政府试图运用“超常规施压”和“超常规问责”的双重压力机制推动政策实施;而乡党委、政府以及县直部门则在双重压力机制下陷入三重困境,并引发策略性应对机制;乡政府为了走出困境将扶贫压力向村两委传导,引发村两委干部的选择性阐释机制。(3)政策执行中的多重行为差异根源于政策本身的缺陷、政策执行者的风险规避和自有余地以及行政体系运作特征与乡土社会运作模式的不适应。  相似文献   

15.
对海南省黎族边远农村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落实进行调查,解读了当地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希促进边远农村少数民族教育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农村公共政策在陕西执行的现状及实施效果的基础上,讨论了陕西实行农村公共政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及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分析认为,应从灵活运用政策、改革财政补贴方案、完善政府监督及培训、加强政府宣传、严格惩罚制度5个方面着手,提升农村公共政策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可行能力低下作为确定贫困人口的标准,利用满意程度评估方法对湖北省英山县4个村庄308份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受访者的年龄、有无信仰、是否了解扶贫开发政策、家庭收入是否受到农业扶贫开发政策的巨大影响以及扶贫开发政策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等因素对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正向的影响。基于此,提出政府应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及执行力度,按照有利于贫困人口的导向积极推进扶贫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18.
从目标框架、政策措施和运行机制三个维度,对2013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调整动向进行梳理。在目标框架上,欧盟农村发展政策目标框架调整确定了六大优先资助的领域,具有全面性及系统性特征;在政策措施上,欧盟在原有对农村发展政策的支持基础上,就应对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险管理、加强合作及向非农活动的多样化拓展等政策进行调整;在运行机制上,欧盟在实施农村发展政策过程中采取的资金预算机制设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及灵活性。这些政策调整对面临着相似农村发展问题的中国有较大的启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救助不仅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政策性举措,而且是改善农村民生、维护社会公平的基础性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农村社会救助政策先后经历了探索阶段、缓滞阶段、改革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已形成较为科学完备的政策体系,并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即政策顶层设计从粗犷走向精细、政策实施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政策目标从生存型走向发展型、政策格局从城乡二元分割走向城乡一体化。中国农村社会救助政策运行取得的主要成就在于:实现了政策制定理念与时俱进、促进了新旧政策整体转型、维护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救助机制不断完善;从中概括的基本经验有:坚持救助政策与经济体制相适应、注重救助主体多元化、突出救助政策综合性、强调“输血”与“造血”并举。从现实出发,农村社会救助政策运行中存在着救助资源短缺、相关法律欠缺、基层力量薄弱、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迫切需要稳定救助资源供给、推进法制化进程、增强基层执行力、促进信息化建设,以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救助成效,保障困难农民共享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