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咸美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Z1)
十月革命胜利至今已有75年,但是对其历史必然性的争论仍未停止。当代西方众多研究者认为十月革命是“革命唯意志论”的产物;前苏联史学家普遍认为,俄国已发展到资本主义最高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十月革命是俄国社会合乎规律发展的结果;苏联解体后,一些人认为十月革命是“列宁主义的产物”,怀疑十月革命,咒骂十月无产阶级革命是反民主政变;我国史学界普遍把十月革命看作是马克思所揭示的历史必然性的直接体现。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行和专家。一十月革命在饿国爆发决不是偶然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俄国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列宁指出:“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就不能取得成功。”但是决不能人为地拔高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得出“十月革命是俄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的公式。列宁在 相似文献
2.
十月革命的爆发不仅激发欧洲诸国出现了革命高潮,而且对包括伊朗在内的亚洲各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十月革命不仅获得了伊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唤醒了伊朗进步人士的革命觉悟,而且加速了伊朗共产党的诞生,直接催生了中东地区第一个苏维埃革命政权“波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相似文献
3.
堵晓东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3,(2)
1917年11月7日,俄国人民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在俄国和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在当前风云多变的国际形势下,重温这段光辉的历史,对于我们清醒认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尤显重要。本文试图在对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再次肯定其伟大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旭送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6)
中华民族历史理性的崛起发端于周代。历史理性之所以在周代崛起,除了统治者提倡的因素之外,还有两个文化因素为之奠定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一是人文色彩浓厚的"神道设教":在周代披着宗教神学外衣的"神道设教"除了向世人灌输的迷信观念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将大量有功于民的历史人物列入祀谱,以推行教化,它向人们传递的是一种继往开来的历史理性。二是周人对典策的高度重视:周代典策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和政治管理经验,它在周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举凡重大事件,统治者必定向历史典策中寻找依据。典策在当作行政运作的依据的同时同样培养着周人的历史理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于是,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就应当与人类的科学认识相一致。我们在深入分析复杂的社会系统时,也发现了"人的生存、人的自然、人的思维和社会结构"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四大前提。这样,人类历史科学的基本构架就是由马克思提到的四条公理再加上开放性这一外部条件而构成的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的逻辑演绎将借助科学进化理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阐述其运动形态和演化规律,最后的实践检验环节将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实践来予以证明。 相似文献
7.
金秀珍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2,(4)
马克思以前的历史学和社会学,以及马克思以后迄今为止的资产阶级史学界,主要还是历史唯心主义占统治地位。旧的史学家否认世界是物质的,否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加以揭示、给以科学地阐明和分析,还是从马克思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安作璋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1):23-23
山东栖霞,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其中最有名且影响最大的是元朝的全真道龙门派祖师丘处机.丘处机在历史上有着多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10.
孙涤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93-94
随着儿童文学的门类日益齐全,影响日益广泛,儿童文学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文学类别发生交叉,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特别是借鉴文学的历史遗产。神话传说、寓言小说等历史材料不仅通俗可读,而且富于艺术性和教育性,适合现代社会对多样化阅读的需求,因而成为可资开掘的重要资源。随着文学的视野从现代回溯古典,历史资源正在成为文学特别是儿童文学返璞归真的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1.
何忠礼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2(1):82-88
中国古代有各种忌讳,避讳是其中最普遍和最重的一种.避讳起源于西周,但当时的规定还比较宽松,如不避偏名和嫌名,在诗文中不必避讳,特别是只对死者加以避讳等.从秦汉以后,避讳逐渐严格化,不仅生者也须讳名,二名要偏讳,要避嫌名,无论说话或写字都要避讳,盛行私讳,甚至为避讳而改姓等等.避讳的方法很多,至少有改字、空字、缺笔等七种.避讳虽然使史籍的记载造成了混乱,给史料的运用增加了困难,但是如果人们掌握了它的规律,却可以利用避讳来鉴别史书和史料的真伪.因此,研究避讳学对史学研究和古籍整理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敏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37-39
尼采认为历史的价值在于促进现实的个体生命的成长,人需要历史,但过量的历史会损害生活。历史对于三种人是必需的,同时历史也有三种形式。后期,尼采提出了永恒轮回的思想,认为世界历史就是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在个人的历史作用的问题上,尼采鼓吹杰出个人的作用。尼采的历史观主要涉及历史评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历史价值论。 相似文献
13.
邓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117-122
海德格尔作为一个哲学家看似没有直接论述历史的专著,但其思想却是以“此在”的历史性为核心, 突出表现的是人的历史性意识,由此建构了关于历史性思想的系统理论。他通过对西方传统哲学即形而上学的批判和扬弃,开显了“此在”的历史性意识,获得了对历史之本性即时间性与生命性的真切认知,由此宣布哲学即形而上学的终结而提出澄明历史性之思的任务。海德格尔对“此在”历史性的理论解读正是对历史之为历史的根本性诠释,其历史观念亦就此而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4.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4)
今天,当我们立誓要走改革之路,实现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候,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个具有丰富历史性的整体事实证明,仅仅模仿别人从来不可能给我们带来任何伟大的成功,而只会使我们民族逐渐丧失掉自己的创造精神。毋庸置疑,要改革、要图强,只有靠我们自己的创新;要创 相似文献
15.
毕道村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
唯物史观通常被理解为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学说。在《历史运动层次和历史比较研究的层次》(下面简称《层次》)等文章中,庞卓恒先生说这个理解不够全面。理由是:“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唯物史观是从一个现实的前提出发的,而上述理解没有包含那个前提。” 相似文献
16.
范达人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
历史的比较研究已经开展起来了,有的同志积极提倡这种研究,有的同志具体地从事这方面的探索。这一切,引起了史学界广泛的关注和兴趣。本文试就历史比较研究的一些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一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历史的比较研究历史的比较研究,是指对历史上的事物或概念,包括事件、人物、思潮和学派等等,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比较对照,判明其异同,分析其缘由,从而寻求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产生的历史前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61-65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代意义的行政自由裁量权是伴随着行政权力的分化与依法行政原则的确立而出现的。行政权力的分化与依法行政原则的确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二者统一于行政自由裁量权产生的历史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必然由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既往的史实表明,却是那些经济落后国家先行登上了社会主义这级历史阶梯。正如列宁所说:“历史走着奇怪的道路;领导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光荣落到了落后国家的身上。”(《列宁全集》第28卷,第315页)历史怎么会走着这种奇怪道路的?这与社会革命的一般规律是否相矛盾?我 相似文献
19.
20.
董宝训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28-30
发生在 2 0世纪 60年代初期的中苏论战最终导致了中苏关系由友好合作走向全面的对峙与对抗。论战不仅对中苏两党两国各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而且最终导致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 ,并成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